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邊境地理學 教學 改革
基金項目:本文系作者主持的2015年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校級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邊防管理專業課堂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編號:YB2015041)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熊偉,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講師,法學博士。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3.092
《邊境地理學》是研究我國邊境地區和相鄰國家的地理環境對邊防工作影響和制約規律的科學,具體是通過對邊境地區和鄰國的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組合規律的研究,揭示其對邊防工作的影響和制約的規律。邊境地理學是由邊防實際工作的需要產生的,并作為邊防管理專業教學的一門學科而存在發展。它是在充分利用地理學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結合邊防工作的實際而進行自身的研究,是地理學的一門分支學科,也是邊防科學的一門基礎學科。對于邊防管理專業的學生而言,學習《邊境地理學》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改革是課堂教學改革的重要環節,也是提高教學質量、改善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目前,我院邊防管理專業的課堂教學還是以任課教師的課堂講授為主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是絕對的主角。這種教學方法的優勢在于教師能夠輕易的控制整個教學進程,可以在短時間內給學生們傳輸大量系統的專業知識。但是如果運用不好,就會出現“一言堂”、“滿堂灌”、“照本宣科”的情形,無法調動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導致學生們被動、消極的參與課堂教學過程,達不到理想的課堂教學效果。
因此,大力開展《邊境地理學》課堂教學改革,通過視頻資料展示、課堂討論、案例教學、模擬訓練等多種教學方式的運用,對于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視頻資料展示
我國是陸海兼備的領土大國,漫長的陸地邊界與眾多國家接壤,曲折的海岸線以外有廣闊的海域與諸多海洋國家為鄰。邊境地區物產豐富,山河壯美、氣象萬千。“江山如此多嬌”,但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無論授課老師的口才有多好,都很難描繪出這種大美,這時我們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視頻資料來展示。視頻資料能準確、逼真地表達教學對象在時空上的運動變化。相比于傳統的教學媒介,具有表現性強和信息量大的優勢。比如,在介紹我國東北地區的邊防要地時,為了更加直觀、生動的展示丹東、圖們、琿春、黑河等邊境城市的地形地貌、風土人情、歷史沿革,我們可以對中央電視臺的《遠方的家·邊疆行》、《遠方的家·沿海行》這兩部紀錄片的內容進行篩選、編輯,然后在課堂教學中加以運用,為同學們展示一個個視覺化的中國邊境。在介紹青藏高原時,筆者為同學們播放了紀錄片《第三極》的部分內容,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橫斷山脈、岡底斯山、岡仁波齊,這些著名的高山峽谷通過高清畫面直觀的展現在同學們的眼前,青藏高原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景象深深震撼著同學們的心靈。如此這樣,同學們不必“行萬里路”,便可以將相關的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知識盡收眼底。通過直觀的視頻展示,不僅可以使學生們了解、熟悉祖國的邊疆,使他們知道祖國邊疆的美麗與可愛,而且能夠激發他們熱愛祖國、建設邊疆、保衛邊疆的激情。當然,由于課堂教學時間有限,我們在選擇和制作視頻資料時會受到一定的制約,很多視頻資料我們無法一一播放,對于這一部分內容,我們一般會推薦給同學們課余欣賞,課后展開思考和討論,這樣不僅可以彌補課堂上時間不夠的遺憾,而且可以加深同學們對課堂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
(二)課堂討論法
“課堂討論”教學法,是指在課堂上老師提出問題,學生們根據問題充分準備發表自己的看法,相互交流、相互啟發,取長補短,從而更好的解決問題。如前所述,在傳統的《邊境地理學》課堂教學方式中,更多強調的是教師的講授,而忽略了學生們的主動性和參與性。因此,適當的提出問題,鼓勵同學們質疑爭辯、獨立思考和討論,對于提高學生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培養同學們學習《邊境地理學》知識的興趣尤其重要。
當然,成功的課堂討論需要精心的組織和準備,需要師生之間不斷地溝通與交流。課堂討論沒有固定的模式,但也并非無章可循。一般來說,具體包括以下幾個重要環節:
1.確定選題
一個好的選題是進行課堂討論的基礎,不僅要激發同學們的熱情和興趣,更決定著課堂討論的效果和成敗。比如,在介紹我國和鄰國存在的邊界爭議問題時,剛好在2017年6月發生了印度邊防人員在中印邊界錫金段越過邊界線進入中方境內,阻撓中國邊防部隊在洞朗地區正常活動的事件。針對這一起損害中國領土主權、威脅中國邊境安全的行為,同學們很是關注,紛紛表示希望就此問題展開課堂討論,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筆者也認為,通過對中印邊境爭議問題的討論,不僅可以系統的讓同學們了解相關的歷史、國防、軍事知識,豐富同學們的知識結構,而且可以更好的激發同學們熱愛祖國,保衛祖國的熱情,增強同學們的國防觀念。
2.分組準備
確定選題后,老師就應該開始著手進行分組準備,布置同學們搜集中印邊境問題的資料,指導同學們撰寫發言提綱并進行修改反饋。為了增強課堂討論的氛圍和效果,還可以鼓勵同學們自己動手制作相關的PPT和FLASH動畫在討論中加以演示。
3.課堂討論
在課堂討論過程中,老師的角色只是引導者,學生才是討論的主體。在討論階段,老師應該隨時觀察討論的情況,注意課堂氣氛的調節。比如,中印邊界爭端的歷史、麥克馬洪線的本質、中印邊境的現狀、解決中印邊境問題的展望等等,引導學生深入到問題的實質并就分歧的意見進行辯論,培養實事求是的精神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
4.成果總結
在課堂討論結束時,需要任課教師對整個討論情況進行總結。涉及同學們是否準備充分,立場是否正確、分析是否到位、討論是否充分,解決問題的途徑是否可行、語言表述是否流暢等等,也可以補充提出進一步思考和研究的問題。對于課堂討論表現優異的同學,老師在口頭表揚的同時,還會頒發一些小的禮物作為獎勵,這既是對同學們認真準備的肯定,同時也能激發和調動同學們學習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教學的氛圍,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三)案例分析法
案例教學法起源于上世紀20年代,由美國哈佛商學院所倡導,采取一種很獨特的案例式的教學,這些案例都是來自于商業管理的真實情境或事件,透過對案例的深入分析,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在《邊境地理學》的課堂教學中,老師可以根據教學大綱的需要,選取一些典型的案例作為教學素材,通過分析背后的原理,培養同學們的創新精神和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在介紹云南地區地理環境對邊防工作的具體影響時,筆者就列舉了2017年初至8月,云南公安邊防總隊西雙版納邊防支隊查破毒品案件221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50名,繳獲各類毒品1006.9公斤,制毒物品38噸的案例。通過對案例的展示,分析云南地區毒品犯罪高發的原因。云南省地處我國西南邊陲,與越南、老撾和緬甸為鄰,更是與臭名昭著的毒源地“金三角”有著地理上的天然聯系,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云南邊境深受毒害,其毒品犯罪率遠遠高于其他地區。在分析原因的基礎上,結合案例進一步探討了云南邊境毒品犯罪的特點,并在最后提出了加強邊境緝毒情報工作,提高毒品犯罪查緝技術,加強與鄰國的深度合作,共同打擊跨境毒品犯罪活動的對策。案例教學采用的都是現實生活中真實的案例,通過案例的展示,可以讓同學們身臨其境,更能夠集中注意力認真地分析各種數據和錯綜復雜的案情,是鞏固理論知識,培養同學們實際應用能力的有效途徑。
(四)模擬訓練法
模擬訓練是加深理論教學,提高學生實際運用能力的方法。通過全面系統化的模擬訓練,在不斷的實踐過程中提升同學們的實際運用能力、應變能力,從而達到實現人才培養的目的。邊防管理專業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因此,在進行邊防管理理論知識教學的同時,還必須注重模擬訓練的運用。在介紹廣西地區地理環境與邊境管理問題時,基于廣西地區有7個縣市與越南接壤,陸地邊界線長1020公里,兩國的邊界多以山脈等自然地形劃分,形成眾多交通孔道,越境地點較多這一特點, 筆者充分利用學校實驗室的各種資源,和實驗室的專業老師共同合作設計了以下模擬訓練內容:廣西某邊境市邊防部門接到線報,國內一偷渡犯罪集團(A偷渡集團)的首要分子及其成員已潛入本市隱匿并打算乘機偷渡去越南。目前,我邊防部門無法獲知A偷渡集團的具體隱藏地點、偷渡路線以及時間。因此,邊防部門只能通過對A偷渡集團的成員進行跟蹤、監視來著手展開案件,直至最終獲知準確信息對其一網打盡。介紹案情后,指導教師首先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數人分別扮成偵查人員、偷渡人員、線人和群眾,指定演練的具體場所(學校北苑的小山坡),分發各類演練器械(訓練服裝、槍支、警棍、頭盔、手銬、警戒線等等);學生根據案情制定反偷渡的方案和措施,比如跟蹤、監視、巡邏、警戒、潛伏、設卡堵截、緝捕等等。通過模擬訓練,使同學們掌握邊防管理的要領及一些基本的方法和技能,能幫助他們較快地適應畢業后所擔任邊防管理方面的各項工作并盡快地進入工作角色,成為合格的邊防管理人才。
在《邊境地理學》的課堂教學改革過程中,筆者加深了對邊防管理專業課堂教學改革必要性與科學性的認識,同時也親身感受了課題研究的魅力所在。在研究中發現問題,在問題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長。通過課堂教學方式的改革,教師的教學觀念轉變了、業務能力提升了,同學們對課程的滿意度提高了,實現了師生間良好的互動和共同進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以此為契機,不斷的探索教學研究的新理念、新路徑,以期獲得更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