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我同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要“進一步拓展開放范圍和層次,完善開放結構布局和體制機制,以高水平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從黨的十九大到2018年全國兩會,都對實現“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新要求,明確指出我國已經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這是一個長周期的戰略性判斷。
今后要把高質量發展放到非常重要的位置上,用創新、協調、綠色、升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來推動,方方面面都要適應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讓黨的主張成為同家意志,一系列政策安排繪就了高質量發展的“施工圖”、“中國策”,凝聚起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肩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強大動力。
高速增長的中國經濟,近年來出現增速換擋。十九大報告作出重要論斷——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從全國兩會傳遞的系列信息看,推動中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的圖景愈發清晰:
以高質量發展為要求,2018年經濟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更加注重“效益”——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5%左右,保持了連續性和穩定性;
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經濟發展更重視人民生活改善;
單位GDP能耗下降3%以上,綠色發展成為“風向標”;
……
“2018年主要預期目標的安排,不僅要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同時要史加注重就業、物價、居民收入和環境改善等效益指標,體現高質量發展的根本要求。”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主任張占斌委員說。
推動高質量發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是重中之重。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表示,要完成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的轉換,需要實現從數量追趕轉向質量追趕、從規模擴張轉向結構升級、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三個轉型。“高質量發展最根本的在于深化改革,來增強經濟的活力、創新力和競爭力,其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根本途徑。”
推動高質量發展,動力變革也是關鍵。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指出,動力變革不是在現有的舊結構下尋找穩增長的“藥方”,而是要在經濟轉型升級的新趨勢、新結構下尋找新動能、新增長的源泉。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推動轉向高質量發展的動力變革,要史加重視創新驅動,更加重規消費拉動,史加重視服務業發展,史加重視綠色發展,史加重視城鄉融合發展。
從部署推動集成電路、第五代移動通信等產業發展,到實施重大短板裝備專項工程,再到推進與國際先進水平對標達標,弘揚工匠精神……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的一系列政策部署,都將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根本上是為了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品質革命。
“如果說,填補‘數量缺口是過去一個時期經濟發展的動力源泉,那么,填補‘質量缺口就是高質量發展階段經濟發展的潛力所在。”王一鳴說。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表面上看是增速的換擋,其內核是動力的轉換。
從實施大數據發展行動,到加強新一代人工智能研發應用,發展智能產業,拓展智能生活,再到加大網絡提速降費力度,為數字中國建設加油助力,報告在新舊動能轉換上濃墨重彩。
今年全國兩會,全國政協委員、百度公司創始人李彥宏帶來建議,呼吁出臺政策鼓勵人工智能開放平臺,全國人大代表、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馬化騰則將目光聚焦于加快建設數字中國。“技術的潛力是無限的。人工智能要做的,就是用科技‘撬升關于未來的想象。”李彥宏委員說。
從中國制造轉向中國創造,從制造大國轉向制造強國,從中國速度轉向中國質量……中國經濟正用新姿態,擁抱高質量發展的明滅。
從加強國家創新體系建設、落實和完善創新激勵政策,到高標準建設國家實驗室、探索賦予科研人員科技成果所有權和長期使用權,政府工作報告中一系列宏觀到微觀的部署,指向激發技術和人才紅利,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上水平。
用全面深化改革破解高質量發展短板,激發社會活力,加快從要素驅動為主向以創新驅動為主轉變,中國經濟在新時代發展的路徑更加清晰,把增進人民福祉作為高質量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是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十九大報告作出關系全局的重大判斷。
為了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2018年民生工作呈現出以人民為中心,補齊短板,讓發展更均衡的新趨勢:
加大精準脫貧力度,今年再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000萬以上。
針對基礎公共服務短板,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繼續向中曲部地區傾斜。
針對困難群體住有所居,啟動新的三年棚改攻堅計劃,今年開工580萬套等硬措施。
切實降低農村學生輟學率,抓緊消除城鎮“大班額”,著力解決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重問題。
多渠道增加學前教育資源供給,運用百聯網等信息化手段,加強對兒童托育全過程監管,一定要讓家長放心安心。
要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讓每個人都有平等機會通過教育改變自身命運、成就人生夢想……
在醫療、養老、教育、文化、體育等多領域推進“互聯網+”。
發展居家、社區和互助式養老,推進醫養結合,提高養老院服務質量。
以更加有效的制度保護生態環境。
……
“這些全方位的民生安排,體現了全面小康的應有之義。扎實推進,我們離美好生活的目標就會更進一步。”全國政協委員、經濟學家張連起說。
從春天出發,開啟新征程。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堅定不移推進高質量發展,我們一定能共同書寫新時代的發展新答卷。
責任編輯 華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