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導入是教學的第一個環節,有效的導入,可以吸引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習動機,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精彩的導入,為高中物理教學裝扮鳳頭。文章主要從問題導入、生活現象導入、創設情境導入以及以實驗導入等幾個方面,論述高中物理教學中導入的方法和途徑,以期通過有效的導入,實現高中物理教學更高效的目的。
關鍵詞:高中物理;導入方法;問題;情境;實驗;現象;有效課堂
導入作為教學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時間雖然很短,卻意義非凡。精彩的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加強學生對課堂所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調動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那么,高中物理教學中的常用的導入方法有哪些?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幾點體會。
一、 用問題導入,引發學生探究的欲望
亞里士多德提出:思維自疑問和驚奇開始。用問題導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在問題的引導下,導入新課,引發學生探究知識的動力。
實踐也證明,疑問、矛盾和問題是思維的啟發劑,促使學生的求知欲由潛伏狀態轉化為活躍狀態,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是開啟思維器官的鑰匙。問題教學法通常有直接質疑法、激情法即間接質疑法以及布錯法等,不論是哪一種問題教學,運用于高中物理的課堂的導入環節,都可以引發學生探究的欲望,促使學生快速投入到課堂的學習中。
例如《力的分解》的教學時,問題導入簡單快捷,教師可以從“力的合成”的復習而巧妙導入新授的學習: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邊形法則,力可以合成,是否可以分解?這些問題直接引領學生進入教學的主題;教學《表面張力》時,為快速將學生帶入教學氛圍,教師可以設計問題而導入:夏天的早上,我們看到青草上的露珠是球形的,為什么?雨傘紗線有間隙,而不漏雨,為什么?教學《形變與彈性形變》時,設計問題:什么是形變?什么是彈性形變?什么是范性形變?什么是彈力?彈力是怎樣產生的?等,這些問題直擊教學的重點。
問題是引發學生思考和探究的源泉,生活化的問題,更具有吸引性,引發學生急切想知道其中的緣由,思維隨著問題的提出和進一步創設情境而進入探究活動中,為有效學習埋下伏筆。
二、 從實驗導入,激發學生進入學習狀態
物理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通過實驗,可以讓學生透過現象解釋事物的本質,實驗也可以使學生快速進入課堂的學習狀態。
物理教學的課堂導入,運用實驗法,可以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將學生引領到課堂的探究活動中。實驗導入,實驗現象應明顯,實驗要有針對性,并提出相應的問題,促使學生邊觀察實驗,邊思考問題,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的能力。
例如《彈力》的教學時,教師可以用下面的實驗,引發學生的注意力和探究的興趣。如下圖所示:
教師分別將彈簧拉長或者壓縮,讓學生分別觀察小車的運動方向,然后再壓縮橡皮泥,觀察能否讓小車運動等。在實驗的同時,引導學生思考,發生形變的物體有哪些?形變和彈性形變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處?通過實驗的演示和觀察,有效導入“彈力”的概念,教師邊演示,邊和學生們一起探討:小車受拉長或者壓縮的彈簧的作用而運動,彈簧在恢復形變時對使之形變的物體產生力的作用,然后再從橡皮泥雖然發生了形變,但對小車的運動沒有起任何作用等,而引出“彈力”的概念。
用實驗的方法引出新知識,生動直觀,有助于學生形成鮮明的印象,激發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教學效果良好。
三、 從生活現象導入,引發學生深入思維
物理生活化是物理學科的主要特點,物理教學生活化,也是物理學科的需要,也是生活即教育的根本要求。導入生活化,是生活化教學的一個方面,用生活現象、生活體驗而進行導入,可以引發學生深入思維,引發學生對新知識的渴求的欲望,既引發注意力,也幫助學生盡快進入學習狀態。
如《摩擦力》的教學時,教師可以結合車輪、鞋底等這些常見的現象為切入點進行有效導入:汽車、自行車等的輪子都有花紋,鞋子的底部也有花紋,為什么?這些花紋有什么作用?魚的外表分泌一些黏稠的液體,對魚自身有什么用處?教學《全反射光導纖維及其運用》時,對于全反射的應用,教師采用情境法再現真實生活畫面的方法,如望遠鏡、海市蜃樓、光導纖維等,利于學生直觀理解“全反射”的概念。
這些生活現象植入到物理的課堂中,增添了物理課堂的生活化,為物理課堂也增添了趣味性,促使學生將生活和學習融合在一起,既激發興趣,也實現學以致用的目的。
四、 用情境導入,為新知識增添樂趣
利用恰當的情境而導入新授,為新知識增添樂趣。生活中的物理現象,是取之不盡的情境材料,用學生們熟悉的生活中的物理情景而引出與新課內容相關的知識,不僅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也提升學生對物理學科的興趣,讓學生感到物理知識就在身邊,誘發探究物理知識的欲望。
如《摩擦力》的教學時,筆者呈現下雪天,人們走在雪地里滑倒的情境;呈現人們行走在凹凸不平的路上,可以穩步前行,而行走在光滑的馬路上,需要小心翼翼的情境;呈現拔河比賽時,運動員們用力蹬地面……也可以讓學生走出教室,進行親身體驗,在教室門前的水泥地面上走一走,再到學校會議室的鋪滿光滑的地板磚的地面上走一走,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呈現下雪天老人外出,要在鞋子上系上繩子,思考,為什么?這些物理現象都與“摩擦力”直接相關,借助于這些物理現象,激發學生探究摩擦力的興趣和主動性,引發學生的有效思考。
總之,精彩的導入,為新知識的學習找到“切入點”,利于新舊知識的過渡,也為重難點的學習做了鋪墊,學生的學習也可以觸類旁通。高中物理教師,應不斷探討導入的方法和策略,讓導入助力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更高效。
參考文獻:
[1]李飛.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物理課堂導入教學問題研究[J].文理導航(中旬),2015(1).
[2]周志清.淺析如何通過課堂導入激發學生學習高中物理的興趣[J].課程教育研究,2015(12).
作者簡介:李松謀,福建省福州市,福建省閩清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