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依據《數學課程標準》和先進教育教學理念,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空白藝術”,設置認知沖突,重視個體差異,貼近現實生活,重視情境設置,講究“空白藝術”運用技巧,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和品質,完成數學教學的知識、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教學目標。
關鍵詞:空白藝術;重要性認識;運用原則;運用技巧
所謂“空白藝術”,就是在教學中留給學生思考和想象,演繹和歸納的時空,完成對知識的認知和重構過程的教學藝術。之所以提出“空白藝術”的運用,是因為在數學課程實踐中,學生沒有真正親歷學習的過程的現象普遍存在。課堂上,學生跟隨教師的“教學指揮棒”忙得“團團轉”,而教師往往是自我奇屏迷案甚佳,自以為課堂教學設計合理,密度高,看上去很“完善”。殊不知,這樣的教學模式是完全摒棄了“學生是數學的主人”的教育教學理念,對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是極為不利的。我們應該知道:教學中,在學生需要去思考、去探討、去交流、去歸納時,應留給學生的是“空白”——時間和空間,這樣才能把學習數學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讓學生在“空白”中演繹數學的風采,展示出數學教學的特有魅力。
在運用“空白藝術”時,要做到:
一、 設置知識認識沖突
建構主義學習論認為:學習過程不是學習者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積極地建構知識的過程教師在“空白”處適時介入,為學生設置知識認知沖突,必要地設計針對性提問來激活學生認識結構中正確的適當的觀念。學生通過自己動腦去解決認知矛盾后,會產生一種愉快、滿足的情緒和體驗,從而完成知識的重構,進一步強化認知動機。
如在教學“小括號”這一知識點時,引導學生復習加減乘除混合運算的順序后,讓學生完成下面應用題:王師傅上午工作3小時,下午工作4小時,他每小時做12個零件,試問他一共做多少個零件(列綜合算式)?學生應付這樣列式:12×3+4=12×7,這就與已有知識“先乘除后加減”發生矛盾。但如果不先算加就會產生36個零件加4小時的錯誤,此時,教師設置“空白”:“運算順序要求我們先做乘法后加法,而實際情況卻要求我們先算加再乘,那該怎么辦?”這時,學生的認知活動陷入矛盾之中。這一認知矛盾為引出“小括號”教學創造了心理空間,成為學習“小括號”這一知識點的認知內驅力,并引導著學生的認知方向。
二、 貼近學生現實生活
學生的思維能力是在學習知識、運用知識的過程中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小學生思維還處于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開始階段。所以,在運用“空白藝術”時,要注重貼近學生生活,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發展了思維能力。
在教學“圓的面積”時,教師巧妙運用“小羊吃草”的故事來設置教學環節:草地上長滿嫩草,奶奶把一只小羊用2米長的繩子拴在草地中的一棵大樹下,過了一會,小羊餓了,看到這么多的嫩草就把它吃光。教師由此設計“空白”:小羊能吃光全部嫩草嗎?為什么?它能吃到哪個范圍內的嫩草?這時,學生思維立刻活躍起來,爭論非常激烈。教師后來又設計一個“空白”:小羊只能吃掉2米內的嫩草,為什么2米外的嫩草就吃不到了呢?教師在學生討論基礎上歸納學生的結果,并順勢開始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讓學生明確其中的奧秘,掌握了新知識。
三、 重視教學情境設置
在運用“空白藝術”時重視挖掘數學本身的內在因素,積極創設趣味或問題的情境,用數學教學本身的藝術魅力去感染學生,學生才能積極主動地學習知識。有位教師在教學“比例尺”時,就巧設這樣問題:不用實地測量,李叔叔看到地圖,就可以知道北京到廣州的實際距離。汪師傅看到圖紙,就可以制造出符合要求的零件。是誰如此神通廣大地幫助他們?是比例尺。教師營造了這樣的充滿情趣,帶有問題的情境,使學生未知欲望頓時被引發。同時,運用“空白藝術”時,要注重:
1. 妙設懸念
教師巧設懸念,引起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激活學生積極思維,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學生成為問題的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然后通過質疑、釋疑,在師生互動中完善填補所設置的“空白點”。例如:教學“四則混合運算”時,先出示一道容易出錯的題目:18-18÷2,讓學生進行計算,結果許多學生在計算結果為0,只有個別學生出現18-18÷2=18-9=9的正確答案。在學生困惑不解時,教師引入“四則混合運算”的新教學內容,從而達到探求新知識、掌握新知識的目的。
2. 巧斷知識點
對于知識的重點、難點,教師應根據教材的內容,根據所教的知識點的內在聯系,依據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實際水平,有意識地巧妙地“空白”一下知識點的聯結點,讓學生自己由此及彼地跨越“空白區”,激發學生的尋根究底的求知欲望,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像教學“循環小數”時,先出示兩組不同類型的題目:A:6÷2,8÷4;B:1÷6,2÷7;學生很快地計算完成,發現第二組題目除不盡。這時,學生知識點的聯結點出現“斷裂”,引發學生的求知欲,尋找搭建“斷裂”處的“橋梁”,在探究中教師誘導新知識點的思路,讓學生時果晰思路,明確聯結點,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應重視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創設和諧民主、活潑有序的教學情境,留點“空白”給學生,我們將收獲的是豐碩的教學佳果。
參考文獻:
[1]《數學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6.
[2]《新課程理念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施》.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5.
[3]潘璐祎,劉東宇.巧用空白藝術培養創造思維[J].中學語文園地(初中版),2004(Z3).
作者簡介:
胡振山,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會寧縣河畔鎮下中灘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