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衛華 郭陽陽 李文燁
摘要:籃球運動是一項大學生都喜聞樂見的體育項目,它也是作為一種文化,一種力量在各個校園里出現。高職院校在培養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質人才的同時,通過籃球運動的在校園的廣泛開展,為校園體育文化帶來了新的生命力,為實現新時代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打下了基礎,開創了全新的高職院校體育精神。本文將通過從校園體育文化對大學生成長的作用、籃球運動的特點、在高職院校中推廣校園籃球的意義與目的、校園籃球對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意義4個方面進行論述。
關鍵詞:籃球運動;校園文化;體育精神
籃球運動的誕生和發展始終與校園的發展相伴隨,籃球文化是在校園這一特定的環境內,通過對校園文化的選擇與重構,在不斷構建完善自身的同時,聚合出校園文化與籃球文化的交匯點,使籃球文成為校園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1、校園體育文化對大學生成長的作用
校園體育文化是一種社會文化現象,是學校在長期的教學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的,更是在廣大師生直接參與和精心培養下發展起來的。它對改善學生的心智能力,強化學校與社會的交往,傳承、借鑒人類社會發展史的文明,提高學生參與運動的積極性、主動性以及創造性,對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具有促進作用。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精神,全面推進學校體育綜合改革,大力提升青少年校園籃球體育教學、課外活動及師資培養、培訓等方面的質量與水平,推動足球、籃球、排球等集體項目的改革和發展。根據美國職業籃球聯盟與教育部簽署的中美人文交流框架協議下關于推廣青少年籃球的合作備忘錄精神,從2016年起開展了校園籃球推進的試點工作。
2、籃球運動的特點
2.1籃球運動作為校園體育文化載體所呈現的健身功能。籃球運動屬綜合性的集體性運動,從事籃球競賽和各種籃球活動,有助于增進身體健康,活躍身心,增長知識,對鍛煉人的綜合能力起到積極影響。從生理學角度而言,適量參加籃球活動,對促進人體生理機能,特別是內臟器官與感受器官的功能,中樞神經系統的支配能力,以及發展身體素質、心理修養等均有積極作用。
2.2籃球運動作為校園體育文化載體所呈現的增智功能。籃球運動已進入科學化、技藝化、謀略化的新時期,技術與智謀的滲透結合,促使練習者既要從籃球競賽中汲取文化營養,又要鞭策自己具有更高的文化知識。籃球運動可以改善學生大腦的物質結構和機能狀況,幫助提高思維能力,為智力的開發創造良好的生理條件和環境條件。
2.3籃球運動作為校園體育文化載體所呈現的文化娛樂功能。通過參與籃球活動,學生可以學習和掌握道德文化、娛樂知識、技能和方法,同時也能夠增進友誼,陶冶情操,得到精神享受。很多學生深深體會到,打籃球是一件快樂的事,是一種放松和調節生話、學習的科學方法,更是一種娛樂的自然過程。
2.4籃球運動作為校園體育文化載體所呈現的群育功能。籃球運動是一項集體性項目,充分體現在團隊精神和協同作風上,體現在球場上一切個人行為都要基于全隊整體的目的任務之中,核心體現在“集”字上,要依靠集體力量倡導團隊精神。它要求每名運動員在比賽中必須做到齊心協力、密切配合。籃球運動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遵守規則、平等、公正和競爭等社會觀念和行為模式。
2.5籃球運動作為校園體育文化載體所呈現的教育功能。籃球運動具有強烈的教育作用。首先它是一個集體性很強的體育項目,對培養學生的組織性、紀律性、集體主義精神和機智靈活的應變能力具有顯著作用。這與在校學生具有較強的上進心、好奇心和活潑好動的心理特征是相符合的。開展籃球競賽,可以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開拓精神,同時通過籃球競賽也可以培養其責任感、義務感和集體榮譽感。
3、籃球運動是校園精神文明建設的紐帶
3.1籃球運動是精神文化建設的基礎。籃球運動是一個集體性很強的體育項目,對培養學生的組織性、紀律性、集體主義精神和機智靈活的應變能力具有顯著作用。這與高職院校的在校大學生具有較強的上進心、好奇心和活潑好動的心理特征是相符合的。開展籃球競賽,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開拓精神,同時通過籃球競賽培養其責任感、義務感和集體榮譽感。
3.2籃球運動是校園物質文化建設的推動者。物質文化作為校園籃球文化的基礎,主要是指場地設施、運動器材、服裝等。籃球運動一直是校園體育運動開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每個校園都有一定數量的籃球場地。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高職院校的在校大學生越來越多,高校籃球場地顯得捉襟見肘。
4、籃球運動對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意義
4.1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相一致。高職院校作為培養人才的重要場所,肩負著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重任。籃球運動作為一種載體在校園開展,不僅可以實現“強筋骨、增意志、促感情”的目標,更是追求體育運動的拼搏精神。優越的生活環境與生活閱歷尚淺,使學生遇到困境時挫折能力較差。而學生通過籃球文化中對拼搏精神的培養,能增強自身的意志力,在求學期間勇于追求科學的真知。
4.2形成良好校風。校園體育文化是存在于校園這一特定環境中的文化形態。籃球文化作為校園體育文化的一種載體,它所體現的就是公平競爭、團結協作、頑強不屈、超越自我的體育精神,它以特有的魅力與作用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起著強大的潛移默化的影響,更成為校園文化多內、外展示的窗口。“更快、更高、更強”、“團結、友誼、進步”、“重在參與”、“公平競爭”等奧林匹克精神其魅力就深藏在體育文化的底蘊中。
4.3.提高人文素質教育。籃球運動是講究團隊協作,但是個人的技術能力與比賽的最終結果息息相關,比賽隊員的創新能力直接影響著比賽的勝負。借助參加籃球運動這樣的一類體育項目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在嚴峻的比賽形勢下提高和鍛煉自己的創新能力,不斷創新技戰術、技能等來把控整場的進程。
結語:籃球運動與高職院校校園體育文化之間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籃球運動能夠加快校園體育文化的建設步伐,而良好的校園體育文化會促進更多籃球運動的有效開展。它能夠培養學生的體育特長,使學生終身受益,并且在塑造良好的體育精神的同時,培養向上的體育道德觀,從而促進當代大學生萌發終身體育運動的思想。
參考文獻:
[1]張玉飛.當前校園籃球文化建設的實踐研究[J].成才之路,2017(36):23.
[2]金國慶.籃球運動對高校校園體育文化影響的研究[J].運動,2017(24):93-94.
陜西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2017年度教育研究課題《高職院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研究——以商洛職業技術學院為例》成果(編號szjy-1745)
作者簡介:
郭陽陽(1987.07),男,漢族,陜西商州人,學歷本科,助理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學。
孫衛華(1967.09),男,漢族,陜西商州人,學歷本科,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