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超 楊一秋
摘要:上下義關系是語義學研究中極為重要的意義關系,它根植于特定的語言文化之中,也是人類感知世界的產物。在英語寫作方面,多樣性是評價文章品質的一項重要標準,而實現多樣性的主要途徑便是同義轉述。本文重點探討上下義關系作為一項重要的同義轉述手段是如何增加文章多樣性的,并從這一視角分析英語學習者要提升寫作措辭水平必要的準備工作。
關鍵詞:上下義關系;同義轉述;多樣性;英語寫作
前言
寫作是英語學習的基本技能之一。一篇好的文章需滿足多方面的要求,如:構思新穎,措辭精準,用詞多樣,句式變幻,結構合理等等。而這其中,語言的多樣性是語言學習者英語水平與素養的直接表現。因此提高語言多樣性,調動豐富的語料,在寫作中占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在上下義關系中,下義詞是上義詞的直觀體現,而上義詞則是眾下義詞的宏觀概括,對指導寫作多樣表達都有著不可忽視的意義。
1 上下義關系
上下義關系(也叫下義關系)的英文表達“hyponymy”源自于希臘語,其中“hypo(hupó)”表示“下面、次等”,而“nym(ónoma)”相當于“name”表示“名字”的含義。因此,從詞源上來講,英文中的上下義關系的本質是指:一個意義較為寬泛、概括的詞同另一個意義較為具體的詞之間的包含關系。胡壯麟先生的《語言學教程》中,也將上下義關系歸結為是一種歸屬關系(class membership)。這其中,上一級的詞,即意義較為廣泛的表示類別的詞叫做上義詞(superordinate/hypernym),相應的,意義較為具體的詞則稱為下義詞(subordinate/ hyponym)。
例如,在提到clothes一詞時,我們可能會想到正式場合下男士的tuxedo,也可能會想到女性較為隨意的bohemian voile dress。在這里,clothes(衣服)表達的就是意義較廣的類的概念,是上義詞;而tuxedo和voile dress都是clothes的子類,表達較為具體的從屬意義,是下義詞。
上下義關系首先反映了人們對客觀世界的認知,如,cabbage(卷心菜)是一種蔬菜,是vegetable或plant的下義詞,而絕不會被歸為動物的一類,這種上下義關系就是基于客觀事實以及我們人類對客觀世界的認知來劃定的。此外,更重要的是,英語學習者對英語上下義詞的把握,尤其是對英語下義詞的了解,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反映出學習者對于英語這門語言及其文化了解的廣度和深度。比方說,在探討Christmas這一重要的西方節日時,對于圣誕節認知較為粗淺的人往往也能講出圣誕節會有裝飾,即Christmas ornaments(上義詞),而對圣誕節了解較為透徹或在英語國家慶祝過圣誕節的人,則往往能細數圣誕的裝飾都有哪些,如snow globes, peony wreath, Santa figurine等(下義詞)。在寫作中,如果能用這些具體的下義詞來描寫圣誕節,往往能夠取得生動的視覺化效果。
2 同義轉述在提升英語寫作多樣性中的應用
在國內外許多英語水平測試中,評判寫作水平高低的一項重要標準便是語言的多樣性。語言的多樣性又可以再細分成詞匯多樣性和語法結構多樣性(本文重點探討的是詞匯多樣性),如雅思考試寫作評分標準中就有Lexical Resources一項,專門用來評價考生詞匯運用水平的高低。英語寫作中表達的多樣性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為英語是極力避免過度重復的語言,相較而言,漢語則具有使用重復的傾向(關麗,2009)。英漢語言的這一差異,加之積極表達詞匯的匱乏,就造成了很多中國英語學習者作文詞匯重復率較高,多樣性不強的現狀。
同義轉述(paraphrasing)是指通過不同的語言形式來傳達相同含義的過程。同義轉述通過語言形式的變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語言的多樣性。例如,在表達“學校應開展多種課程以滿足學生的多樣化的興趣”這句話時,我們首先應該注意到“多種”和“多樣化”其實是同義詞,除了我們常見的various可以使用以外,可供選擇的表達還有很多,比方說這句話可以翻成“A wide range of courses are available to meet the diverse interests of our students.”表達“各種各樣”的形容詞還有很多,如“assorted”,“diversified”等等。由此可見,詞匯層面的同義轉述最主要的方法便是使用同義詞。當然,反義詞搭配句子層面的否定也可以構成同義轉述,如“He is a failure”這句話,在改寫成“He is by no means a success”后,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傳達相同或相近的語義。從上述的例子中,不難看出,要增加文章的措辭多樣性,利用同義詞,反義詞等手段的同義轉述是很好的途徑。
3 上下義詞在同義轉述中的應用
過度使用重復的英語文章不僅會令讀者對作者的英語水平產生質疑,也會嚴重影響文章的可讀性。例如,接下來選自《托福考試官方指南》的一段文字便很好地證明了這一點:
“Think about this situation. A student interviewed many students about what it is like to be an only child. If the teachers in charge of the school paper did not edit names of students from the paper or facts that would give that particular student away to other students, then serious problems would be caused for the students who gave the information.”
這段文字的缺點是“student”一詞重復使用次數過多,導致的后果便是文章讀起來像是繞口令,既影響了文章的風格,又大大增加了理解的難度,給人以思想和措辭匱乏之感。我們在前面的章節中,已經探討了同義轉述在避免文章重復,增加文章多樣性方面的重要意義,因此,只要合理運用同義轉述,便可以解決上述問題。而《托福考試官方指南》也給出了修改的參考版本:
“Think about this situation. A reporter interviewed many students about what it is like to be an only child. If the teachers in charge of the school paper did not edit the individuals names from the paper or facts that would give each person away to the readers, then serious problems would be caused for the students who gave the information.”
仔細分析這段文字,不難看出,“reporter”和“reader”都是“student”的下義詞,它們可以看成是原來文本中的“student”的具體職業或身份,而它們出現的位置剛好是兩個上義詞“student”與“each person”的臨近位置,很好地揭示出這兩個上義詞指代的都是被采訪的學生。由此,閱讀文章的障礙得以掃清,文章的可讀性也就大大增強了。與之相比,“individual”和“each person”都是“student”的上義詞,它們的使用有助于增強文章的多樣性。
由此可見,對上下義關系的有效把握是實現同義轉述,增加文章多樣性與可讀性的重要條件。
3.1 下義詞在同義轉述中的應用
從下義詞的概念不難看出,除了增加多樣性以外,下義詞亦能使寫作在表達上更加具體,在效果上更加生動。下義詞在英語文學創作中的運用極為廣泛,且作為一種具象化手段,能夠表達出極佳的視覺化效果。例如:
“Rushing throngs, blinded by the darkness and the smoke, rushed up one street and down the next, trampling the fallen in a crazy fruitless dash toward safety. Dozens of people plunged into dead-end streets and found themselves trapped by crashing buildings.”
這段話選自Robert Silverburg的Pompeii(《龐貝古城》)一文。選段中,龐貝古城的居民在火山爆發,火山灰遮天蔽日的恐懼之下四處亂竄。為描述人們奮力奔跑,逃離末日時的匆忙和混亂,作者一連用了“rush”、“dash”、“plunge”三個“run”(跑)的下義詞。這三個詞不僅表意清晰,而且仿佛將災難面前,龐貝人民的掙扎以畫面的形式展現在讀者的面前。
除了文學作品以外,下義詞在實用性英語寫作中同樣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例如,在現代英語考試中,“利弊分析”是經常出現的考題。那么,在應對該類話題的作文時,一定量的積極和消極意義的表達就是必備的。在這里,我們不妨設想一個場景來展示下義詞的使用:在父與子的對話中,父親要求兒子要做一個好孩子,好好學習,將來考上好大學,找到好工作,娶個好媳婦。
在上述的例子中,“好”字多次出現,而且多數情況下,用較為籠統的措辭“good”或“well”就可以表達其含義。但在具體語境中,這些“好”字的側重可能會有所不同。如果“好”孩子是各個方面上的好,可以用“good”來形容的話,那么“好好學習”應該是父親對孩子學習的勉勵,可以用“hard-working”或“diligent”甚至是“fully engaged”這樣的字眼來表達。“好大學”在很多情況下可以理解為“名牌大學”,因而可以用“prestigious university”來替代。“好工作”的標準同樣是因人而異的,但對很多人來說可以是一份“體面的工作”,即“a decent job”。最后,“好媳婦”可能指的是人的”相貌美”,即“beautiful”,更可能指人的“品德賢良”,用“virtuous”來表達。
以上的例子都是筆者根據自己的理解來選擇的措辭,不同的人對于一個“好”字的理解當然不盡相同。但是從一個較為籠統的上義詞“good”多走出一步,即找到語境中的“good”究竟表現在哪個方面,就能運用下義詞使文章增色不少。這類積極意義的詞在英文寫作中應用甚廣,再如,“讀一本好書”,“好書”可能是信息量龐大,即“an informative book”,也可能“發人深省”,即“thought-provoking”。當我們提到“好學生”的時候,如果用“good student”來翻譯,還能差強人意地表達出意思的話(更好的表達是merit/top student),那么“差生”就全然不能用“bad student”來形容了,一個學生如果只是成績不好,用“underachiever”來描述或許會更貼切,也能避免歧義。
由此可見,學習下義詞的使用在英語學習者寫作水平的提高方面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因而,英語學習者應該在學習寫作的過程中,針對常用的意義,主動地積累下義詞及其所涉及的英語文化,以便在未來寫作時能從自己的記憶詞庫中輕松調度、抽取。
3.2 上義詞在同義轉述中的應用
除下義詞外,上義詞也是一種極為有效的同義轉述手段。更確切地說,所謂的上義詞替代法,即是用表示類的寬泛意義的詞來指代個體或具體的小類。如,英語寫作中,“手機對生活的影響”是極為常見的話題。在圍繞這個話題展開的文章中,“手機”作為關鍵的話題詞匯,一定會多次出現。但是,常見的表達這一概念的說法無非也就是“cell phone”、“telephone”、“mobile phone”這幾種情況,而且也都沒能繞過“phone”這個核心名詞。如果要進一步提升文章的多樣性,上義詞便是很好的選擇。如,“While people may adopt different attitudes towards cell phones, I am convinced that all such devices ought to be banned while driving.”在這句話中,“device”就是“cell phone”的上義詞,它的使用明顯增加了文章措辭的層次感。
值得一提的是,上義詞往往可以搭配修飾語使用。因此,如果擔心上義詞指代不夠明確的話,可以添加定語,從而縮小其指代范圍。如,在上述的例子中“手機”不僅是“設備”,更是“通訊設備”,因而,“devices”可以替換為“devices designed for communication”或“communication devices”。此外,作為同義轉述手段的上義詞不見得只有一個,如前面例子中的手機也可以看作是導致司機開車時分心的誘因,所以也可以替換為“distractive factors/forces”等等。
結語
本文結合實例,探討了上下義關系作為同義轉述技巧的一部分,在提高寫作多樣性中的應用。其中,下義詞的有效利用能使文章鮮活生動,富于既視感,英語學習者應在平時注意積累。而上義詞作為有效的替代手段和同義轉述方法,也應受到同樣的重視,英語學習者應該注意這方面練習。上下義關系作為語義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語言學習中不可缺少的環節。從這里,也可以看出語言學理論知識的積累對于語言能力本身的提高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參考文獻:
[1]Alan Cruse﹒Meaning in Language:An Introduction to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14﹒
[2]胡壯麟﹒語言學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3]張韻斐﹒現代英語詞匯學概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4]關麗﹒英漢語言中重復差異對比及互譯策略[J]﹒哈爾濱學院學報,2009﹒
[5]美國教育考試服務中心(ETS)﹒托福考試官方指南[M].北京:群言出版社,2018﹒
作者簡介:
馬超(1988),男,漢族,籍貫:山東青島,碩士研究生,青島科技大學翻譯碩士,口譯方向。
楊一秋(1963),女,漢族,籍貫:山東威海,碩士生導師,教授,青島科技大學國際學院副院長,研究方向:翻譯理論與實踐、翻譯質量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