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穎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談教育從來都不是一個輕松的話題。
教師如何更好地承擔教育的責任?減負——如何面對“小學階段,學校做減法家長做加法;高中階段,學校一切以升學率為要義的怪象”?
學校、家庭、社會是教育的重要環節,彼此關聯、相互影響,共同發揮教育的作用。如何解決這些妨礙教育良性發展的難題,給學生一個健康成長的環境?上海市人大代表們有話要說。
學校:缺人才,需建立人才流動機制
對一個學生來說,除了父母,老師應該是他接觸最多的人。教師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學生的成長。一個優秀的老師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給學生不同的人生體驗。
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毓秀學校校長周秀芳舉了這樣一個例子:“有一個暑假,一些家長晚上到我家,要求換班主任,因為覺得這個班級缺少生命的活力、朝氣,缺少班級文化。我一聽對的。這位老師平時認認真真、踏踏實實,非常嚴謹的,但是沒有文化學習和底蘊積累,就開展不了一些文化活動。孩子在這樣一個班級當中,學校豐富的課程經歷就覺得單薄?!庇纱耍苄惴即硖岢龈哔|量師愛的問題。
什么是高質量的師愛?周秀芳代表認為它來自于教育人的情懷,“要用生命去教,還要研究人,因為你面對的是人,是每個不同的人,是未來有無限可能的人。一個不合格的老師對孩子的干預可能是一種致命的扼殺?!?/p>
然而學校普遍缺少能給予高質量師愛的老師,“我覺得有一些問題是我們招聘老師的門檻偏低。小孩子源頭的教育是最重要的。大學教授能寫多少論文,有多少科研成果,就是了不起的,但是不一定能夠勝任小學義務教育。怎么去勝任小學義務教育,要有足夠的師愛師能?!?/p>
上海市人大代表,市北中學黨委書記、校長陳軍也認為缺少優秀的教育人才是學校的“軟肋”。他認為人才是否優秀不在于學歷有多高端,而在于本科甚至高中階段是否有扎實的訓練基礎。如何吸引這樣的人才?他表示需要制定相關的人才引進、人才招聘政策。周秀芳代表則認為要把好教師職業的進門關,此外建議職業培訓不能只局限在學科培訓上。
學校一方面要吸引、培養高素養的優秀人才,另一方面對于那些庸庸碌碌、無所作為的老師也要有所作為。陳軍代表認為學校需要建立“能者上庸者下”的人才流動機制,“現在校長對不積極工作的老師無能為力,忍氣吞聲,沒有一點人事建議權,更不要說否決權”。陳軍代表介紹,20世紀八九十年代,學校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的力度比較大,學校教師隊伍是一個流動的機制,但是現在卻是一個相對固化的機制。他認為固化機制對學校的績效管理非常不利,為此他呼吁進行人事方面的改革,建立有效的人才流動機制,“至少在教育系統內部形成流動的機制?!?img alt=""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18/04/19/qkimagesjcfyjcfy201807jcfy20180720-1-l.jpg"/>
難減負:如何讓孩子真正做自己
減負一直是教育方面的熱門話題。近幾年,在給小學生減負的一系列政策文件的要求下,小學生的學業壓力的確減輕了不少,然而“課內減負課外補”的現象卻普遍存在。
去年,網上一項“每學期你為孩子報幾個課外輔導班”的問卷調查顯示:上海80%的孩子一學期參加1到3門課外培訓;9%的孩子參加4到6門課外培訓,更有1%的孩子參加7門以上課外培訓,僅有10%的孩子沒有參加課外培訓。課外培訓主要針對語數外學科補習。
周秀芳代表對此深有體會,“校內周一到周五蠻好的,是良性的發展,但是晚上,特別是雙休日、節假日、寒暑假,家長會瘋狂地做加法?!被ハ嗯时?、升學壓力等等方面的原因讓孩子們被迫加入了課外補習大軍。
周秀芳代表表示,學校做減法是為了搞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長的活動,是良性的發展,但是家長卻站在了學校的對立面,這兩者間的矛盾究竟該如何解決?“孩子累,家長累,各種補習轟轟烈烈?!闭鯓舆M行科學的引導,讓家長之間盲目攀比的火候能夠降一點,再降一點?
如果說小學生的學習負擔主要來自課外輔導,那么中學,尤其是高中階段學生的負擔則主要來自于一輪又一輪的考試。據陳軍代表介紹,新高考方案出臺后,一個高中生三年下來要經歷的大考有20次,也就是一年大約平均7次,從一學年來看就是一個月1次,其中包括市里的統一學業水平考試;區里的統測;與高考相關的等級考試;此外還有高考前的兩次英語考試和最后的高考。陳軍代表說考試增加的不單單是學生的負擔,還有學校圍繞考試而固化的課程安排,“課程安排基本都是用來應對考試的。選修類的,帶有個性發展的校本課程,有些高中幾乎就沒有了,這個對學生的成長影響很大。”此外,學校圍繞學生成長的教育性內容也在弱化?!皩W生在高中三年的學習當中,情感發展這塊很淡化,人際交往方面、師生對話方面很少,都是圍繞考試,這是我最擔心的事情。”為此陳軍代表建議減少一些不必要的考試項目,減輕高中生的負擔。
如何讓學生的負擔真正減下來?實現教育讓每個孩子能真正做自己的目標?周秀芳代表提到擁有世界上最好教育的芬蘭,“他們是靜待花開的教育生態。職業教育和高中學校的擇校各50%,學生選擇高考的方向是源于對自己的分析,他不覺得選擇職業高中是低人一等的。”周秀芳代表同時表示要學習芬蘭的經驗實現教育的真正目的,還需要在立足中國和芬蘭不同國情的基礎上,從源頭開始調整,思考如何校正?如何跟義務教育掛鉤?
家庭:家長更專業才能1+1大于2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的終身老師,所以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也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周秀芳代表提到,如今,當孩子身上出現問題的時候,很多家長并不能及時發現這些問題,大多數情況下,這些問題最后被帶到了學校,最終由老師幫助解決。“有一些問題是不應該發生的,這里面就牽扯到家庭教育的專業性問題?!奔彝ソ逃欠駥I,這對孩子是否能夠良性發展至關重要,“有一些家長每個雙休日,每個假期孩子暴露的問題都可以及時地去應對,敏感地捕捉,有針對性的抱著好的情懷去干預,這樣孩子就越來越好。可是還有一些家長就不明白需要自己去介入,或者是他的介入和干預是錯誤的,甚至是愚蠢的?!?/p>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人說做父母也需要一張“從業資格證”。如何讓家長更加專業,能夠勝任教育的職責?周秀芳代表建議政府相關部門做一些科學、積極地引導。她表示自己所在的學校已經開始嘗試,“我們學校進入六年級的時候,第一次開家長會,我們會發一本書《父母改變,孩子改變》,讓家長知道1+1怎樣才大于2。學校是1,家長是更重要的1,孩子每天在學校,問題肯定暴露在學校,但是根源在無數的家庭,對此我們是鞭長莫及的。這里面政府怎么樣做一些引導和建設,讓更多的家庭做正面的事,而不做負面的事,讓我們孩子的成長減少一些痛苦和糾結,讓他們的靈魂享受到更多一點美好和愉悅?!?/p>
陳軍代表也提出家庭跟學校之間如何密切協調,共同關注孩子成長的問題,“學校有學校的理念,有學校的做法,家長有家長的需求,家長的需求也是各種各樣的,這個之間怎么樣形成有效的對接和溝通。”
社會:社會力量辦學教育性弱,對學校教育沖擊大
社會力量興辦教育是指各種社會力量以捐贈、出資、投資、合作等方式舉辦或者參與舉辦法律法規允許的各級各類學校和其他教育機構。近年來,在國家相關政策的指導和鼓勵下,社會力量興辦教育為推動教育現代化、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已經成為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代表們認為,近年來隨著社會力量辦學的發展,在教育方面一些新的問題正隨之出現,需要引起社會的關注。
陳軍代表認為社會力量辦學正日益多元化,當前社會力量辦學已經對公辦學校形成了強大的沖擊,包括人才、教學方式、價值觀等的沖擊,他希望政府相關部門對這個問題能夠予以關注。“因為社會力量辦學和我們政府主導下的公辦教育的辦學是不一樣的,是有錯位的。它的目標是非常單一的,就是輸送進好的大學,輸送到國外讀書。它的辦學機制也是非常直接的,是交換機制,就是教育收費和教育服務對等的機制,所以它的教育性比公辦學校弱。但是它對人才的吸納力量特別強大,好學校的優秀教師,特別是在考試升學方面有經驗的教師常常被他們挖去。”
上海市人大代表,嘉定區第一中學副校長、高級教師許海峰則注意到社會力量辦學中一個新的方向——網課。網課由于方便、舒適,可跨地區選擇優秀老師等優勢正受到越來越多學生的青睞。讓許海峰代表擔心的是,網課不能提供教育性的內容,但是卻可能給學校教育帶來沖擊。“今年高三,有幾個學生請長假,想聽網課,一對一聽課。如果是為了考試去的,我們作為學校應該是支持的,因為在學校里上課跟不上,如果一對一的話可能會考上大學。但是如果更多的學生這樣做的話,我們整個社會主義的觀念在學校里面怎么實施呢?教育性的東西他們是不會有的。我們也觀察到有一些電商巨頭像阿里巴巴也正在購買大量的網課,如果未來他再采取人工智能的話,到那個時候對我們學校的教育不能說沖擊,但肯定會帶來巨大的影響。”
編輯:黃靈 yeshzhwu@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