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瑛
摘 要:現階段我國已經進入信息化社會,對小學生的教育也更重視,根據課程要求,品德與社會要有創造性地運用教材,大膽改革教育方法,營造課堂開放性氛圍。小學品德教育主要是要給小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形成健全的人格魅力。所以要更改教育觀念,改革課堂結構形成開放性的教學課堂是現階段的重中之重。
關鍵詞:小學;品德;開放性
在以往的傳統教學課堂中一般采取的都是“以本為本”,重視學生分數,忽略學生的個性發展,很難讓學生去適合信息化的社會。在新課程改革下推動著我國小學品德教育的改變,采用開放性的教學方式,促進教學水平的提高,真正達到品德教學的效果。接下來我們就會簡單分析小學品德開放教學策略的運用。
一、開放性教學策略的含義
開放式教學顧名思義就是讓學生以自我為中心,開展動態的教學形式,以學習者自己為中心,增加課堂學習的自由與靈活。小學品德開放性教學有利于進行實際并貫徹落實科學的發展性教學策略,突出學生的個性與特殊性,增加課堂應有的活力。開放性教學旨在改善教學機制,讓老師和同學變為多變活動,增加課堂的開放性,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信息社會下要求德育能教會學生正確地行駛自己的主動權,在遇到道德沖突的問題時不會無措,因而思想品德課程便成為實施德育的重要方法[1]。
二、品德開放性教學的實施
1.改變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
在傳統的教育觀念的指引下,教師和學生的關系就是教師是用來傳授學生知識的,學生就是要去吸收老師所教授的知識,將其轉化為自己的知識,這種死板的教育模式嚴重影響學生學習興趣以及遏制學生的個性發展,導致教學效率低下。在新課程改革下提出了學生才是課堂的關鍵,要讓學生充分發揮主動性,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我們的課堂教學能夠滿足信息化時代的需求。小學生的認知能力以及接受能力都在不斷提高,對于老師而言不能再繼續采取以往的方式,要改變自己的角色,做一個開放式的老師,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最大程度上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
2.提煉具有開放性的內容
開放性的教學需要找尋教材以外的內容,而品德是來源于生活的,因而開放性教學也來自于生活,所以我們需要對學生內在的沖動予以正確的指導。學生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這樣會導致我們開放性教學的復雜性,需要我們對學生的生活價值觀給予正確的指引,接受良好的思想教育熏陶。品德的教學方式應該多種多樣且不受限制,所以又需要我們從實際出發組織操作性、實踐性等多種方法來發揮教師對學生的價值引導,不拘泥于課本,從實際出發進行開放教育。教師在使用課本的時候不應該只講解,而是要學會創造性使用課本,將課本內容與現實素材相結合[2]。
3.采用多媒體展示
品德課應該是一種動態的展示,所以在小學品德教學課程上,教師可以采用信息社會下的技術,利用多媒體制作課程資料,設計學生感興趣的,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將視頻、動畫、圖片進行穿插和知識相聯系,突出教學的重點,為學生構建一個合適的學習環境,激發興趣進行自己的研究。對學生的品德培養主要采用以理育情,提高學生對道德的認識。多媒體還可以達到信息資源的共享,讓學生接受到更多更全面的知識。比如《我愛我家》就可以通過多媒體給學生展示經典的電視劇《我愛我家》,讓學生體會濃濃的親情以及其他感情,在看完后讓學生自由發言闡述自己的觀點。
三、品德開放性教學的意義
在這種方式的指導下,可以讓學生做到信息的交流共享,不拘泥于傳統的課堂,依據學生的需求進行教學,如組織他們走進敬老院了解助人為樂的現實意義,積累一定的社會經驗,能夠正確地處理事情。開放性的教學方式下,學生能夠把實際生活和書本知識相結合,在感悟與理解中接受思想品德的熏陶,從而轉化為自己內在的品德修養。老師在開放性的教學方式下可以轉化為欣賞者的角色來看待學生的成長,可以一邊鼓勵學生一邊指導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真正達到新時代的要求。學生有了主動性就會去研究自己喜歡的事物,增強學生的綜合實際能力,提高學生的德育水平[3]。
品德開放性的教學拋棄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將小學品德教育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對學生的身心健康有著積極作用。生動、真實、有趣的思想觀念正通過開放式的方法傳輸給學生,讓學生不再產生厭惡之情,促進自身品質的發展。品德的開放性教學打破傳統課程和教學觀念的局限,讓學生參與到實踐當中,促使教學活動的自然生動,符合學生的發展需求。
參考文獻:
[1]毛爭艷.開放式教學在小學思想品德課的運用[J].小學生(教學實踐),2014(7):19.
[2]駱國權.關于小學思想品德課開放性教學的實踐與研究[J].新校園(中旬),2017(4):80.
[3]王立寬,高連增.品德與生活課有效性教學模式初探[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3(5):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