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彩云
隨著我國老齡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家庭老年照料和照料者勞動就業之間的矛盾日益凸顯。同時,根據傳統的性別分工和家庭經濟學理論,家庭老年照料責任多由女性承擔。本文通過對江蘇省H市26位女性家庭老年照料者個案訪談,將家庭老年照料對女性勞動就業的影響進行質性分析,以期得出相關研究結論,為公共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學參考。
根據家庭經濟學理論,女性需要將有限的時間在工作、家務勞動、閑暇之間進行合理分配。當家庭中的老年照料需求增加,女性在勞動就業和家庭老年照料之間的平衡難以維持時,通常會在兩者之間進行選擇。當其他照料方式無法獲得時,女性會通過減少自身的勞動供給來給老人提供足夠的照顧。通過個案調查發現,家庭老年照料確實會對女性照料者的勞動就業產生負面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抑制勞動參與
一般來說,需要子女長期照顧的老人主要是喪失部分自理能力或完全失能的老人,且這部分老人通常無法獲得配偶提供的照料。這部分老人的進食、身體的移動和清潔、大小便等一些最基本的生存活動都需要在別人幫助下進行,需要由子女提供照料以維持基本生活。老人的失能程度越嚴重,需要得到的照料就越多,照顧者每天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當照料者難以維持照料家中失能老人和參與市場勞動之間的平衡時,部分就業的照料者會選擇退出勞動力市場,以滿足被照料者的照料需求。
例如個案C01,48歲,公公去世,婆婆中風癱在床上,吃飯需要端到面前,大小便需要人幫助,“我之前在工廠里上班,去年婆婆中風之后,離不開人,我就不上班了,專門在家服侍她。不能掙錢,我也著急呢,但是沒有辦法,又不能不管,會被別人說閑話的”。
(二)減少勞動時間
有的家庭老年照料者會通過直接減少勞動時間來維持家庭老年照料。此外,照料老人導致的遲到、早退、缺勤等問題也會導致勞動時間減少。更多的情況是,當家中出現需要照料的老人時,女性照料者一般會通過更換工作縮短勞動時間,增加勞動時間的靈活性來維持家庭老年照料與勞動就業的平衡。女性承擔家庭老年照料責任后,會轉向更為靈活的兼職工作,或者具有彈性工作時間的工作。
例如個案C02,44歲,父親去世,母親70歲,之前腦出血,左半邊身體癱瘓,日常起居需要人照顧。弟媳婦不愿意照顧老人,弟弟照顧母親又不太方便。受訪者只好辭去原來在工廠里的工作,把母親接到自己家里來照顧。現在受訪者經熟人介紹在小區里打掃衛生,雖然方便照顧母親,但勞動時間減少很多,薪酬自然也少很多。
(三)降低勞動收入
首先,因為照料老人而退出勞動力市場的女性,放棄了獲得收入的機會。勞動收入的減少增加了家庭的經濟壓力,也增加了照料者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擔憂。
其次,為了照料老人而更換工作類型的女性勞動者,大多也都面臨勞動收入減少,收入的減少不利于家庭經濟壓力的緩解,也不利于女性經濟地位的提升。
如上述個案C02,之前在工廠里上班,每月收入2500~3000元,為了照顧母親,他選擇從事工作時間較短的工作,每月收入減少一半左右。
此外,隨著經濟社會和農村土地集約化的發展,傳統的農業生產已經不能滿足農村居民的生活需求,越來越多的農村居民選擇參加非農勞動以獲取更多的收入。調查發現,部分農村地區受訪者因為要照顧家中需要照顧的老人而放棄了非農就業機會,導致個人勞動收入大幅減少。
例如個案F01,以前是飯店服務員,一年收入3萬左右。但婆婆癱瘓之后,便不再外出工作,回家務農的同時照顧婆婆,收入減少較多。
(四)其他影響
對于仍堅持就業的家庭老年照料者,工作的同時還要承擔照料老人的職責,常給他們帶來緊張感、疲憊感,導致他們缺勤率和遲到率的上升,影響其職業發展。家庭老年照料往往會帶給女性家庭老年照料者負面的工作體驗,導致其工作專注力下降,降低了工作成就感,從而不自覺地改變工作態度,強化家庭角色,弱化職業角色。
例如個案C05,需要在工作的同時照顧身體狀況欠佳的母親,使其工作勞累感增加,工作專注力下降,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職業發展。
通過以上分析,筆者認為,政府需要加快完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均衡城鄉養老資源配置,通過提供護理補貼、照護假期、建立“時間銀行”制度等,幫助緩解家庭老年照料和女性勞動就業之間的矛盾,切實保障女性照料者和老年人的權益。
(作者單位:南京農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