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潤正
隨著世界形勢的快速變化,一部分中國黨史研究人員在不經意的情況下退出了有關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相關研究領域,這種現象的出現需要我們加以警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當今形勢下仍然是中國共產黨黨史的重要研究課題和研究內容,在這種情況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研究要想在新形勢下得到進一步發展,必須堅定不移地以中共黨史為研究對象,并且要將研究范圍始終置于該領域內。
第一,中國共產黨領導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不僅在理論層面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同時在實踐上要求中國共產黨人破除對于馬克思主義“教條看待”的思想和想法,將馬克思主義看作是“行動指南”。
第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中國共產黨在特殊歷史時期所做出的重大歷史決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現當代中國歷史緊密相連,是現當代中國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個歷史環境背景下,留下了中國共產黨人前赴后繼的光榮形象,突出地表現了中國人民在曲折中前進的奮斗歷程。
第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中形成的重要的思想成果,是中國共產黨思想史上的重要內容。研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要重視“理論成果”的內容,對于中共黨史和如何論述毛澤東思想這一關鍵問題的研究,要從基本內涵和理論自身出發,特別要注重“集體智慧結晶”這個重要論題。與此同時,還要注重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發端和形成過程中,中共黨史中對應的相關的歷史必然性、包含的基本理論、獨特的特征和優勢等內容。
第四,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政治實踐的核心在于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過程。要想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深入研究,一定要關注“化”的本質和核心,這就必然會牽扯到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實踐問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化”突出表現在將馬克思主義成功地轉化為具備中國特色的理論體系,在實質上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在中國的發展,并且內化到中國共產黨的整個思想理論當中。
第五,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原則在于中國共產黨人實事求是的原則,這是中國共產黨在發展過程中形成的思想路線。只有在實事求是的原則下,才能實現馬克思主義同中國歷史環境的緊密結合和面向人民群眾具體的實踐要求。這證明,在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研究過程中,在原則性問題和相關的具體要求上,都是單純的理論研究工作無法解決的,這些問題都只能在中共黨史中尋找答案。
從整個歷史發展過程來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展在時間維度、空間維度和實踐維度上都與中共黨史緊密相連。如果不以中共黨史為研究的基礎,則很難詮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整體維度概念,這將極大地阻礙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的繼續推進。
第一,在時間維度上的聯系。時間維度指的是社會歷史現象在整個時間發展背景下,所處的位置和反映的特征。這表明,有關于時間維度的研究,一定會牽涉到“史”的問題。具體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時間維度當中,既要以近現代中國歷史環境為研究基礎,同時也要在中共黨史的框架下進行一系列的分析和研究,充分地反映中國共產黨在時間維度下產生的重大作用。
第二,在空間維度上的聯系。空間維度指的是社會現象的具體發生場域在時間維度下發生的變化,因為也與時間維度密切相關。從空間維度的角度上看待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過程不僅具有民族性和歷史性,更加重要的是在世界范圍內同樣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這體現在政治、經濟、文化和生活的多個領域,并且使中國社會發生了兩次巨大的飛躍。因此,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空間維度上的發展,也同樣需要與中共黨史發生密切的關聯。
第三,在實踐維度上的聯系。實踐維度指的是社會現象在形成發展過程中的客觀實際,也稱作社會實踐的活動。社會現象雖然表現為多種方面,但是也同樣存在基礎性的表現內容。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踐進程中,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群眾的革命運動是實踐活動成功實現的根本。在實踐維度上展開對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研究,同樣需要將中共黨史的研究工作作為重中之重。
正是由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中共黨史之間存在聯系,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實踐活動才能在中華大地上如火如荼進行,并且最終取得成功。因此,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領域的研究工作,必須高度重視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中起到的領導作用,必須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研究置于中共黨史的研究之下。
(作者單位:湖南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