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繪畫創作就是受到藝術家所處的時代背景,環境、文化以及受到的教育、知識與熏陶的綜合性意識反映。而這種意識體現是長期的藝術感受、藝術思想和藝術探索與創新的積累與沉淀。
關鍵詞:藝術;意識;繪畫
意識,是人類最寶貴的思想感受,它是我們生活的所有財富源泉,是意識讓人類對自然環境做出各種反射后的感受力,才能讓人類創作出更好的新產品、新技術,創造出更好的生活條件。而繪畫意識,在我認為,是我們從幼年時期開始受到的教育,在大腦里所反映出的“好”與“壞”的認知,在長期的藝術熏陶與藝術培養后,使得藝術家主觀性的,創造性的意圖與思想對藝術作品賦予生命,這是藝術意識的體現與畫面的美感追求,是形而上的探究,是藝術創作的重要階段。簡單來說,在繪畫的創作過程中,藝術家所面對的客觀物象,而這種物象,可以是別人眼中對你個人的外貌、性格,印象及個人經歷的一種揣摩,客觀的理解,也可以是你喜歡的一部電影,是你喜歡的一個橋段,也可以是迷人的一處風景,喜歡的一件小物品,是你日常生活中所喜愛的一個物品等等。之后對這個物象所進行的整理、歸納、總結和分析。在這個基礎之上,藝術家進行情感的醞釀,情感再現,讓情感“無意識”放大,并且進行創作,這是藝術家通過長期的專業素養積累,通過敏銳的觀察能力去觀察自然、感受自然、歸納和表現自然的一個過程。
創作作品正是給我們展示了對視覺刺激后的各種反應,例如不同性別、年齡、職業,經歷的不同在描繪同一件事物時,盡管描繪的視角相同,但由于個人經歷、感受及興趣點各不相同,致使他們對同一物象有不同的反應,創作出的形象也五花八門。所以,藝術的創作意識就是在挖掘藝術的內在規律,培養我們高雅的審美情趣,良好的視覺閱歷和藝術素養的過程。例如:野獸派代表人物馬蒂斯,他的作品《紅色和諧》,畫面表現的是線條與色彩的組合,其中墻面與桌面都是平面化的一種處理方式,包括室內墻面上窗外風景的處理手法,桌面與墻壁采用了相呼應的流線型線條勾勒的辦法讓裝飾感加強,圖案化、平面化是這幅作品的風格,畫面中采用色彩歸納法使得畫面富有激情,并且帶有很強的設計色彩的構成因素,這種強烈的裝飾風格正是體現了畫家的風格追求,也使欣賞者在純潔與寧靜中得到滿足。
在繪畫創作過程當中,藝術家的藝術風格、個性的繪畫語言或多或少得以顯現,真實流露出藝術家的情感與體驗,構成了在其繪畫的創作當中不同程度的表達和意境,而正是藝術創作意識是通過這種方式進行著獨特的體驗。正如奧地利維也納知名象征主義代表人物古斯塔夫·克里姆特。他巔峰時期的作品《吻》正是帶有濃郁的裝飾性風格,畫面中大面積的采用金箔,奪目的金色同樣在《阿黛爾·布洛赫·鮑爾肖像》體現得淋漓精致,畫面巧妙地將裝飾性風格與繪畫性藝術巧妙地結合在一起,構圖中以形式美的構成法則組織畫面,他的創作作品正是受到形式美構成因素的影響,畫面中裝飾性語言、象征性的形式語言巧妙運用,形成了個人獨特的繪畫風格,這是同時期其他藝術家所不能達到的。之所以克里姆特能有當時的成就,正是與他在孩童時期的生活狀態分不開,14歲時進入奧地利博物館附屬的工藝美術學校進行學習,克里姆特的這種藝術風格受到象征主義霍德勒及其他多位藝術家的影響,并且吸收了拜占庭鑲嵌畫、東歐民族的裝飾藝術、日本浮世繪以及中國藝術的影響,致使他的藝術作品具有平面化的構圖形式與“鑲嵌風格”。
在當下,社會的進步,經濟的飛速發展,文化、藝術的發展更加趨于多元化,如裝置藝術、行為藝術、數碼影像、智能科技大量的豐富著我們的藝術生活,使得我們的日常豐富多彩。
我的創作意識,來源于電影與旅行等。電影產業作為一種商業藝術形式近些年來活躍在各大屏幕。作為80后的社會中堅力量,平時的工作壓力較大,生活處于兩點一線之間日復一日。看電影現在可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茶余飯后休閑放松的一種生活方式,那作為個體差異,在選擇自己喜歡的影片風格時,肯定有所差異。我個人比較喜歡兩類影片,一類是美國大片,因為它們所設計的劇情緊湊撲朔迷離,不像韓劇那樣平淡無奇生活化,其次是它們影片中有一些是你慣性思維背后的一種不可能或者說跳躍性的思維;再者是它們的場景環境和演員的穿著讓我比較著迷,特定的空間環境加之特有的服裝美化,使得美國大片總是一路飄紅在中國市場很賣座。例如電影《星際穿越》、《普羅米修斯》等。另外一類喜歡的電影是文藝片,這類影片,情節較為簡單但讓觀眾有更好的回味空間,但是對演員的專業要求較高,因為它們更側重于人物內心世界的描寫與刻畫,而這一點正是要通過人物的特寫與電影的技術手段來輔助完成。例如電影《制服》《黃金時代》等。我從喜歡的電影素材入手,它會使我偶爾注入一種新的思考方式,使我切入到人物形象的深入刻畫與服裝的藝術表達或是有意境的可以打動到我的一個畫面場景。
綜上,以上這些都只是素材收集和繪畫形式的一種體現,而創作意識屬于精神層面的哲學問題。若能做到這一點,我們目前還是需要大量發現身邊的美,而這種美是打動自己內心世界的,從個人的情感世界出發,從個人的藝術經驗出發,不斷地完善與充實我們的畫面,讓我們的藝術創作更加地生動有意味。
作者簡介:王柯,海南省海口市,瓊臺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