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云麗
摘 要:對小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并引導其向健康方向發展,能夠為小學生在以后建立起完善的人格打下堅實的基礎[1]。從五年級開始,學生進入高年級階段的學習和生活。在這個階段,學生自我差異化更加突出,老師眼中的乖娃娃開始變得叛逆。因此,心理輔導在小學高段教育中尤為突出,對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升有著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心理輔導;小學高段學生;學習能力
心理輔導旨在了解學生心理發展特點,綜合運用可操作的心理學理論引導學生心理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從小學五年級開始,學生基本可以實現自我管理,愈發反對大人的過多管理,對事物的認識也相對全面。面臨學習壓力增加、競爭意識增強、周圍評價及以前矛盾的積累導致其心理反差和叛逆心加重。
一、小學高階段學生心理差異的表現
一是學習壓力促使其產生了逃避心理。面臨這小升初的考核,或者因為年齡的成長,學習壓力不斷增加。面對著各個學校的考試,逃避是他們本能的選擇。二是學生和生活中的不如意讓學生產生了挫敗感。由于年齡的增長,家長認為你該懂事了,之前可以撒嬌得來的東西可能現在不是這么容易,面臨升學的輪番考試難免沒有馬失前蹄的事情發生。如此的壓力如果得不到正常引導,學生的挫敗感會不斷增加,導致厭學情緒加重。三是快速的求知欲望和自我寬慰能力不成正比。國家教委一而再再而三地強調中小學生減負,減負這個問題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目前的孩子基本是獨生子女,嬌生慣養、生活自理能力弱。家長的望子成龍期望過高,分數就成了家長關注的重點。這種無形的壓力導致了小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有限。所以運用恰當的心理輔導方式對于小學高段教學中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升尤為重要。
二、心理輔導對提升小學高段學生學習能力的作用
(一)心理輔導,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
開展不同內容、不同形式的心理輔導課,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正所謂心不正,性不正。面對小學生的叛逆情況,沒有一個正確的引導,不具備良好的心理品質,何談學習。必要的心理輔導,幫助學生自我分析、自我寬慰,走出自身的心理恐懼,清空心理的包袱再學習,事半功倍。
(二)緩解壓力,提倡學習正能量
一是適當的成功和失敗都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對于小學高階段的學生來講,教師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利用好這“激活劑”,尋找學生的閃光點給予肯定,同時指出存在的問題,提出如何克服目前的現狀,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二是在教學中,反饋學生的學習結果。客觀、公正、合理地反饋學生的學習成果,要讓學生知道自己錯在哪里,哪里有所提升,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正確地面對考試結果,還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效地促進了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同時在面對考試失利的情況下也多了一劑“強心劑”。三是共筑師生情,激發潛在動力[2]。相信大家都有這種感覺,小學的時候老師的話就是圣旨,老師說的就是對的。因此老師和學生一起共同分析孩子的成敗,對于他們來講是人生莫大的幸事。經常分析學生的情緒,和學生溝通感情,有助于學生自動釋放心靈的垃圾。讓學生自覺地學習,感受愛的火焰燃燒。
(三)事實說話,接受生活中的挫敗感
一是給學生自主管理的獨立空間,在生活中,班級管理中,讓學生自己管理自己。釋放出獨立的空間,面對錯誤存在時及時指出,讓其體會出小大人的成就。這樣,消除了學生的叛逆心態,對待學習,更加積極主動。二是高年級的學生逆反心理很強,容易產生對抗行為。運用恰當的方式,用事實說話,講道理擺事實,不能主觀臆斷學生的行為,更不要以家長要挾,以免學生產生逆反心理,滋生厭學情緒。三是老師要以身作則。伴隨著年齡的增長,對于高階段的學生,身教比言傳重要得多。所謂“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可謂老師其身正,學生不令而行。老師也敢于發揮批評與自我批評之風,讓學生不言而明白自己應該勇敢接受生活中的各種委屈。
(四)廣開言路,促進溝通促學習
口乃心之門戶,只有有效地溝通,才能清楚地了解學生的動向。在小學,潛意識里學生就是怕老師的,而高年級的學生學會了隱藏情感。作為老師,我們要多種形式地鼓勵學生以日記、周記、微信聊天等方式和老師溝通,及時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態,把矛盾解決于萌芽狀態,引導學生做出正確的選擇。
小學高階段到初中,稱為學生成長的“危險期”。這一階段學生身心變化發生巨大的變化,對人的生理、心理都有著重大的影響。作為高階段的老師,把握好學生的心理特點,有的放矢的教育方式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潤物細無聲,在小學高階段教育中,老師利用心理輔導這一有效途徑,引導式地潛移默化地融入孩子的心靈,從而達到心理健康、健全發展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趙將國.小學階段如何進行學生心理輔導[J].基礎教育,2013(9):91.
[2]畢巧.心理輔導在小學數學后進生轉化中的作用[J].學生工作,2012(243):191.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