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杰輝
摘 要:21世紀是互聯網的新時代,初中班主任要善用互聯網,幫助初中生健康成長。
關鍵詞:網絡;班主任工作;挑戰;應對策略
21世紀以互聯網為核心的信息革命給各行各業帶來巨大的變化,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教育,我們班主任要善用互聯網、因勢利導,有針對性地開展初中班主任工作。
一、網絡的特性
(一)使用的便捷性
學生現在可以自由上網,進行學習、游戲等活動,非常方便,自由度很大。
(二)知識的豐富性
以往的任何時代都不能和現在相比較,網絡為我們獲取知識提供了無限可能。
(三)內容的新穎性
網絡基本上可以做到記錄與事實的同步,而且公眾的參與程度也是傳統媒介無法比擬的。
(四)世界的虛擬性
網絡世界的虛擬特性,正是讓許多初中生患上網絡綜合征而沉迷網絡、荒廢學業的原因。
(五)信息的不可控性
盡管這些年來相關管理部門一再進行整頓,但整個網絡世界仍舊存在大量的不良信息,需要讓學生學會辨別。
(六)作用的兩面性
一方面,網絡為初中生的學習提供了方便;另一方面,網絡中的不良信息對初中生的健康成長具有極大的危害。
二、網絡給初中班主任工作帶來的挑戰
(一)網絡上的不良文化影響著初中生的基本道德價值取向
網絡上的信息給初中生的學習、生活提供了豐富的資料,但是這些信息魚龍混雜、良莠不分,對他們的成長極為不利。
(二)網絡的娛樂性、虛擬性會使初中生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對初中生的正常學習、身心發展產生不良影響
網絡上的豐富游戲會使部分初中生失去自控,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導致一些心理問題。
(三)網絡中人的主體性、創造性的張揚和人的自由、平等的體現以及人的隱私、尊嚴得到保護并不意味著初中生人性的優化
在網絡社會的發展過程中,個體性的發展也導致孤獨、個人主義和利己主義的出現。
三、現在的初中生的特性
(一)追求的享樂性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生產力發展,科技進步,社會物質生活有了極大豐富,又因為執行計劃生育政策,現在很多初中生都是獨生子女(即使不是,其兄弟姐妹也不多),父母舍不得孩子吃苦,孩子也沒有養成吃苦耐勞的習慣,認為吃好穿好是理所當然的。
(二)追求的娛樂性
現在的初中生人手一部手機的現象是非常普遍的,有的學生甚至上課的時候也偷偷地將耳機塞在耳孔中,有的初中生出入網吧,沉迷于網絡游戲,恐怕有點“玩物喪志”的可能。
(三)追求的盲目性與從眾性
因為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還遠未形成,初中生在追求上具有盲目性和從眾性。互聯網上的網絡小說、網絡游戲、網絡歌曲和其他信息等諸多內容都給中學生以深刻影響。
四、網絡背景下初中班主任工作的應對舉措
(一)辯證看待網絡游戲
初中生愛玩是天性,如何引導初中生正確對待網絡游戲就顯得十分重要,我們要教育初中生,應把網絡作為一種輔助學習的工具,而不是作為高級的游戲機。還可以告訴那些喜歡玩游戲的初中生,如果想自己編出更好玩、更有趣的游戲軟件,現在開始就要努力學習文化知識,從而激發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引發正確的學習動機。
(二)積極建設校園網絡文化
在網絡時代需要加強校園網絡文化建設,不斷豐富校園生活內容,設置校園網絡文化平臺,同時,發揮班主任的指導作用,幫助初中生樹立健康的網絡意識,提高初中生正確分辨、判斷和選擇信息的能力。
(三)注重加強網絡道德建設
學校還應加強網絡法制教育、網絡愛國主義教育,不斷提高初中生對網絡文化的識別、自律、抗誘惑能力,使網絡最大限度地發揮積極作用。引導初中生正確看待網絡,正確處理虛擬和現實的關系,是網絡道德教育的重要內容。
(四)密切配合家庭與社區教育
家長應當多花時間與孩子交流,多讓他們參加家庭和社區活動,以避免他們沉溺于虛擬的網絡世界。要讓他們樹立正確的網絡交往道德觀。要將電腦安置在家中共用區域,定期地察看他們。
(五)合理利用網絡有效信息
班主任要引導初中生在網絡世界中善用網絡資源,并教會他們分辨其中的有害信息,讓他們學會運用網絡去實現自主學習,學會用正確的觀點去分析信息,更好地利用網絡信息。
(六)密切關注初中生的身心健康
初中生正處于身心成長的關鍵時期,有其社會壓力,也有情感方面的需要,這就需要班主任對癥下藥,因人而異地進行心理輔導。學校可以開設心理輔導站,也可以在學校網絡主頁上開辟心理咨詢專欄,甚至可以利用QQ、微信等進行心理輔導。在絕對安全和自由平等的交談氛圍下,初中生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會敞開心扉,遠勝過苦口婆心的正面教育。
初中班主任要因勢利導,興其利,去其弊,幫助初中生正確認識和使用網絡,讓網絡成為初中生健康成長的好幫手。
參考文獻:
[1]盧勃,陳娥.利用現代遠程教育開展網絡道德教育的實踐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04(10).
[2]范國睿,陳潔.走近“網絡教育”:關于發展“網絡教育”的理性思考[J].教育發展研究,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