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剛
近年來,在河南省工商聯和長恒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長垣縣工商聯結合脫貧工作實際,以“百企幫百村”為切入點,以打贏脫貧攻堅戰為重點任務,充分發揮自身聯系企業的優勢,創新方式,精準對接,多渠道幫助貧困村引資金、上項目,想方設法幫助貧困群眾實現脫貧,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抓好幫扶載體,形成聯動效應。開展“百企幫百村”活動,全縣先后有101家企業參與結對幫扶109個貧困村,累計投入幫扶資金671萬元,實施幫扶項目18個,新建整修道路40公里,安置就業1000余人,幫助貧困村圓滿完成了“五化五有”和文化廣場的建設任務,有效幫扶貧困人數4000余人,促進了幫扶村莊的農民增收和民生改善。
二是發揮行業優勢,實施產業扶貧。縣工商聯積極引導企業發揮自身優勢,實施產業帶動,因村因戶精準制定個性化幫扶措施,努力實現由單純“輸血”向幫助“造血”的轉變。
三是推行雙向選擇,開展就業援助。縣工商聯注重“造血”功能,在激活貧困家庭內生產力上下功夫,組織企業開展了就業援助行動。對貧困家庭離校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實行就業援助,優先招收結對幫扶貧困戶子女就業。
四是樹立大局意識,拓寬幫扶領域。引導企業不只局限于長垣一地,而是在更廣闊的空間中勇擔社會責任。河南三陽畜牧股份有限公司積極響應國家精準扶貧政策,實實在在地開展精準扶貧工作,目前,已建成盧氏縣、洛寧縣、平輿縣以及四川省涼山州普格縣4個養殖場,累計幫扶貧困戶4700多戶,14000多人。
一是在精準幫扶過程中,個別鄉鎮干部對幫扶企業不夠重視、不夠尊重。
二是部分幫扶企業覺悟低,幫扶措施不強。在精準幫扶過程中,某些被以愛心企業的名義派駐幫扶貧困村,心里極不情愿。究其原因是企業家思想覺悟不高,眼界不開闊,沒有社會責任的擔當。
三是部分貧困戶內生動力不足。當前部分貧困戶仍存在 “等靠要”惰性思想,自我發展能力不足,內生動力不強,存在“我是貧困戶,坐等奔小康”的現象。
一是進一步加強溝通交流,努力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鄉鎮是精準扶貧的主戰場,責任重,壓力大。縣委、縣政府號召廣大企業家致富不忘家鄉,慷慨解囊助力精準扶貧,是對鄉鎮工作的強力支持。鄉鎮干部特別是鄉鎮領導干部,要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和愛心企業多溝通交流,了解企業家艱辛的創業過程,努力構建和諧、親清的政商關系。各級黨委、政府要牢固樹立大黨建格局,狠抓經濟統戰工作,對于參加百企幫百村的企業要主動關懷,加強和企業的溝通和聯系,不定期走訪幫扶企業,了解企業的真實困難,幫助企業解決問題。同時要把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和脫貧攻堅結合起來,利用農村集體公共資源或其他可以利用的條件(比如技術或勞動力)和幫扶企業合作創辦扶貧車間,村集體和企業按比例分成,這樣既開展了扶貧攻堅,又壯大了村集體經濟。
二是進一步加強輿論宣傳,強化企業家的社會責任擔當。縣工商聯是縣委、縣政府聯系非公經濟人士的橋梁和紐帶,肩負著引導非公經濟和非公經濟人士健康發展的重要使命。在工作中,要以黨的十九大精神武裝頭腦,加大對非公經濟人士的理想信念宣傳教育力度,提高他們的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引導他們在做大做強企業的同時,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新聞媒體要對積極主動幫扶脫貧攻堅的企業大篇幅地進行宣傳和報道,弘揚正能量,激發企業的主動性,讓企業和企業家得到社會應有的尊重。黨委、政府對助推脫貧攻堅成績顯著的企業家要大力表彰和推介,可以在“兩代表一委員”中安排一定的席位,讓企業家有為有位。
三是進一步加強服務引導,多方合力助推脫貧攻堅。鄉鎮、工商聯及相關部門建立協調聯動機制,既能充分發揮部門職能又能相互配合,要加大扶貧政策宣傳和落實力度,引導貧困群眾樹立自強自立、勤勞脫貧的信心和決心,鞏固擴大脫貧攻堅成果,切實增強貧困群眾的獲得感。同時,還給予助推脫貧攻堅企業一定的優惠政策,讓企業在政策上分享紅利,從而有更大的積極性參與到工作中去。例如:土地租金優惠、招工補貼甚至稅收減免等。宣傳、教育部門要針對貧困戶的惰性思想加大攻堅力度,如:成立宣傳隊,編印脫貧光榮書籍等。增強貧困戶內生動力,從思想上拔掉貧困戶的窮根。
(作者系中共長垣縣委統戰部副部長、長垣縣工商聯黨組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