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普及,社會對教育的關注度也越來越大。在新形勢下,為了教育事業的進一步發展,創辦有特色的校園,這是我校發展必然趨勢,也是教育事業發展的必要途徑。校園文化作為學校的軟實力,在推動學校建設方面發揮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因此,在我校的學校建設當中,必須要重視校園文化的重要性,建設具有我校特色的校園,促進學校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校園文化;學校建設;發展;特色
我校地處南疆國門的邊陲,具有許多中法戰爭中的英雄感人故事,同時,又具有邊境所特有的文化因素。學校本著“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的辦學理念,以“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為出發點,以“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做人”為目標,即:構建以學校文化建設為主體,以“博”為核心內涵,“遠”、“雅”、“厚”為文化體系,以此凸顯學校的特色。
一、 構建豐富內涵的精神文化
我校通過在實踐中不斷總結,探尋了“以特色活校,用質量立校”,以“博”為我校發展之路,成為了全校師生的共識,師生情感融洽、平等相處;課改之路合作學習、積淀自信、教學相長;同學之間親近友愛,互勉互勵,使校園中充滿陽光。為了突出觀念文化的引導作用,我校提出如下辦學思想:
辦學定位:創建邊境學校的特色學校
辦學理念:創造適合學生發展的教育
校訓:德才兼備 知行合一
校風:和諧 奮進 求實 創新
教風:博學 博愛 善教 善導
學風:樂學 善思 勤奮 自主
教師是科研引領者,需要廣泛吸納先進的教學理念,走在教育的前沿。通過積極的培訓,專家的引領,在教學改革中,涌現出了一個個科研骨干,他們把學校的教師推上了科研的第一線。在一次次的課改實驗課中,以先進的教學理念,淵博豐厚的知識贏得了專家的一次又一次的高度贊揚,展現出了我們教師的“博”的風采。教師以豐富的知識,親切的教學態度,著眼于未來教育的方向,以自身的“厚”、“雅”、“遠”塑造學校的精神。如今學校的精神已經輻射到教師的學科團隊,無論團隊的任務多么困難、多么艱巨,團隊合作精神永遠是最閃耀的光環。參加賽課、團隊評課、活動策劃中,隊員們為了優化一個環節思考兩天,為了解決問題的瓶頸可以連續熬夜作戰,功夫不負有心人,有了團隊付出,有了團隊的合作,集思廣益,每個任務都能出色完成,得到了上級的高度評價。在一系列的團隊合作中,隊員們相互學習,取長補短,自身的素質在不斷地提高,塑造了學校的優秀形象,團隊精神很好地詮釋了學校以“博”作為教育方向的正確性。
學校要求教師以教學實踐為載體,教研活動以集體備課的形式開展,同年級組的教師確定上課的內容后,進行年級組集體備課,先由該年級的一名教師上課,全校其他科任教師聽課并于當天下午評課,不足之處由另一名同年級的教師優化后將同一內容再教授一遍。教學要“遠”,要挖掘學生潛在的能力,同時也要教師有“遠”的工作思維以及工作方式,再次優化課堂時候,只有教師們教學立足點放遠了,才能使學習經驗變厚,教育方式變雅,常態課變為精品課已不再是件難事。
“博”不僅體現在教師身上,也體現在教師的課堂上。學校利用“博”,以打造全優課堂為目的,開展了以“集體備課”為載體的教學活動,利用“集體備課”繼續重點抓課堂教學改革。教學以厚、雅為課堂內涵,要求教師在課堂中以豐富的知識,先進的教學方式、激勵性語言進行言傳身教,讓課堂成為“博、厚”的課堂。教師要發揮引導者的作用,在教學時衣著得體、板書規范、態度親和、語言富有感染力、舉止大方,用自身的一言一行,向學生詮釋“雅”的行為,感受“雅”的熏陶,產生對教師的敬慕與愛戴之情。
二、 建設彰顯理念指魂的物質文化
打造書香校園,彰顯“博”教育。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位哲人也曾說過:對學生真正有價值的東西,是他周圍的環境。校園文化建設以“遠”、“厚”、“雅”為內容的主題文化,對校園整體精心設計,努力打造“博”為內涵的校園文化。每天踏進校園,映入眼簾的是迎風招展的五星紅旗,勤為徑,筆作槳,夢想之帆從這里起航。為給全體師生創造一個“博遠、博雅、博厚”的教學環境,進校門的是集辦公和功能教室為一體的綜合樓,名為“博遠樓”,學校深遠教育決策都在這里做出;位于南面的“博雅樓”,嫩綠的墻體,涂鴉滿童趣的走道,這就是小學低年級的教學樓,孩童的啟蒙教育在這里開始,從小開始用“博雅”熏陶其身心;北邊“博厚樓”是小學中高年級的教學樓,對這階段的學生教學,主要教會學生崇尚知識,學識豐厚。每一棟樓,都寄予深遠的名字,賦予它們靈魂與思想,體現我們對莘莘學子的殷切期望,同時切合我們的教學愿景:讓學生成為同齡人中的優秀分子。建筑群精致美觀,與周圍景致和諧相應。各樓層的走廊根據學生的年級特點,分別以“遠”、“雅”、“厚”為主題進行設計布置,既有固定的知識普及及板塊,也有成果展示板塊,走廊兩側是“博雅”和“博厚”瞬間的系列照片,記錄了師生參加各種活動的場景;各班還結合本班特點和“博”教育特色進行了班級文化布置,室外墻壁為班級文化自主展示區域,為學生提供了自主展示的空間。學校力圖讓每一面墻壁蘊含的內容發揮物質文化潛移默化的教育功能,使學生在雅的環境中學習成長,享受“博”的涵養與滋潤,使學校真正成為彰顯“遠”、“雅”、“厚”的文化園地。
三、 建立融化理念情感的制度文化
建立一支民主、團結、奮進、和諧的領導班子。在管理工作中,要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依法治校,健全機制,以“制度管人,文化管心”為策略,在原有的校長室—各處室—學科組長—教師四級管理的模式下,實施制度管理、目標管理、情感管理。堅持以人為核心,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激發管理人員的潛能,從而提高學校管理水平,實現教學育人的既定目標。在實際工作中,無論是管理人員還是被管理人員,都應該堅持人本思想,教師之間互相激勵、師生之間互相關心,這樣不僅可以促進學校管理層以及教師的發展,而且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為其今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 開展弘揚理念的行為文化
(一) 規范學生行為
一直以來,我校秉承養成教育的理念,不斷完善學校制度建設,并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的評比活動,使學生具有“博遠”、“博雅”、“博厚”的思想,促使學生全面發展。學校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與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相關的主題討論,評選出“校園之星”,包括學習之星、文明之星、勞動之星、才藝之星、環保之星、節約之星、管理之星、體育之星,做到每月一評價、公布、表彰,發揮評價的激勵導向功能。開展校園之星評比活動,“播下一個行為,你將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你將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你將收獲一種命運。”我們學校一直以來重視學生的養成教育,從2015年以來,我們開展了以班級為單位的“美德銀行”養成教育活動,每個同學有一本“美德銀行賬本”,同學們以每周自評和組評的形式,評測自己每一周的表現,在銀行獲得相應的分值,并可以獲取相應分值的獎勵,再根據自己的情況,申報不同的種類的星級。各班開展“每月之星”的主題隊會,以身邊的同學為榜樣,不斷促進自己拋棄壞習慣,養成好習慣,發揮自己的長處,成為一個文明的好少年。在期末將評比結果進行公布,公示出“博”少年,使其行為其他學生的學習榜樣。
(二) 彰顯學生“博遠、博雅、博厚”的行為品質。
1. 開展學雷鋒活動,創和諧校園
學校開展一系列“品讀雷鋒事跡,學唱雷鋒歌曲,踐行雷鋒精神”為主題的學雷鋒活動,并組織了《學習雷鋒好榜樣》、《我是雷鋒》主題隊會,聽同學講述雷鋒的故事,尋找我們身邊的“雷鋒”,到福利院實踐雷鋒精神,樹立當代活雷鋒形象。
2. 開展祭掃烈士墓,緬懷革命先烈活動
活動中,武警官兵代表向隊員們講述了中法戰爭時期的英雄故事,使學生受到了一次良好的革命傳統教育,也讓他們更懂得了生命的意義,以及作為一個新時代學生所肩負的歷史使命,使他們在思想上受到了一次革命洗禮,增強了民族責任心,也堅定了他們的理想信念。
3. 開展“迎十九大,和習主席說心里話”六一主題大隊會活動
主題大隊會圍繞主題開展了“和習主席說心里話”活動,學生通過繪畫以及手抄報形式,向習主席訴說了心里的愿望。開展了“迎十九大,新隊員入隊儀式”,激發了學生對學習的熱愛、對祖國的熱愛,爭做一名優秀的少先隊員。
參考文獻:
[1]尤健.學校特色和校園文化創建應厘清的幾個問題[J].教學月刊(小學版)綜合,2016(4):45-47.
[2]楊衛紅,鐘樂江.因勢托物,打造學校特色校園文化——四川省廣安市前鋒區得勝小學“佇石三省”特色校園文化創建構想[J].教書育人(校長參考),2017(7):54-55.
[3]蔡向東.構建校園文化凸顯學校特色——以湖北省武漢市新洲區倉埠街周鋪小學為例[J].新課程研究(下旬),2017(5):126-127.
[4]王德全.學校特色項目的思考與探索[J].山西青年,2016(17):139.
作者簡介:
周海娥,廣西壯族自治區憑祥市,憑祥市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