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寧
摘要:本文從河北省高師院校音樂專業畢業生就業現狀出發,以滄州師范學院為例,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從宏觀角度對音樂專業學生培養方案進行分析與探索,力求做到與就業缺口接軌。提出更科學、合理、完善的培養方向,將學生在校的學習與畢業后的實際就業最大化的統一起來,從而使高師音樂教學與社會需求做到與時俱進,真正的達到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的,為推進畢業生就業貢獻力量。
關鍵詞:高師院校;音樂專業培養方案;就業市場缺口
近年來,音樂專業的畢業生就業可大致分為:教育類(中小學教師、幼兒園教師、嬰幼兒早教教師)、公務員(宣傳、教育、文化部門)、表演類(合唱團樂團演員、職業歌手)、創業類(獨立藝術學校、個人音樂工作室)、傳媒類(文化傳播公司、電視臺、廣播電視)、銷售類(琴行、、音樂課程顧問)等。綜合看來,現今音樂專業并不是如大家所認為的“就業面窄”,可供選擇的職業還是有很多的。上述就業方向可大致劃分為以下幾個類別:
一、傳統領域。傳統領域包括公立的大中小學、幼兒園,青少年宮等企業事業單位的教職員工;在教育局、文化部門、宣傳部門等對口崗位的公務員;表演類的工作崗位,如歌手、歌舞表演團體等。這一類就業領域由于工作的穩定性,且受社會的總體價值觀影響,是畢業生就業的首選方向,因此相關于這一類工作的培養課程也是相對完善和成熟的,總得來講需要專業技能(樂器演奏、聲樂演唱等)的最大化提高,需要加強組織能力,需要心理學、教育學的專業知識儲備。這一類課程屬于高師院校音樂專業的基礎課程,相對成熟且課時較多。
二、新興領域。近年來的新興領域主要包括嬰幼兒早教領域,和依托互聯網的新興教育崗位。隨著國家生育政策的調整,近幾年會出現一個嬰兒潮,嬰幼兒早期教育是一項非常專業的新興行業。早教是開發嬰幼兒潛能的教育,當今世界的絕大多數專家都認為早教至關重要,同時早教課程中音樂課是一門非常重要的課程。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和智能手機的迅速普及為音樂教育的方式帶來了巨大的改變,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僅節約了人力還提高了效率,進一步提高了相關教育工作崗位的工資待遇,開闊了工作發展前景,是一個不可估量的有巨大發展的就業方向。
以上兩種新興領域的就業崗位,需要的知識和職業技能種類多且十分專業。嬰幼兒早教教師不止需要具備音樂技能,同時還要掌握嬰幼兒時期的生理心理相關知識,這一類課程是當下培養方案中所缺少的。互聯網相關的職業種類非常繁雜,除了需要有基本的音樂技能外,對互聯網的及智能化設備的熟練使用是一大前提,此外還需要思路開闊,實際操作能力強。
三、可探索領域。可探索領域包括有交叉學科類別的工作崗位與文化傳承類型的就業方向。交叉學科類的工作崗位十分寬泛,需要豐富的課外知識和聯想創新能力,這都是在學校的教育中比較難完成的更需要教師的引導在課下完成。文化傳承是我國近幾十年的一個熱潮,早至各地非物質遺產的申報到近期大運河文化的復興,都體現了現代節奏下傳統文化的流失與亟待挖掘與恢復。非物質文化遺產中音樂類占很大比例,一部分傳統曲種劇種由于無人繼承而逐步流失,這對于有音樂技能基礎的畢業生是一個很有意義的就業方向,同時又新增了就業機會。這一類工作,需要較強的音樂基礎技能外,對樂理、視唱練耳、音樂史等理論課程也要求較高。
在校期間的培養方案及課程設置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畢業后就業中的實際工作技能是否全面,是否順應社會發展潮流。根據對滄州師范學院近三年來(2015-2017)培養方案的對比研究發現,三年來培養方案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出了變化:
一、知識結構方面。在2015及2016年的培養方案中知識結構為全面理解和掌握中外音樂文化的發展脈搏,具有較扎實的藝術學、教育學理論知識和必備的音樂學知識。2017年的知識結構為:1.掌握音樂學專業外文書籍和文獻資料的閱讀能力,培養網絡應用技術。2.了解哲學、歷史學、心理學等人文社會科學方面的知識。3.掌握音樂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4.了解音樂學相關職業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能較好的使用口頭語言、肢體語言、書面語言,外語、計算機、普通話達到國家規定的標準,規范書寫鋼筆字、粉筆字、毛筆字。
由以上變化可以看出,提高網絡應用技術及閱讀能力,了解多學科知識被提到重要位置,同時從2017年培養方案知識要求的第4點也可以看出,新時期除掌握音樂技能外,良好的溝通表達能力、外語計算機普通話等基本技能也,十分重視。以上改變基本順應了工作就業方向的變化。
二、能力方面。在2015及2016年的培養方案中能力方面的要求為:具備基本的專業教學能力、具備較強的應用專業基礎理論和知識的能力。具備基本的專業研究能力。具備較強的專業能力。2017年的要求為:1.掌握音樂學專業的基本技能(基本人文社科知識、外語應用能力、信息技術能力等)。2.收集、分析音樂學專業相關信息的能力。3.合作與團隊工作能力,表達與溝通能力。
由以上變化可以看出,之前的培養方案中強調專業技能和本專業的教學能力,而2017年的更重視能力的全面性,并把基本人文社科知識、外語、信息技術能力列為音樂學專業的基本技能。
三、主要實踐環節與內容方面。在2015及2016年的培養方案主要包括軍訓、觀摩、演出、專業實習、社會實踐、畢業論文等環節。2017年培養方案包括入學教育、專業見習、綜合實踐教學、畢業論文(設計)等環節。此外還增加了自主實踐與素質拓展,課程安排如下:課程性質為自主實踐與素質拓展,課程或項目包括科學學術與創新創業、職業資格與技能培訓、文體及身心發展、社會實踐與志愿服務、其它經學校認定的加分項目等。
四、就業指導類課程方面。由2015、2016年度的只有16課時的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一門課程,演變為2017年度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學生創業指導、大學生就業指導共計32課時的三門課程。
結語:
通過對滄州師范學院近三年的培養方案進行比較與分析,同時分析了現今的音樂專業畢業生就業市場情況,發現在近年來的不懈努力下,學校的培養方案緊追時代腳步努力打造全面發展的應用型人才。但同時,對一些新興的領域,如嬰幼兒早教等,學校的課程略顯不夠全面及不夠超前,這是當前需要探索及解決的問題。
參考文獻:
[1]楊晗譽. 高師院校音樂學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對比研究-以新疆與內地四所高校為對象[J]. 喀什師范學院學報(漢文版),2014(6).
[2]何丙瑞. 地方高師音樂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析[J].黑河教育, 2011(12):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