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潔雨
摘要:小學特殊群體教育已經成為當前教學教育工作的重點。本文將針對特殊群體的內涵以及特殊兒童教育面臨的問題進行詳細的分析,其目的是研究出小學特殊兒童的教育途徑。
關鍵詞:小學;特殊兒童;教育
據筆者調查,隨著社會形態的不斷轉化,小兒童中“非智力特殊”的群體不斷擴大。教師在開展教育工作中,應該積極的通過心理疏導的方式,深度挖掘兒童情緒的突破口,積極的通過游戲以及多種集體形式的教學內容,使兒童們放下防備,認識到集體的快樂,祛除孩子們心中的陰霾,促進孩子的心理健康。本文將針對小學特殊兒童的教育及相關問題進行詳細的闡述。
1、特殊群體兒童的內涵
特殊群體兒童顧名思義便是與正常的兒童存在一定的差異,其區別在于特殊群體在心理以及行為上區別與正常兒童。與此同時,特殊群體一般還分成“智力特殊”與“非智力特殊”群體,針對“智力特殊群體”便是兒童學習相對困難,也就是俗稱的“學困生”;針對“非智力特殊”群體,便是兒童在心理以及身體機能等方面的缺陷[1]。特殊群體兒童一般對學習的態度極其小沉默,并且伴隨著自私、喜歡猜忌、多疑、喜歡獨處等不良現象,若長期放任自流,便會危害兒童日后的健康成長與發展,甚至會危害到社會的和諧與安全。特殊群體,作為先天或后天在身體或者心理受到過傷害的一群孩子,是極其可悲的。教師應該在班級的學習生活中,給予特殊群體孩子們更多的關愛與理解,善用特殊關愛教育的方法,積極的引導特殊群體孩子們健康、快樂的成長。
2、特殊兒童教育面臨的重要問題
2.1、學科教育的問題
據筆者調查,特殊群體的兒童一般學習成績一般較差,甚至會出現厭學的詳細。與此同時,很多“智力特殊”的兒童一般智傷與同齡的兒童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為教學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困難。針對“非智力困難”的兒童,由于性格與心理存在一定的問題,使得對教師的引導會產生反感,甚至產生敵對的情感,很難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科的學習中[2]。與此同時,由于小學生的年紀相對較小,對于你不熟悉的事物依舊會產生好奇之心,自控能力相對較差,很容易在當前社會中迷失方向,誤入歧途。
2.2、心理教育的問題
特殊群體的兒童心理問題一般是極其嚴重的中。尤其是針對“非智力特殊”兒童來說,都會存在一些不健康、不道德的思想情感。過于固執、偏激、敵對的心理,很容易危害到班級的和諧與團結。與此同時,特殊群體的兒童在人際關系中也存在一定的問題。據筆者調查,當前特殊群體兒童有50%以上的兒童不會主動參與到班級教育活動中。此外,特殊群體兒童消極的心理相對顯著,很多兒童都是父母離異、父母常年不在身邊,由于過于思念父母便會市場心痛掙扎。與此同時,在涉及到“家庭”的話題時,兒童便會暗自沒落、沉默寡言,嚴重的影響了兒童們的健康發展。
3、小學特殊兒童的教育途徑
3.1、將社會、家庭、學校三者進行有機的聯系
想要關愛特殊群體兒童們的健康成長,就需要從各個層面去探尋促成特殊群體的原因。孩子之所以變成特殊群體兒童,離不開社會、家庭以及學校等各個層面的影響。教師們必須積極的呼吁社會與家庭與學校構建出一個保護特殊群體的機制,讓孩子們在一個全新的環境下,健康成長。首先,針對社會來說,應該不斷的更新傳統的社會觀念。很多家庭離異的孩子,在社會中國便會受到很多人的有色眼鏡看待,切實更新傳統落后的思想。積極的將新媒體教學內容與傳統媒體有機的結合,為特殊群體孩子營造出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其次,針對家庭,家庭應該正確、全面的去了解孩子[3]。很多“智力特殊”兒童的家長,都會有“恨鐵不成鋼”的想法,往往會強迫孩子進行學習,這種“揠苗助長”的現象會為孩子的心理造成莫大的傷害。與此同時,當前離異家庭、單親家庭也日漸增多,導致了“特殊群體”兒童的數量也在增加,究其原因便是很多家長并沒有全心的去認識孩子、了解孩子。家長必須要轉變傳統說教的教育模式,利用耐心、鼓勵、引導等正確的方式,打開孩子的心門,不斷發現孩子們的優點,及時的給予孩子們更多的希望,搭建起兒童與家長之間良好的溝通橋梁。最后,針對學校來說,應該積極的為特殊群體兒童創造出一個和諧、友善、平等的教學環境。積極的通過鼓勵等方式,激發特殊群體兒童的學習積極性。積極的開展班級活動的形式,引導特殊群體兒童主動的參與,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幫助特殊群體兒童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切實的將社會、家庭與學校三者進行有機的關聯,幫助特殊群體孩子解決心理的焦慮、消除陌生感與緊張感。
3.2、及時的抓住最佳教學引導機會
特殊群體兒童就像是遲開的花朵,教師應該用更多的愛與關懷,不斷的幫助特殊群體孩子們“綻放”,切實的把握好教學引導的機會。首先,及時的發現兒童的心理存在的問題。尤其是在兒童剛剛踏入到校園之初,教師應該及時的發現特殊群體兒童心理、身體技能等層面存在的問題,及時的給予特殊群體兒童更多的關心與關愛,讓特殊群體兒童感受到學校與班級的溫暖。在考試之前,及時的給予特殊群體兒童鼓勵,讓特殊群體兒童消除考試而產生的焦慮感,減輕兒童對考試的恐懼。其次,抓住兒童學習、心理問題的重點。針對厭學的特殊群體兒童,教師應該積極的的開展引導工作,使廣大兒童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通過有趣的教學活動,激發兒童的學習積極性。讓兒童學會正確的評價自己,積極的發揚特殊群體兒童的優勢,讓特殊群體的兒童認識到自身的優點,切實的幫助兒童克服自身的自卑心理、幫助兒童重拾信心。最后,通過新媒體平臺,構建起特殊教育專家、教師、家長的聯盟機制。及時的向專家咨詢解開特殊群體兒童心結的方式,針對特殊群體兒童的客觀特點,制定區別化的教學內容。當發現問題時,及時的與專家與家長進行溝通,針對不同兒童制定區別化的教育目標。
結束語:
總而言之,小學特殊群體兒童教育的意義重大,不僅能夠促進兒童的身心健康,而且能夠為兒童的終身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師必出積極的秉承著“以學生為本”、“有教無類”的理念,切實針對特殊群體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循序漸進、區別化、有目標的開展教育工作,從兒童實際能夠接受的能力出發,樹立特殊兒童們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
參考文獻:
[1]陳中冰.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探討[J].教育科學:全文版,2017(2):00017-00017.
[2]胡齊菊.探討小學數學教學改革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J].教育,2017(1):00150-00150.
[3]潘志民.小學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現狀及改進方法分析[J].教育界:綜合教育研究,2017(2):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