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會的不斷發展與進步,使我國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而智障生作為特殊的學生群體,他們也應具有接受教育的權利。語文學習能夠提高智障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的文學思維,以此豐富學生的內心世界。由于智障生學習能力較弱,在語文學習過程中也存在一定困難,本文針對智障生語文學習困難矯正案例進行分析,闡述案例內容、并對其矯正策略進行如下探究。
關鍵詞:智障生;語文學習;困難矯正;策略
中國文化亦稱漢文化,漢語言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特征。由此可見,語文作為綜合性較強、且十分關鍵的一門學習科目,學好語文是尤為重要的。對于智障生而言,他們對語文學習的認知能力相對薄弱,相較于其他學生,他們在語文學習過程中也會出現一定的阻礙,使他們在語文學習過程中面臨重重困難。對此,本文提出相關的案例,并積極地整理探究結果,希望能夠為更多的智障生提供學好語文的機會。
一、 語文學習困難癥狀案例闡述
王琳琳(化名)是一個10歲的女孩,在轉入培智學校以前,曾在普通學校就讀一年左右的時間。在她接受普通學校教育期間,其成績落后,并且隨著每一次考試她的下降趨勢越來越嚴重。尤其是語文科目的成績,她的分數遠低于班級的整體水平。王琳琳的性格比較內向,在班級其他同學結伴而行的時候,她常常喜歡獨處,以至使她語言表達能力相對較差,缺乏自信心使她不敢在人前講話。在古詩詞背誦時,她能夠跟上大家的進度去共同背誦故事,但她背誦古詩詞所花費的時間很明顯要多于班級的大部分學生,且記憶能力不夠長久。在課后作業方面,她也十分的刻苦努力,但字跡潦草、缺乏作業整體的美觀性。因此,教師誤會她學習態度不認真,但她又不善于解釋,以至受到很多委屈,身心健康受到嚴重影響。
二、 語文學習困難癥狀案例分析
(一) 理解能力弱
由于智障生的學習能力相對正常學生而言較弱,因此在王琳琳接受普通學校教育期間,對于語文學習的接受顯得十分吃力。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只能照顧班級整體的學習進度。長此以往,王琳琳與班級其他同學的學習成績拉開了很大的距離。而成績上明顯的差異性,會使王琳琳失去對語文科目學習的信心,從而影響到她的身心健康發展。王琳琳變得越來越不愛講話、性格畏畏縮縮、不善與人交際,以至對她的學習階段造成不好的影響。
(二) 記憶能力差
記憶是人腦的心理機能,智障生由于大腦皮層受損,不能有效記憶現在和回憶過去,無法形成經驗積累,因而也就難以進一步掌握新知識和形成各種技能。智障生的記憶能力遠低于普通學生,因此在進行語文課文及古詩詞背誦的過程中,即便是和大家起點相同,智障生也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去背誦和學習。在王琳琳完成背誦任務以后,其對古詩詞的記憶能力也不夠長久,因此在進行試卷測試的時候,即便是之前背誦過的內容,她還是無法及時地想到,并填寫出正確的答案。這樣的狀態,使她在做題時不占據優勢,付出的努力和所得結果不成正比,會使她產生挫敗感。而家長、老師對她的不理解、甚至是同學對她的排斥都會使她產生心理陰影,以至記憶能力衰退更加嚴重。
(三) 缺乏審美意識
智障生對美的認知能力相對薄弱,因此在進行語文課后作業時,其筆記上的布局及漢字的書寫水平并不理想。而書面的整潔性及漢字的美觀性,也是衡量作業整體水平的因素之一。因此,王琳琳在作業方面也無法優于班級的其他同學、甚至不具備相提并論的必要。而教師在不了解實際情況下,對其語言上的批判,會給她心里造成嚴重的打擊,然后從潛意識里覺得自己各個方面都不如其他同學,以至習慣敷衍了事,審美能力越來越差。
三、 矯正策略探索
(一) 接受相應進度教學
對于王琳琳以及與她相同狀況的智障生,接受與之理解能力相應進度的教學,是矯正策略應落實的第一步。而針對智障生語文學習創建的班級,會讓理解能力普遍薄弱的智障生聚集在一起,共同地學習和進步。在這樣的環境里,大家的學習起點一致,就不會存在接受水平參差不齊的狀況。以此促進學生之間的良好溝通,在交流中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 增強學生記憶能力
針對智障生記憶能力差的狀況,教學者應具備十足的耐心,通過小步子、慢循環和勤變換等方式來提高智障孩子識記效果,促進記憶保持,從而達到有效訓練目的。如在語文課文及古詩詞背誦的過程中,積極引導智障生反復地背誦,給予他們充分的背誦與記憶的時間。而反復的訓練,也有助于提高他們的記憶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妨借助現代化教學工具,通過聲音、圖像形式強化他們對語文內容的記憶,逐步實現從機械識記向意義識記過渡,以此幫助他們提高記憶的期限。
(三) 樹立對美觀的正確認識
對于智障生語文作業布局亂、漢字書寫不美觀等問題的存在,相關教師不應急于求成,將自己的思想強行地灌輸給學生,很直接地告訴他們什么是美觀的、或者怎樣做才是正確的。這樣的方式是非常不正確的,并且它針對智障生而言,并不會有明顯的效果。因此,引導式教學顯得尤為關鍵,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妨選擇優秀的作業和很差的作業展現給學生,讓學生自行思考并自己去選擇他認為優秀的那一個。以此在一次次選擇中,讓智障生具備美與丑區分的能力,從而在自己的思維中重新設立對美觀的認知。然后在完成作業時,注重筆記的布局以及漢字的書寫,逐步提高作業整體水平。
本文通過對智障生王琳琳的案例分析,探討其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困難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以此提供給予她相同的群體作為參考。與此同時,呼吁更多人關心智障生,而相關教學者也應不斷地完善教學方式,使他們能夠擁有更好的學習的機會。
參考文獻:
[1]陳麗敏.澳門智障人士照顧者的壓力初探[D].華南師范大學,2010.
[2]林庚英.提高中度智障學生自我意識水平的教學策略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3.
[3]劉淑慧.智障學生語言障礙類型調查及訓練對策研究——以淄川特殊教育中心為個案[D].山東師范大學,2008.
[4]胡偉斌.綜合干預法在智障兒童語用溝通行為訓練中的應用研究[D].西南大學,2015.
[5]劉林妹.培智學校教師教學設計現狀研究——以大連市西崗區日新學校為例[D].遼寧師范大學,2013.
作者簡介:鐘育華,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特殊教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