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近幾年國家越來越關注文化產業尤其是動漫產業的發展,在國家政策支持和創作人的共同努力下誕生了《大圣歸來》、《少年錦衣衛》、《魁拔》等一系列優秀國產動畫作品,可以說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我國的動漫產業已經走出低谷進入了一個上升期。在新時期,作為動漫產業發展的重要保障,知識產權保護也必定要做出新的調整以適應發展需要。文章依托政策環境為著眼點,從目前我國的動漫產業發展現狀及問題入手,提出新階段為實現我國動漫產業的經濟新常態發展知識產權保護應作出調整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 動漫產業 知識產權 調整優化
作者簡介: 趙錕,中國傳媒大學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互動藝術與技術專業碩士研究生。
中圖分類號:D923.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2.355
后金融危機時代,面臨全球經濟低迷,國家“一帶一路”和“中國夢”戰略藍圖的提出以及國內供給側改革的實施,都為世界經濟帶來了生機與活力。與此同時,已經跨過起步門檻的動漫產業要如何在以IP為核心的泛娛樂產業新環境中迎接機遇和挑戰,實現長足發展便成了社會所關注的普遍問題。而作為動漫產業發展的重要保障,知識產權保護始終是核心任務,而在動漫形象的知識產權保護問題的討論上,焦點也從體系構建改變為調整優化以適應我國動漫產業發展的新需要。
所謂動漫產業,其核心是“創意”,是指以動漫、漫畫為表現形式,包含圖書、報刊、電影、電視、音像制品、舞臺劇等與動漫直接形象相關的生產、出版、播出、演出和銷售,以及與動漫形象有關的衍生品行業如服裝、玩具、電子游戲等產品的生產所構成的產業鏈 。通常動漫產業鏈的運營過程中有包含了多個環節,首先是以漫畫、輕小說為表現形式的動漫作品,以網絡出版、圖書、漫畫單行本等方式發表,發行商根據銷售量、市場反饋決定下一階段重點制作運營的產品。此階段產品特點是工作體量相對較小,開發周期短,市場反饋及時;接下來,第二階段則會根據前期發行的漫畫、小說產品的市場反饋,選擇優秀的IP最為立項目標,制作開發成動畫產品,包括動畫電影、電視動畫、網絡動畫、音像制品、舞臺劇等形式;最后一個階段為重要的后續開發階段,針對運營成功的產品內容進行授權或合作開發動漫周邊衍生品,實現持續盈利。
創新性是動漫產品最為核心的價值,但作為一種智慧產物,本身的非物質性、易復制性和非排他性等特點,造成權利所有人難以通過實體占有維護其權益,導致了不法者可以通過大量載體復制獲得動漫產品價值,如此一來,將嚴重影響動漫行業的有效地再生產過程。
由于動漫產品的形式多樣導致其涉及的權利面也較廣,主要包括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三種。動漫產品符合我國著作權法中“作品”的構成要件,因此作者在完成之日起便可取得其著作權。商標權是維護動漫形象所有者權益的另一渠道,動漫形象往往有其鮮明的造型特點和較高的辨識度,將動漫形象請商標保護,可以彌補對著作權中無法涉及的名稱、形象等領域,從而形成一種交叉保護的模式。專利權中主要涉及外觀設計專利權,動漫衍生品是動漫產業鏈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環節,主要盈利模式便是通過動漫形象的授權,而外觀設計專利權則可以極大地保護所有權人地合法權利,防止不法商家肆意生產銷售未經授權地動漫衍生品。
我國的動漫產業起步較早,從二十世紀早期開始萌芽,也經歷了60-80年代的低迷期,從 20 世紀 90 年代開始,政府開始不斷出臺一系列政策支持文化產業發展,并對國內動漫產業發展提供配套措施促進該產業發展 ,使得我國動漫產業獲得空前的發展,也為未來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我國的知識產權法律制度經歷了近二十年的發展從無到有地建立起來并且不斷取得新地立法成果。一方面,我國建立起一套以涵蓋知識產權法、經濟法等多部門法,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等多層次的知識產權法律體系,其中包括了《著作權法》、《商標法》、《專利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法律,《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電子出版物出版管理規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等系列法規。
但是,我國知識產權法律體系仍存在一些漏洞,同時,動漫產業相比其他行業尤其獨特性,而目前針對其產業特點進行的立法相對滯后,普適性特點也將犧牲行業特性,對權利人來說是一種損害,不利于長期的發展。具體表現在立法分散化、執法及管理體制尚未完全形成、企業及個人層保護薄弱、缺乏行業第三方知識產權統一監管體制、執法尺度及可操作性仍有提升空間、知識產權司法救濟未發揮實際作用 等幾方面。
動漫作品產權被侵犯的情形主要集中在兩方面,一是侵權盜版,二是搶注行為。《喜洋洋與灰太狼》動畫在熱播后,以其主要人物形象設計制作的玩具便泛濫市場,而這其中有近80%的產品未經授權。有專家預測,如果喜羊羊系列衍生產品的市場價值有1億元的話,盜版市場的產值將很可能達到10倍之多。
同時,搶注行為也是常見侵權表現,搶注商標、搶注域名、搶先申請專利等,而其中商標搶注最為常見。根據相關數據顯示,在我國,動漫衍生品市場上通過不經授權盜用他人知識產權成果而產生的利潤反而比正規授權廠家高出幾倍。而這種現象將極大挫傷我國文化市場中的原創動力。很顯然,動漫產業鏈中真正創造商業價值的環節在第三階段,而恰恰是此階段,動漫產品由非物質性轉化為物質性實體產品,而這一環節也正是整個動漫產業鏈中最為脆弱的環節,如果不能令行禁止,形成合法科學的監管授權體制,將形成整個產業發展的瓶頸。
新媒體時代的大變革為中國動漫產業開辟了一個新的發展模式,從而實現了質的飛躍。接踵而來的是文化產業迎來了以IP運營為中心的“泛娛樂化”時代,與此同時,國家倡導的“一帶一路”貿易、外交新格局,以及供給側改革的新導向,都將為動漫產業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而動漫形象保護所依賴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也將面臨一個新的挑戰,如何調整以適應環境需要、為上升期的中國動漫產業保駕護航就成了新階段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
(一)立法機關立法
首先,針對目前動畫產品以網絡播放與影院放映作為主要投放渠道動畫營銷模式,糾紛的焦點也必然從盜版作品物質載體轉移到動畫作品的抄襲即實質性相似的認定上。因此,當前優化完善以“整體概念與感覺測試”為核心的美術作品實質性相似的認定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同時,還要針對目前“互聯網+”背景下的我國動漫產業新環境,調整立法側重方向,保障動漫產品的互聯網發行渠道綠色暢通,構建以《著作權》法為核心《出版管理條例》、《網絡出版服務管理規定》、《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為重要構成的新型動漫產品知識產權保護體系。
其次,動漫形象的商品化權依然是本階段的立法重點。商品化權沒有正式納入立法范圍,這樣使權力常處于無法行使的狀態 ,權利人在權力糾紛中依然容易陷入被動。動漫作品中的形象、標志名稱等都凝結了創作者大量的智慧與勞動,往往具有良好的創新性和設計感,又符合審美體驗,而這些元素應用到衍生產品上時,容易被快速識別,增加商品好感度,往往由于動漫作品的先期宣傳,能快速產生巨大的商業價值。而動漫作品的商品化權正是在這種商業模式中所形成的權利,有時也稱之為“形象權”或“角色權”等。當然,就動漫作品的商品化權而言還存在一些問題,如該權利的性質界定問題、權利范圍問題、認定標準問題等,但其保護動漫產品知識產權的重要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于2016年12月12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703次會議通過并于2017年3月1日施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標授權確權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文件中首次提到了“角色形象著作權”一詞,第二十二條明確了對角色形象和角色名稱的保護,并對在先權利的認定及保護上作出了規定。同時也透露立法者構建動漫產權保護的模式思路,即平衡各項權利,以己有的知識產權的理論和法律法規為起點進行研究和整合 ,這也體現了我國立法機關在動漫形象商品化權方面所做出的努力。
另外,動漫作品知識產權保護的國際化問題也是現階段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國內動畫保護的行政措施是具有時代性的產物,國際文化大交流是必然的發展趨勢,隨著“一帶一路”的國際化貿易新格局的出現,中國已同60多個國家簽訂雙邊文化交流合作協定,而加強國產動漫出口也成了必然趨勢,在這種大背景下,保護外來動漫作品的知識產權合法權益,加快與國家知識產權法的接軌融合不僅能夠保障“一帶一路”文化之路的實現,而且對營造中國成為國家文化交流的大國、強國打下關鍵性基礎。
(二)行政機關
行政機關是動漫產業知識產權的保護的真正踐行者,行政機關的執法力度和權責范圍也會直接影響動漫作品知識產權所有權人的權利保護效果。只有營造良好的知識產權保護環境,才能保證動漫產業持續性、發展的積極性。
其次,現階段動漫形象所有權人面臨的最大威脅仍來自于衍生品的授權方面,盡管這里所有權人與侵權人屬于間接關系,但卻會嚴重影響動漫形象IP的商品轉化率,會對整個行業的發展造成惡劣的限制性的影響。因此,文化部門聯合工商局、質量監督部門等聯合執法,從源頭執法,切斷侵權根源,但同時要致力于打造面向大、中、小三層次規模企業的全方位IP授權模式,真正為IP所有人、渠道發行商、衍生品生產經銷商提供一個安全、穩定的交易環境。
(三)行業協會
國務院辦公廳在2006年便發布了《關于推動我國動漫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的通知,文件鼓勵根據動漫產業發展的集聚程度成立不同層次的動漫行業協會。并且支持行業協會根據黨的精神和國家相關政策文件的要求,協同政府相關部門制定科學有效的行業標準,以及籌備制定適合我國國情和文化環境的動漫分級制度。行業協會作為聯系行政機關與企業的重要第三方組織,不僅能高效整合政府與行業資源,而且能夠真正發揮動漫相關理論研究與應用實踐的紐帶作用。
行業協會作為企業和政府之間的橋梁,能夠很好地為我國動漫產業朝著健康有序發展提供保障。因此,現階段應在此基礎上,應加快建成行業協會成為動漫作品集體管理組織,借鑒國外著作權集體管理制度和中國音樂家協會、和作家協會的相關做法,依據《著作權集體管理條例》設立動漫作品集體管理機構。動漫作品的權利人可授權行業協會等集體管理組織對糾紛問題進行統一管理,并且可作為當事人參與訴訟、仲裁等活動,尤其是對中小企業以及一些國際訴訟的情形,集體管理體制就顯得尤為重要。這樣,不僅能從橫向上減少權利侵害,也能從縱向上加強對動漫作品的集中保護。
(四)公司
動漫企業是產業鏈的基本組成單位,更是動漫作品知識產權保護的主體。對一個企業而言,其自身知識產權保護意識、風險控制意識的強化和最終機制的形成對構建健康、綠色的動漫產業生態圈至關重要。
企業將知識產權保護的戰略納入生產經營的總體規劃,而戰略規劃在新的階段應當有全局意識,不僅要研究和建立符合本企業特點的知識產權保護體制,更要具有前瞻性,為產品的海外發行做好準備,商標、著作權等、專利等都需要在項目初期做好戰略保護計劃,形成一套覆蓋產業鏈各環節、權利范圍上具有足夠延展性的全方位知識產權保護體系。
動漫企業作為設計類行業,其核心競爭力在于其創新性和創造力集成。因此,企業不同于其他組織,其知識產權保護機制應根據《專利法》第16條之精神融合更多的激勵元素,并根據產品應用范圍和取得的經濟效益對設計人員給予合理的報酬。
(五)創作者
動漫作品創作者是整個動漫產業鏈中最核心也是最底端的組成,更是動漫作品創作行為的實施者。但同時,又是自我保護能力最弱、權益最易受到侵害的一方。在糾紛中常常對抗的是法人組織,所形成的財力、人力的差距必然會給個體方造成劣勢。
在現階段,動漫創作者大體由三大主體構成,一類是獨立動漫創作者個人,由一人或幾人組成創作團隊;一類是在公司中工作動漫作品的創作者;另外就是境外創作在國內發表的個人或組織。針對第一類創作者,由于其最容易受到權力侵害,因此除了自身增強知識產權自我保護和尊重他人知識產權的意識之外,還需要第三方介入主動維護其應有權利,如行業協會等,加快建成網絡自助便民化系統,早日為創作者個人修筑一個高效、綠色的知識產權保護通道。
第二類主體創作作品屬于所屬單位,另外,對于第三類主體在未來將很可能成為立法的重點對象,在各國逐漸打破貿易壁壘之后,打破文化壁壘,增強互知、互信,實現文化大交流是“一帶一路”所要實現的基本目標之一,也是貫徹“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踐行的必經之路。因此,未來的立法思想尤其是對知識產權范疇而言,國際化趨勢將更加明顯。此外,提高動漫產品消費者和公眾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也是保障動漫產業價值鏈得以延續的關鍵所在 ,整個行業需要各個主體之間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才能最終構建和維護好動漫文化市場環境。
法律本身具有“滯后性”的特點,但其指引性功能對產業方向而言又必須具有“前瞻性”。古語云“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法律保護無疑就是文化行業發展的“糧草”。在國家經濟大轉型、我國動漫產業快速上升的關鍵時期,及時優化調整知識產權保護體系,方能為我國動漫產業的健康發展保駕護航,為“一帶一路”文化交流建設、我國文化產品輸出的“中國創造”戰略藍圖打下堅實的基礎。
朱岳.動漫產業的一個新視角——形象符號產業.南昌大學碩士論文.2008.12.01.
于振璽.經濟新常態下我國動漫產業發展策略研究.經濟研究導刊.2017(6).
毛艷.試析動漫產業的知識產權保護.法制與社會.2010(8).
紀雨萌.淺析動漫產業的知識產權保護.法制與社會.2015(1).
劉凡.動漫產業中角色商品化權的知識產權保護.北京外國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7.04.25.
丘志喬、梅玲.我國動漫產業知識產權保護的困境與出路.政法學刊.2007.06.15.
潘瑾、陳曉春.基于價值鏈分析的創意產業知識產權保護方法與途徑探討知識產權.知識產權.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