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盈犀 郭麗娜
名方
四物湯(《仙授理傷續斷秘方》)
改良
四物湯是補血調血常用方之一,也是婦科調經方底之一。本湯最早記載于唐朝藺道人所著的《仙授理傷續斷秘方》,起初用來治療外傷瘀血疼痛,后來被《太平惠民合劑局方》收錄并用于治療婦科疾病。
四物湯主要針對有面色淡白或萎黃、頭暈心悸、月經量少等癥的血虛者。女子以“血”為本,每月月事來潮,正常月經量30~50毫升,可以算作一個少量失血的過程,故月經干凈后可服用四物湯來補血和血、調補身體。四物湯中以補血養陰藥搭配活血調經藥,熟地黃滋陰養血,與香氣獨特、補血活血止痛的當歸搭配,起到活血補血作用;成年女子調經以調肝為主,白芍養血柔肝,有日“益女子血”;川芎是婦科常用活血調經藥,具活血調經、祛風止痛之功。四物相配,既補又通,滋而不膩,溫而不燥。
其實,根據不同癥狀、不同辨證,四物湯可以加減化裁出很多補益陰陽氣血的方子。例如:兼見疲乏、氣短明顯者,可加黃芪、黨參各10克,以起到補氣益氣以養血的作用;經期血塊多且色深,兼有少許痛經者,可增加川芎、當歸用量。
女子每月月經來潮,會丟失一部分鐵,在此期間宜注意補鐵,故改良四物湯中加入豬肝(含鐵量為22.6毫克,100克),以增加鐵的攝入量,喝湯之余可進食25~50克豬肝。
冬季養生講究滋潤、閉藏,四物湯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很多女生在冬天會出現手腳冰冷的情況,可能與有些女性為減肥而進行不健康、不合理的節食,導致能量、蛋白質、鐵、維生素等缺乏有關;也可能與本身血氣不足加上月經失血有關。因此,即使不是月經后,平素體虛、面色淡白或萎黃、唇色淡、秋冬手腳冰冷者,也可以考慮在此時煲四物湯來調理。
不過,有些人喝了四物湯后,會出現冒痘、咽痛鼻干等不適,可根據情況,適當調整湯劑藥材用量,減少一些溫性的當歸、川芎用量,將甘溫味厚、九蒸九曬滋補的熟地黃換成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生地黃。也有人喝湯后,會出現大便次數增加、大便溏薄等癥狀,這是因為當歸、熟地黃質潤,具有通利大便的作用,可酌減此兩味藥量至3~5克。
雖然四物湯是女性的“良友”,但也并非所有人都適用,陰虛火旺、陰虛發熱者不適宜。因湯中含有活血藥物,孕婦不宜,如要使用,應聽從中醫師指導。另外,不喜歡豬肝等肝臟味道、口感者,可以用滋補肝腎、補氣養血的烏雞替換,只是烏雞的鐵含量遠不如肝臟罷了。
原料
熟地黃10克,川芎3克,當歸10克,白芍5克,大棗2枚,龍眼3克,豬肝100克(2人份)。
制法
豬肝洗凈,切片,用流水沖洗血水,清水浸泡備用。上述藥材洗凈,加水1500毫升,中火煎煮30~45分鐘,放入豬肝再煮20~30分鐘,可加少量食鹽調味。午晚餐前溫飲。
適宜人群
月經量少、瘀血腹痛、面色淡白或萎黃、頭暈唇淡、手腳欠溫者。
功效
補血和血,調經化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