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艷艷
摘 要:STEM教育已經成為各國未來教育改革創新的重要方向。隨著STEM教育的不斷發展,讓STEM教育理念服務于小學數學課堂,靈活運用各學科知識,多途徑地解決圓錐體積問題。
關鍵詞:STEM教育;圓錐;體積
STEM教育,即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數學(Mathematics)教育的統稱。[1]STEM教育是當今知識經濟時代下全新的教育范式,以培養具有善于質疑、勇于實踐和敢于創新的學習品質,以及具有跨學科知識素養和解決真實問題能力的人才為根本目標,已經成為各國教育領域的重要發展戰略。[2]
STEM教育的特色是重視學科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中小學階段的整合性STEM教育是把STEM領域的核心概念置于富有吸引力的現實問題情境中,采用問題解決驅動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支持數學和(或)科學內容學習的同時,通過強調問題解決過程中學科之間的整合,幫助學生習得工程設計和(或)技術手段、理解各學科間的緊密聯系,體會學科的價值,培養21世紀新技能,提高學生對STEM學科的積極態度及投身STEM領域相關事業的熱情。[3]
STEM教育注重學生學習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教育要立足于生活,從真實生活中的問題出發。強調“做中學”“學中做”的教學理念,開展基于真實問題情境下的探索式學習。[4]作為一名小學一線數學教師,筆者嘗試將STEM理念服務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在推導圓錐體積的教學中,多學科的融合教育有助于提高學生理科綜合素質,提高運用多學科知識經驗的能力,思考多樣化解題策略和途徑,增強團隊意識。
一、基于現實生活情境,提出問題
“圓錐的體積”是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的內容,屬于空間與圖形知識的教學,是小學階段幾何知識的重難點部分。筆者執教于農村小學,近幾年隨著經濟的發展,家家戶戶都蓋起了高樓,大部分學生也都看到過磚工師傅造房子。因此展示了磚工師傅使用鉛錘體的一段視頻,并提出兩個問題:(1)為什么要使用鉛錘體?(2)這個鉛錘體的體積是多少?
對于第一個問題,有的學生回答“不知道”,有的學生猜測“因為鉛錘重,把線拉直了”,有的學生提議上網查。其實這個問題屬于科學的范疇,于是筆者帶領學生上網搜查,得到了答案:利用重力作用,鉛錘懸掛后,鉛錘豎直向下指向地心,旁邊的物體通過與鉛垂線的比較后,確定其是否豎直,多用于建筑測量。
對于第二個問題,有的學生搶著回答“是圓柱體的三分之一”,這部分學生大都是預習過新課了,直接記住了圓錐的體積公式,但是真正讓他講原理,問他如何推導的就不能解釋清楚了。于是,筆者啟發能不能動手實驗來推導出圓錐的體積。
二、融合多學科知識、多樣化策略解決問題
1.頭腦風暴:預估方案
學生盡可能地開拓思維,天馬行空,在沒有任何條件限制的情況下,提出各種方案并及時討論方案的可行性。
2.小組討論:如何選材
筆者提供了規格不同的3組實心的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錘,規格不同的6組空心的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2個500ml的量杯、2個500ml的量筒、電子秤、適量的沙子和水。雖然材料帶有一定的方法的指向性,但是學生可以選擇自己需要的材料,設計方案,并上臺領取所需材料。
3.合作實施:完成任務
學生按照設計方案,動手實驗。筆者巡視各小組并在必要的時候提供指導性幫助。
4.匯報交流:全班介紹
三、STEM教育理念之體現
1.數學與信息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課堂教學中也越來越多地借助了多媒體技術。本節課筆者通過一段視頻讓學生更真實地感受了圓錘(鉛錘),從而引發思考。在解決第一個問題時,帶領學生上網查資料,通過發達的信息網絡來快速解決課堂上的問題。
2.數學與科學
本節課的第一個問題:為什么要使用鉛錘體?它是一個科學問題。數學和科學這兩門學科其實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通過生活中的一幕,引起思考,在數學課堂上也可以解決科學問題。
3.數學與統計
本節課的實驗方案都進行了多組實驗。通過不同規格的組別進行反復多次實驗,以保證實驗的可信性,并利用統計學的方法得出結論。
四、展望未來,大力發展STEM教育
放眼全球,STEM教育已經成為各國未來教育改革創新的重要方向。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在這方面的課程開展已經非常成熟。而我國也在上海成立了STEM云中心。在21世紀的全球經濟競爭中,數學知識至關重要。數學是基礎學科,學好數學不僅有利于學習者更好地學習其他STEM課程,還有利于提高判斷力和形成嚴密的邏輯思維習慣。[5]
參考文獻:
[1]龔凱健.STEM教育背景下小學科學教育的思考[J].陜西教育,2016(6).
[2]秦瑾若,傅鋼善.STEM教育:基于真實問題情景的跨學科式的教育[J].中國電化教育,2017(4).
[3]楊亞平,陳晨.美國中小學整合性STEM教學實踐研究[J].外國中小學教育,2016(5).
[4]秦瑾若,傅鋼善.STEM教育:基于真實問題情景的跨學科式的教育[J].中國電化教育,2017(4).
[5]張燕軍.21世紀美國中小學生STEM素質低下問題及其對策[J].外國中小學教育,2013(6).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