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蕓
摘 要:伴隨著時代的迅速發展,我國的小學數學教學進行了多方面的優化和拓展,不僅形成了全新的教學模式,而且開始對基礎的教學手段加以優化,通過采用一些創新科學的教學方法,整體的教學實踐得到了全面的提高。但是在提高小學生數學閱讀興趣上,依舊有待于進行實時的調整和完善,才能實現高效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農村;數學符號;閱讀興趣
農村小學教學與城鎮小學教學有著相當大的區別,這一區別不僅僅體現在基礎的教學實踐上,而且與周圍的學習氛圍也有著直接的聯系。農村的小學生往往對于數學學習缺乏相應的閱讀興趣,甚至很多人認為,數學學習不應該進行閱讀,僅僅需要進行相應的解題。這樣的思想顯然是錯誤的,數學閱讀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含義,一方面指的是直接的數學課本閱讀,也就是通過對數學內容的閱讀得到相應的認知。另一方面指的是對數學知識的現實解讀,要求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進行緊密結合,進而使得學生更好地將數學知識實時地應用到生活當中,實現高質量的學習。由于農村小學生的許多時間都會消耗到家務勞動中,因而在學習小學數學的過程中,他們所掌握的基礎理論知識內容相當匱乏。在新時期的農村小學數學教學當中,教師需要多方面、多方位地綜合培育學生對數學的閱讀興趣,進而使得實際的教學質量得到全面的提高。
一、閱讀各種數學符號
在小學數學課本上,充斥著相當多的符號,比如+ - × ÷屬于最為簡單的數學計算符號,而∪∩∈是集合符號。數學符號是一種特殊的語言符號,與其他類別的語言符號有著直接的區別,它們的出現往往與數學符號相比要晚了許多。在小學數學開展閱讀引導教學的過程中,實時提高學生對各種數學符號的閱讀興趣必然屬于最為基礎和核心的內容。學生本身對于數學符號的解讀有著相當高的探索興趣,并且渴望認真地學習各種數學符號,了解不同數學符號所代表的具體含義,但是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往往會由于自身認知上的不足,出現各種問題。為了實時改變這種狀況,教師需要在新時期的閱讀教學中,通過多種符號的使用充分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心理,進而能夠對各種數學符號進行科學趣味的閱讀,實際的教學效果也會得到全面的提升。在農村小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盡可能做到從符號抓起,幫助學生建立明確的數學認知,進而使得實際的教學效果得到全面的優化和拓展。
二、拓展數學閱讀,開展生活教育
在學習小學數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嘗試提出一些別致的數學問題,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幫助學生建立完善的數學學習心理。比如,教師可以提出如下問題:2★+3◆+■=13,在這個式子當中,沒有一個漢字,學生自然而然會產生相應的疑惑,并且會向教師進行詢問:這些符號是什么意思呢?以班上的實際事例為例,在提出這個問題以后,一位學生回答:這是一個和糖果有關的故事,★同學從當中拿了兩個糖果,◆同學從其中拿了3個糖果,■同學則從其中拿了一個糖果,最終得出結論:一共拿走了13個糖果。在這位同學的回答過程中,教師與其他學生都開心地笑了起來。又有一位學生在這個時候回答:其實,這是一個三元一次方程式,已知數是2、3、1和13,★、◆、■則是其中的未知數,主要的解題目的在于求出這三個未知數。我問這位同學他是怎么知道的,他的回答是平時閱讀了大量的數學文字,因而對于這些內容也有著一定的了解。
無論哪種回答,代表的都是學生的直接認識,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都彰顯了符號語言的特殊趣味,學生也能夠充分被這些數學語言所帶動起來,產生積極的學習興趣。這些符號語言,本身是數學解題的關鍵內容,在不同學生的不同理解當中,這些語言有著直接的區別,但是閱讀起來有著別樣的趣味。雖然在小學生現有的數學認知上,想要對這些問題進行實時解答,并沒有太大的可能性。但是在學生的心里,已然對這些數學問題產生了相當高的學習和探究興趣,必然會盡可能閱讀相關的知識內容,實現高質量的學習。
三、給予學生深層次的數學閱讀體驗
數學符號與積木一樣,不同的搭建物都可以運用形狀不同的積木搭建完成,而這些積木本身的構造當中又會包含所有搭建知識的內容,需要搭建人員進行實際的理解和應用。學生除了需要了解數學符號的形狀和顏色以外,還需要了解數學符號之間的聯系,即深層次認識不同積木之間的關系,并在搭建物,也就是數學解題的過程中,實時應用這些數學符號之間的關系,搭建出最為合理的解題方法。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在習題當中串聯符號的方法,讓學生形成全新的學習體驗。在傳統的教學課堂上,學生僅僅認為數學符號是解題的主要線索和解題的工具,但是對于數學符號在整個數學發展歷史當中的地位并沒有科學地理解。如果在這個時候讓符號實際地融入數學學習當中,學生會感受到相當高的趣味性,并且會對整個數學學習產生全新的認知。此外,教師也可以帶領學生深層次地閱讀各種數學語言,不僅僅是數學符號,還有數學圖形、方程等,將它們與現實生活聯系到一起,能夠深層次吸引學生的解題興趣,實際的教學效果也會變得良好。
總而言之,在新時期的小學數學教學當中,教師需要實時加強對學生主體性的關注,從數學的教學現狀出發,采取一些科學有效的措施,綜合培育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得學生能夠迅速地成長起來,實現高質量的學習。
參考文獻:
[1]呂程,周瑩,劉喆.小學生數學表述能力的迷失與重建[J].中國教育學刊,2013(1).
[2]孫惠芳.淺談新課標下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閱讀能力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3(8).
[3]汪文欽.小學數學“三段式”閱讀教學模式[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12(1).
[4]屠桂芳.重視學習主體的數學閱讀[J].上海教育科研, 2011(1).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