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琳
摘要:《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在教學中要明確獨立、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合作學習在新課程改革中被多次提及,各級各類學校也進行了積極的嘗試與探索。初中語文教學在改革與發展中積極嘗試新的教學方法,促進語文教學進行了大膽的改革與創新,取得了一定的改革成果。但是在合作學習實際運用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影響教學活動的實效性。鑒于此,本文將對初中語文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進行分析與研究。
關鍵詞:初中語文;合作學習;問題策略
小組合作學習具有重要的價值與意義,國內外大量的學者對合作學習進行了分析與研究,小組合作學習是建立在認知發展理論、社會凝聚理論上發展起來的理論。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促進學生主體性發展、發展學生團結合作的意識、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落實課程改革,對初中語文教學有著大大的益處。但是,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小組合作學習還存在一些問題與誤區,導致合作學習沒有發揮出自身的價值與作用。
一、初中語文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
(一)缺少明確的目標
小組合作學習的目標是高效課堂的中心環節,為了保證小組合作學習有效進行下去的,就要明確的小組合作學習的目標,為學生的學習指明道路。但是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教師的目標往往比較單一化,僅僅注重學生知識目標,忽視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合作技能訓練、團結協作意識培養等方面,學生之間失去學習的興趣,學生也很難解決實際問題。例如,在學習魯迅先生《孔乙己》這篇文章的時候,有的教師將合作學習的而目標定位鞏固生字詞、理解文章內容,這些目標空洞,對初中生來說也比較簡單,這樣的合作學習是沒有意義的。筆者目標應該定為這樣:理清文章結構,自由朗讀課文,標記處反映孔乙己身份地位的句子,拉近學生與教材之間的距離。
(二)合作學習形式化
小組合作學習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熱情,但是大多數的教師都是為了合作而合作,忽視了合作學習的目標與動機,小組合作學習流于形式,難以產生實際的效果。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有的時候任務過于簡單,學生自己也可以得出結論,并不需要小組合作的過程,有的教師為了追求新穎的教學方式,不管是什么學習內容都讓學生組織討論,忽視合作學習的基本內涵,浪費學生的學習時間,難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久而久之,學生也會失去學習興趣,合作學習逐漸低效、無效。
(三)學生合作學習的積極性不高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許多同學都不愿參加小組合作學習,當前大多數學生都是獨生子女,自我意識比較強烈,在平時生活中很少有其他人合作,缺少交流合作的意識,我行我素,不愿意與其他人進行交流與聯系,不懂得欣賞他人、更不會傾聽與聆聽,不愿意將自己的學習成果與他人分享,學生的合作技能并不強,小組合作學習難以發揮出價值與作用。
(四)缺少教師的科學指導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著主導作用,但是許多教師都沒有在合作學習中找到自己準確的位置,在合作學習開展后,教師僅僅是觀看小組討論,了解討論結果,很少參與、甚至不參與到合作學習中,課堂紀律、學生學習都沒有進行科學合理的指導,成為合作學習的旁觀者,沒有進行有效的指導與調控。
二、初中語文教學合作學習的策略
(一)明確合作學習目標
小組合作學習的目標在合作學習的開展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是合作學習的起點也是合作學習的重點,如果沒有目標,學生就失去學習動力。當前合作學習比較低效,一個比較重要的方面就是合作學習缺少明確的目標。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制定目標,并且向學生明確的表達學習目標,促進學生學習順利完成。
(二)明確學生合作學習的動機
教師要結合本班的學習情況、全方位、多角度的開展合作學習,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要讓學生成為知識的容器,引導學生成為知識的探索者與創新者。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并不是合作學習真正的主人,全班進行統一的學習活動,個人獨立思考與學習的機會比較少,即使有合作學習,也是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參與的機會多,程度差的學生參與程度比較低,學生并沒有真正的參與到合作學習中去。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合作學習的主體,合作學習需要學生具有積極參與合作學習的欲望,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合作交流,進行交流意見,啟發學生思維,教師要傳遞給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合作學習的過程,鼓勵學生去討論、去爭辯,激發學生合作學習的動機。
(三)恰當選擇合作學習的時機
小組合作學習需要恰時進行。遇到有深度問題的時候,出現重難點、疑點需要學生反復思考,大部分學生難以解決的時候,這是開展合作學習的最佳時機,學生都會新知識產生了迷茫感與新鮮感,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這個時候適時的進行合作學習,有利于學生積極主動的思考,促進學生思維的進步與發展。同時,在學生產生分歧的時候,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交流自身的學習意見,讓學生的獨特性、合作性都得到發展,這個時候合作學習會產生巨大的學習效果。
(四)教師把握好自身角色
在初中語文合作學習中,教師要發揮好自身推動、指導、調控、參與的角色,對小組合作學習的問題進行整體的規劃,要求學生準備好相關的學習資料,做好預習工作,做好合作學習的準備。同時,教師要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去,觀察同學們的討論狀態,發現學生研究與討論中的問題并適時進行知識、方法和技能的有效點撥,組織課堂紀律,促進合作學習有效進展。
(五)恰當有效的評價和激勵機制
教師要充分利用小組學習平臺,對學生真實參與小組學習、探究問題思維角度、解決問題貢獻率、回答問題活躍度等方面對優勝小組和表現突出同學實行加分獎勵和排序。同時,生生之間組內互評,組間學周、學月、學期互評,教師對優勝小組和個人給予精神獎勵、機會獎勵、約定獎勵為主,物質獎勵和情感獎勵為輔的綜合獎勵,既有效提高學生小組合作性學習積極性,又幫助學生增強自信心、榮譽感,營造良好的小組文化和學風。
參考文獻:
[1]董蓓菲.合作學習的核心技術——作學習單的設計[J].語文教學通訊(小學刊),2006(11).
[2]呂云杰.參與引導合作一談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的角色定位[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07(1).
[3]陳靜.語文課程合作學習法三點反思[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7,⑷.
[4]傅代根.語文教學中運用合作學習的教師示范策略[J].科教文匯,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