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紅偉
摘要:互聯網金融作為一種新興的金融模式,因其成本低、效率高、覆蓋面廣、發展快等優勢適應了我國金融發展的需要,在我國得到了蓬勃發展。盡管如此,互聯網金融還存在一定的風險與不足,為適應國家鼓勵發展互聯網金融的方針政策,同時促進互聯網金融為經濟提供更方便的服務,有必要對互聯網金融風險進行深入分析,對癥下藥,提出相應的防范措施,以期促進金融經濟健康有序的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風險;防范措施
引言
互聯網金融是傳統金融業務與互聯網緊密結合而形成的一種新模式,這種模式的興起有助于金融助力的更好發揮。由于互聯網金融結合了互聯網技術,而互聯網的開放性、虛擬性使得互聯網金融存在較大的風險,一旦互聯網金融業務過程中出現風險,就會損害業務雙方的利益,從而不利于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而要想促進互聯網金融的健康發展,就必須積極做好風險防范工作,為其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
1互聯網金融風險防范的重要性
互聯網金融是建立在互聯網的基礎上的,在發展互聯網金融的過程中,不可忽略的一個問題就是風險問題。由于互聯網的虛擬性、開放性,使得互聯網金融面臨著較大的風險,如信用風險、信息安全風險、法律風險等,這些風險給互聯網金融的健康發展造成了極大的損害。如,信息安全風險,互聯網環境下,在開展互聯網金融業務的過程中,業務信息很容易受到網絡黑客的攻擊,從而使得客戶重要的信息被竊取,造成利于損失。對于客戶而言,他們會逐漸失去對互聯網金融的信任,對于金融機構而言,互聯網金融業務難以正常開展,進而造成互聯網金融市場的萎縮。因此,在發展互聯網金融的過程中,風險防范工作格外重要,只有做好互聯網金融風險防范工作,才能有效地規避互聯網金融風險的發生,進而維護客戶及金融機構的利益,促進互聯網金融的穩定發展,促使互聯網金融更好地服務社會經濟發展。
2互聯網金融存在的風險
2.1運營風險
運營風險主要有:(1)流動性風險,互聯網金融缺乏傳統金融業的一系列保障制度,如存款保險制度、存款準備金等,難以應對流動性風險;(2)市場選擇風險,互聯網金融企業與客戶之間在相互選擇的過程中由于信息不對稱所遇到的風險,一方面企業難以鑒別客戶的信息、判斷信用風險,另一方面客戶難以深入獲得企業的信息。
2.2技術操作風險
技術操作風險是由于技術、系統上的缺陷或客戶、工作人員的操作不當,從而造成交易異常、客戶資料外泄、資金被盜用、系統癱瘓等風險事故。
2.3信用風險
信用風險主要表現為:(1)違約風險,即由于互聯網金融平臺倒閉、貸款者無法如期還本付息等所造成的風險;(2)欺詐風險,包含挪用公款、篡改數據等內部欺詐行為,和第三方盜取用戶資金等外部欺詐行為。
2.4法律監管風險
目前,互聯網金融的相關法律法規不完善,監管不到位。當參與方利益受損、陷入糾紛時,缺乏強有力的評判標準。
3互聯網金融風險特點
3.1傳播速度快,影響范圍廣
互聯網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在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毫無疑問,也給讓人們的信息安全帶來了挑戰。首先,互聯網科技發展下,信息傳遞方式多元化,渠道多樣化,互聯網金融交易不受時間、空間的約束,風險傳播更快;其次,互聯網系統下,風險涉及的領域廣泛,而且,互聯網金融超越了地域的限制,使各國經濟聯系密切,從而導致風險迅速傳遞到各個國家。危害的面積之大也是其金融無法比較的。
3.2監管難度大
互聯網技術為互聯網金融的出現提供了基礎,特別是手機銀行等移動系統的使用普遍率提高。互聯網金融完全突破了時間,空間的束縛,而且交易的整個過程是在互聯網平臺進行,交易雙方不直接見面接觸,這使得整個交易的安全性和透明性都大大降低,一方面使得出現風險的可能性提高,另一方面也使得風險的種類也很多,這些都使得監管部門都很難界定這些風險,風險監管和控制的難度加大。特別是當前是當前進行對于互聯網金融風險監管的法律、法規還不健全,一旦風險發生將會給互聯網金融企業和用戶帶來巨大的損失。
4互聯網金融風險防范措施
4.1加快互聯網金融法律法規建設
我國互聯網金融還處于起步階段,相關法律法規還不夠完善,也正是因為我國互聯網金融相關法律法規的不完善,一些不法分子借助法律的漏洞,肆意的實行網絡犯罪行為,使得互聯網金融面臨著被比較混亂的環境。而要想促進互聯網金融穩定發展,防范風險的發生,相關部門就必須加快互聯網金融法律法規建設,如個人信息保護、信用體系、準入機制等,以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規來約束和規范互聯網金融行為。同時,加大法律法規的執行力度,對那些擾亂互聯網金融市場的行為給予嚴厲打擊和懲處,從而為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創造健康的環境。
4.2建立互聯網金融信用風險管理體系
互聯網金融企業應當加強同傳統金融機構之間的合作,設立專門的風險控制團隊,建立個人信用評級系統,并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技術,收集分析信用系統相關數據,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在源頭處有效控制信用風險,為客戶提供優質服務。
4.3建立互聯網征信體制
要想讓行業協會完全發揮出作用,必須建立完整的信用體系。在這個方面,美英兩國做得非常好,已經建立了非常成熟的社會信用體系。我國在互聯網征信體制的建立上還有所欠缺,應該加快建立統一開放的社會信用體系的步伐,為行業協會的自律管理、監管部門的監管提供信用保障。目前為止,我國除了在金融領域稍微涉及信用體系,其他領域還是空白,加快社會信用體系的建設,創造一個統一的社會信用數據庫尤為緊急。
結語
總而言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是金融市場創新發展的結果,更是時代發展的產物。我國在推進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過程中,應基于法律法規的建立、征信系統的完善,構建互聯網金融良性發展的內在環境;依托人才培養、風險防范,強化外部環境的搭建,促進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黃婷.關于當前互聯網金融風險的若干思考[J].山西農經,2016;(3):23-23.
[2]洪娟,曹彬,李鑫.互聯網金融風險的特殊性及其監管策略研究[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4(9):42-46.
[3]張晶.互聯網金融:新興業態、潛在風險與應對之策[J].經濟問題探索,2014(4):8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