閆會寧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在我看來,要傳道授業,必然要規范自身。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怎樣才能讓學生信服,愿意讓我們解惑?遵從圣人言,就是正身。所以成為一個好老師的前提就是有師德,以德服人是為人處世的標準,作為老師就更要如此,我們只有將自己良好的品德和言行教授給學生,才能成就一個個國家的棟梁。用自己的愛心和耐心為每一個孩子保駕護航,邁向成功之路。
在孩子們對是非對錯沒有明確認知的時候,他們的父母就將他們交給了學校,交給了我們,這是一份來自家長的信任,來自社會的信任,這正是我們的價值所在,而為了不辜負這份信任,我們要做的就是用自己的師德點亮孩子們心中的明燈,讓他們感受到來自這個世界的明媚陽光,讓他們學會向著陽光前行。
記得去年我去基層支教,當時班里有一個孩子,當我第一眼看到他的時候,覺得他的眼神很像一只受傷的“小獸”,無辜怯懦,而且回望我的眼神充滿戒備。他當時穿著一件分不清是灰色還是黑色的外套,袖口因為磨損有點兒發亮,褲子穿得長短不齊,腳尖緊緊地并攏著,就那樣站在走廊里看著我。多年為師的本能促使我接近他,但是他一看到我靠近,竟然將自己縮了起來,腦袋縮進了外套里,看著他的反應我心里涌出心疼,不由得停下了腳步。他看到我站在了原地,轉身便跑進了教室。看到這一幕我內心的觸動很深,覺得這樣的孩子一定是受到了很深的傷害。回到辦公室,我從其他老師那里了解到,這個孩子是一個留守兒童,在爺爺奶奶身邊長大,性格內向膽小,經常被班里的孩子欺負。知道了這些后,我的經驗告訴我,這個孩子是需要耐心照顧的,一定要引導他感受到這個世界并不是只有孤獨和欺凌,更多的是友好和陪伴。在第一次正式給班里孩子們上課的時候,我并沒有直接推進教學進度,而是與他們互相認識,在簡短的介紹完自己后,我開始讓班里的同學進行接龍式自我介紹,一位同學介紹完自己后點出下一位同學的名字,以此類推,我會在黑板上將介紹過自己的孩子名字后面打鉤。果然不出我所料,那個內向的孩子是最后一個站起來的,他一直低垂著頭,一句話也說不出來,班里的同學不時有嬉笑聲發出。我看著他局促的樣子,笑著走到他身邊,說:“還認識老師嗎,我們早上在走廊見過。”他聽到我的聲音很友善,怯怯得抬起頭,看了我一眼,又急忙低了下去。我摸了摸他的頭說:“看來你不愛說話,沒關系,有誰能幫他介紹一下自己呀。”孩子們都很有熱情,我讓王××選擇了一個同學幫自己,他沒有繼續一言不發,而是輕輕地說出一個名字,叫到名字的同學流利得介紹了王××,王××抬起頭沖他笑了笑,飽含著感謝。我俯身輕聲告訴他:“你的名字很好聽。”當時,我看到了他眼里的光芒。也許正應了那句話,老師是學生的鏡子,那些平時喜歡捉弄欺負他的孩子們在此之后也對他漸漸友善了起來。也許這個孩子看起來并不如活潑的孩子討喜,衣著邋遢,但是我作為老師,不能因為他怯弱而對他視而不見,不能因為他家境貧窮而對他生出歧視,更不能因為他不聰明伶俐而放棄他。我要做的,就是用自己的行動告訴我的學生們,你們的老師想讓你們平等對待每個人,想讓你們學會尊重、學會友好,最重要的是學會相信世界是美好的,把心靈當作是發現真善美的眼睛,將自己從套子里解放出來,睜眼看世界。要讓自己像春風一樣,吹過每個孩子心靈上的傷疤,將它們撫平。
師德是對老師最重要的要求,而師德最重要的要求,除了對孩子們的愛之外,就是樂于奉獻,奉獻就是春風化雨,滋潤我們的幼苗,給他們成長的營養和水分。作為一名平凡的老師,我也許無法做出名垂青史的大事,但是我卻可以在三尺講臺上,將我的畢生所學奉獻給我的學生們,可以在平淡的日常里,照顧好我的學生們,讓他們健康地成長。有很多人都將老師比喻成蠟燭,而成為可以稱得上蠟燭的老師就是我一生的追求。
把我的時間奉獻,是一種幸福。每天放學我都要做的事情,就是看著他們安全地回到家,跟著路隊,提醒他們注意車輛,告訴他們遵守交通規則,不要追逐打鬧,等到他們安全到家,我才能放心。把我的知識奉獻,是一種幸福。我將我知道的知識,詳細耐心地講給他們聽,讓他們從無知的孩童,變成明事理的少年,以后還會成為各行各業的人才。把我的感情奉獻,是一種幸福。沒有愛的教學,就像是沒有水源的池塘,最終將會枯竭,我為每個孩子奉獻出我的愛,為他們的哭泣而心疼,為他們的失敗而擔憂,為他們的成就而驕傲,是多么有意義的事情。奉獻自己,讓我成為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蠟燭,用我的燭光,照亮孩子們的路,讓他們在黑暗中看清崎嶇的道路,每一步都走得堅實。讓他們帶著我的能量去創造更多的價值。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我愿意做春風,做春雨。春風不似冬風那樣凌厲,不似秋風那樣蕭瑟,它是溫潤的;春雨不似夏雨那樣猛烈,不似秋雨那樣寒涼,它是無害的。為師者,就應該有高尚的德行,避免讓自己的不足影響到學生,就應該有奉獻的精神,用涓涓的細流滋潤幼芽,讓它們盡情地汲取養分,茁壯成長。
編輯 王亞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