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檢測癌癥主要通過掃描和組織活檢。常用的CT掃描雖然可以發現大的腫瘤,但是不能發現早期腫瘤。疑似患有癌癥的病人在接受活體組織切片檢查時,被切離的腫瘤樣本放在顯微鏡下進行檢查,通常能夠分析確定導致惡性腫瘤的基因突變。然后將這些信息進行綜合,有助于確定患者得的是哪類癌癥,如何更好地治愈。然而有些時候,“活體檢查”無法完成。究其原因,一是腫瘤位置隱蔽,手術刀很難觸及;二是觀測和分析這些組織的費用很高,并且時間緩慢;三是 “活體檢查”具有身體侵入性,可能導致感染或者其他并發癥。
抓住血液中的腫瘤“尾巴”
近年來研發的一種名叫“液態活檢”的無創活檢血液測試新技術,可以在簡單的血液樣本中發現癌癥跡象,從而提供更多的治療方案,有望改善癌癥診斷和治療。該技術的主要原理是檢測血液中的腫瘤細胞特異性DNA,獲得的前期測試結果能使醫生對癌癥的診斷更加精準。DNA碎片經常會流入血液,這種基因“廢棄物”在健康人體內也普遍存在,而且可能來自于身體的任何部位。腫瘤組織中的DNA碎片名叫“循環性腫瘤DNA”(以下簡稱ct DNA),同樣也會進入血液中。ctDNA的出現時間早于腫瘤組織形成,對其進行檢測有助于及早診斷和防止疾病的擴散與惡化。
“液態活檢”新技術能在發現癌癥癥狀之前或患病初期找到潛伏的腫瘤細胞,標志著人類在攻克癌癥的道路上前進了一大步。與依靠掃描圖像和“活體檢查”相比,“液態活檢”具備多項優勢。首先,“液態活檢”不存在“活體檢查”無法企及的部位,并且更加快捷方便,將患者的痛苦降到最低。其次,“活體檢查”只能反映出樣品中的信息,而“液態活檢”可以檢測出患者的整體情況,對癌細胞的定位更加迅速穩準,讓臨床醫生密切監測腫瘤如何對治療過程產生“應答”,從而預測癌癥復發幾率。科學家一直在尋找檢測ct DNA的最佳方法,他們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有助于提高癌癥血液診斷與篩查技術水平。目前有幾十家公司正在開發該項技術,觀察人士預測它的市場價值可能高達數十億美元。
把癌癥扼殺在“搖籃”里
荷蘭阿姆斯特丹范德堡大學醫學中心癌癥中心的研究人員表示,“液態活檢”新技術目前主要有三個探索方向:一是分析ct DNA;二是在血液中檢測整個腫瘤細胞;三是捕捉腫瘤釋放的胞外體小囊泡。他們指出,血小板的主要作用是幫助血液正常凝固,最近的研究還表明,它們在腫瘤增長和轉移過程中也起著重要作用。癌癥患者的血小板會吞噬含有腫瘤RNA的小分子,吸收腫瘤的轉錄物。含有特定標記的RNA提供的癌癥線索,可以幫助區分96%的健康個體和患有不同類型的癌癥患者。
研究人員檢測了124名患有惡性乳腺癌、肺癌以及胰腺癌的患者的血液以及組織樣本,并且通過篩查發現了508種不同的基因突變。為了檢測這種方法能否在血液中發現游離的ct DNA,研究者們比較了血液樣本、癌癥組織樣本以及白細胞樣本中的遺傳物質的差異。結果顯示,所有癌癥的突變中,有73%在血液中都能夠檢測得到。
英國癌癥研究所研究人員對實施腫瘤切除手術肺癌患者的血液樣本進行檢測,分析了其中的ct DNA,并為每一個患者制作了癌癥基因指紋。在手術后的三個月再次進行血檢,觀察ct DNA是否再現。研究證據顯示,這種方法能比以往檢查提前一年預知癌癥是否復發。
這項研究結果發表在《自然》雜志后,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大家都知道,復發是癌癥致命的關鍵因素之一,大約占據了50%。我們在病人還沒有任何癥狀的時候就預知癌癥是否會復發,爭取了寶貴的治療時間,為癌癥復發患者提供了新希望。”研究人員在論文中寫道,“另外,從理論上來講,癌細胞小的時候更容易消滅,等到長大可以看得見的時候,消滅和控制都為時已晚。我們希望通過這項研究,在癌細胞的數量為數不多的時候進行及時控制,把要復發的癌癥扼殺在搖籃里,進一步延長癌癥患者的壽命。”
編輯:成韻 chengyunpip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