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7年全國文綜Ⅰ卷第37題以某山峰的苔原帶陽坡與陰坡植物多樣性的差異為素材,考查山地垂直帶內部的分異規律。該題在高中教學一線引起了廣泛爭論。如果從微專題的角度,以“陰陽坡”為主題,對高考真題進行梳理分類,就能發現,該題的出現并非無跡可查。本文嘗試對高考地理試題中“陰陽坡”的內容進行回顧,希望能為高考地理備考提供參考。
關鍵詞:“陰陽坡”;概念;分析;差異
一、 陰坡與陽坡的概念
正如古代文獻所言“水北為陽,山南為陽、水之南山之北為陰”(《左傳》),作為地理學的術語,陰坡與陽坡提出的依據是實地考察中發現的坡向與氣候、土壤、植被的差異。通常把南坡作為標準的陽坡,北坡作為標準的陰坡。也有將把南坡與陽坡、北坡與陽坡視作同義詞的。
二、 陰坡與陽坡的氣候分異
氣候是組成自然地理環境的主導性因素。坡向的氣候分異是造成山地自然地理環境其他因素分異的基礎。陰陽坡的氣候分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坡向與太陽輻射:高中地理一般是討論地表水平方向獲得太陽輻射的變化,其基本規律是:地表獲得的太陽輻射總量大致由低緯度向高緯度遞減。但在高考地理試題中,卻出現了關于“不同坡向獲得的太陽輻射差異”問題。如以下題目:
【例1】(2009安徽文綜,27~28)下圖表示“27°N某地坡向(坡度為10°)對地表獲得太陽輻射的影響”(圖略,只保留各小題的正確選項),縱坐標表示該地坡面與地平面獲得太陽輻射量的比值(僅考慮地球運動和地形因素)。完成(1)~(2)題。
(1) 該地坡向對地面獲得太陽輻射影響最大的季節是D. 冬季
(2)若坡度從10°增大到15°,則a點的數值將C. 先減小后增大
該組試題的背景材料來源于貴州高原地形起伏與天文輻射的探討。第(1)題考查學生的讀圖能力,直接區分圖中曲線的彎曲程度即可判斷正確答案,試題難度較小;而第(2)小題難度較大,其答案與材料的研究結論相關。
2. 坡向與氣溫:南枝向暖北坡寒,一樣春風有兩般。從陰陽坡的角度來看,同一山地,通常都是陰坡氣溫低,陽坡氣溫高。近年來,高考地理試題考查陰陽坡與氣溫,主要有以下兩種情況:
(1) 陰坡與陽坡氣溫大小的差異
【例2】(2016北京文綜,36(1))古人登上大別山主峰(圖略),不禁感嘆南北兩側的景色:“山之南山花爛漫,山之北白雪皚皚,此山大別于他山也!”推斷古人登山的季節,分析該季節南北景色差異的原因。
【答案】季節:春季。原因:位于亞熱帶北部;主峰海拔高,氣溫低,有季節性積雪;山北為陰坡,山南為陽坡,陰坡氣溫低于陽坡。
該題要求根據同一季節不同坡向(山之南與山之北)景色差異的描述,判斷季節,其原理便是同一季節不同坡向的氣溫差異。
(2) 陰坡與陽坡氣溫變化的差異
陰陽坡除了氣溫大小不同以外,其氣溫的晝夜變化也是不同的,這會對陰陽坡的地貌演化產生重要的影響。如以下題目:
【例3】(2016海南地理,19)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巖石,在溫度變化等的作用下,在原地發生機械破碎而不改變巖石化學成分的作用叫物理風化作用。通常情況下,氣溫日較差大的地區,物理風化作用強烈。如果不考慮其他因素,在北半球中、高緯度地區物理風化作用最強的坡向是D. 西南坡
該題考查學生運用自主學習過程中獲得的相關地理信息來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根據題干的提示,物理風化作用最強的坡向即是氣溫日較差最大的坡向。由于地球公轉,北半球中、高緯度相同海拔地區陽坡的日最高氣溫高于陰坡,即南坡的日最高氣溫高于北坡,而日最低氣溫南、北坡差異較小。一天之內,最高氣溫出現在地方時14時左右,此時太陽位于偏西方向,因此,山地西南坡的氣溫日較差最大。
陰陽坡晝夜溫差的不同,影響地貌的變化,進而對人類活動產生重要影響。以下試題就是一個重要的案例。
【例4】(2015廣東文綜,11)調查研究發現,內蒙古東部某農牧交錯區(43°32′N-44°32′N)居民點的密度,陰坡大于陽坡。其合理的解釋是陰坡冬半年
A. 凍融作用影響小,房屋地基較穩定
這組試題取材于對科爾沁左翼中旗的農村居民點分布特征的研究結論。研究認為,一般情況是陽坡居民點密度大于陰坡,但該地情況剛好相反。其主要原因是凍融作用的影響。該地處溫帶,冬季漫長,陽坡上氣溫日較差比陰坡氣溫日較差大,導致陽坡的凍融作用較陰坡上大,而凍融作用會影響建筑物地基的穩定性。凍融作用越強烈,對建筑物地基的破壞越大,因而導致該地陰坡居民點的密度大于陽坡。
這組試題的設計并沒有選擇論文中居民點的坡向分布圖,信息量較少,屬于寬泛范圍任務,解答該題所需要加工的信息量很大,對學生的能力要求過高。
3. 坡向與濕度:由于陽坡氣溫高于陰坡,導致陽坡蒸發強度大于陰坡。同時,陽坡的積雪融化時間較早,造成滲入土壤中的水分減小。因此,陽坡的濕度(不管是大氣濕度,還是土壤濕度)一般低于陰坡,這現象在溫帶地區,特別是溫帶干旱半干旱地區較為明顯。下面的題目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例5】(2017全國文綜Ⅰ卷,37(3))(材料略)分析與陰坡相比,苔原帶陽坡地表溫度和濕度的特點及產生原因。
【答案】特點:陽坡地表溫度高、濕度低(水分條件差)。
原因:陽坡太陽輻射強,地表溫度高,蒸發強度大;陽坡融雪早,蒸發歷時長。
從復習備考的角度來看,參加2017年高考的學生必定會重點分析近幾年的高考真題。如果學生能認真分析上述
的例題,或者老師若能將例2與例3呈現給學生,并引導學生對比分析,真正做到融會貫通,相信在考場上解答例5的時候,必然能從容面對。
三、 陰陽坡與植被
山地陰陽坡的氣候分異是陰陽坡植被分異的基礎,尤其是濕度差異對植被的影響。不少教輔資料曾在等高線地形圖部分寫道:陽坡光照充足,植物生長較好。其實,在我國溫帶半濕潤、干旱半干旱地區,植被生長情況則剛好相反。這個問題,最早在2000年江蘇、浙江、吉林的高考地理試題中出現過。如下題:
【例6】(2000江蘇地理,2~3)讀華北某地地形圖,據圖判斷,實際調查發現,乙坡植物生長好于甲坡,其原因為乙坡的B.蒸發較少,土壤水分條件較好
【例7】(2016浙江10月地理選考,25)下圖為我國西北干旱區某地河谷剖面圖。該河谷兩側山坡植被景觀截然不同,一側植被茂盛,另一側植被稀疏。
該地河谷植被茂盛的一側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C. 側,蒸發較弱
溫度、光照、水分等都是影響植被分布的因素。由于地區不同,限制性因素則不一樣。通常情況下,在溫潤地區,陰坡與陽坡土壤中的水分條件差異不大,植被的分布取決于光照條件的差異。但是,在半濕潤地區(如例6)、干旱半干旱地區(如例7),水分則成為植被生長的限制性因素。陰坡由于氣溫較低,日變化較小,蒸發量較小,土壤中水分較陽坡高,因此植被比陽坡茂盛。
在高考復習過程中,如果經過上述的分析討論,再來做以下試題,則會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例8】(2007天津文綜,10)暑假,某地理小組在右圖(冀東某地等高線地形圖)所示地區野外考察。在a、b、c、d四處中,學生們發現林木最茂密的地方是
A. aB. bC. cD. d
【答案】C
四、 結語
當前,全國卷高考地理試題的“小切口”命題制方式給復習備考帶來新的挑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若能以“微專題”的形式,對高考真題進行梳理、分析、總結,必能對以核心素養為考查目標的高考有新的、更全面的認識。也只有這樣,才能更有效地指導學生進行復習。
參考文獻:
[1]林超.陰陽坡在山地地理研究中的意義[J].地理學報,1985,40(1):20~28.
[2]袁淑杰,谷小平,繆啟龍,等.基于GIS的起伏地形下天文輻射分布模型——以貴州高原為例[N].山地學報,2007,25(5):577~583.
作者簡介:
戴何明,廣東省陽江市,廣東兩陽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