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山東日照市東海峪龍山文化遺址,一件蛋殼黑陶高柄杯的出土帶我們走進了堯舜禹的時代,自從上個世紀30年代,黑陶被發掘,其黑陶中的極品“蛋殼陶杯”,更是吸引了無數人的目光。蛋殼黑陶器皿不以色彩、紋飾為重,以造型和工藝見長,風格簡潔爽利,應是當時人們審美觀念的一種反映。它不僅有很高的藝術參考價值,而且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值得讓我們深入探究。
關鍵詞:龍山蛋殼陶;造型裝飾;藝術風格
一、引言
陶器的生產過程從只能燒制出紅陶開始,逐步向能夠燒造灰陶、白陶、黑陶轉化,陶器的裝飾功能越來越強,精美程度也越來越高。黑陶制品的出現就充分反映了人們對于器物審美的更高追求。大汶口文化時期中,黑陶的成功燒制為蛋殼陶的出現奠定了十分堅實的基礎。“蛋殼陶”是一種制作精致、造型小巧、外表漆黑黝亮,并且陶胎薄如雞蛋殼的高柄杯,蛋殼陶創燒于大汶口文化晚期,歷經千余年。
二、龍山蛋殼陶造型描述分析
中國古代陶器中,蛋殼陶屬于一個特殊的群體,它僅見于山東境內龍山文化的早中期遺址,而高柄杯又是其僅有的一種器形。在山東日照市東海峪龍山文化遺址出土的其中一件蛋殼黑陶高柄杯,高柄杯高22.6厘米,口徑9厘米,是泥質黑陶,器物表面烏黑光亮,寬斜口沿,深腹杯身,細管形高柄,圈足底座。杯腹中部裝飾六道凹弦紋,細柄中部的鼓出部位裝飾有細密的鏤孔,形似籠狀。鼓出的部分內放置了一粒陶丸,將杯子拿在手中晃動時,陶丸就會碰撞籠壁同時發出輕脆的響聲,當杯子站立時陶丸便會落定,這樣就能夠起到穩定重心的作用,設計的十分巧妙。
綜合來看,這是一件精美絕倫,世間絕無僅有的古代藝術珍品。經過對蛋殼黑陶杯的分析研究,得知龍山文化時期中制作的蛋殼黑陶所使用的陶泥都是經過了反復淘洗的細泥,它“黑如漆,亮如鏡,薄如紙,硬如瓷,掂之飄忽若無,敲擊錚錚有聲,被世界各國考古界公認為幾千年文明中最精致的作品。
三、龍山蛋殼陶造型裝飾特點和藝術風格的分析
1、造型特點
龍山文化的蛋殼黑陶器皿簡單樸素的造型和簡潔大方的風格是當時人們審美觀念的一種反映。由于陶泥的泥性,成型工藝等方面的因素,一般所制作的陶器都呈現出以圓心為中心對稱均衡的造型,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技術的逐漸成熟,人們的審美需求也有所增加,于是,器物造型變得豐富多變。變化多樣的裝飾手法與豐富的器物形態結合,達到簡與變的完美組合是其主要的藝術特點。蛋殼黑陶杯造型采用虛實結合的方式,實體的杯壁與裝飾性的鏤空杯壁,形成完美的結合體。這種造型手法不僅展示出理想的外觀效果,而且反映出當時人們已有較高的審美意識和熟練的制陶技術。這些在另一方面也證明了制造者對材料和技術的準確掌握和充分的發揮。不僅在當時,就算是在當今社會,這些器物的造型和裝飾也是十分富有創意和設計感的。
2、裝飾特點
“蛋殼陶”不僅器形變化豐富,而且裝飾也達到一定高度。黑陶的黑色限制了它在顏色上的發展,所以,創作者就在裝飾上不斷進行創新改進,于是出現了各種裝飾手法,裝飾內容變得更加豐富。從整體上看,蛋殼陶造型自身即具有一定的裝飾性,如圓潤杯腹與細窄杯柄的強烈對比。然后就是器物身上的裝飾,如邊腳裝飾上的連續紋樣,不但襯托了主紋飾,而且使整個器皿的造型生動豐滿。蛋殼黑陶的裝飾是原始社會工藝制作者把實用與美觀完美結合的產物,其工藝的裝飾大部分樸質無華,大多在器皿上刻有凹凸的單線或復線紋路,使繁復的裝飾與巧妙的造型完美結合,表現出一種節奏的美感。蛋殼黑陶裝飾表現了當時人們對待一件禮器的嚴謹態度,在很多紋飾中,我們能看到人們執著地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一種態度和愿望。蛋殼黑陶中常見的刻劃紋飾有幾何紋、波浪紋等主要形式,刻劃的紋飾空間布局勻稱,裝飾性強,清晰可辨,在器型上穿插排列富有節奏感。黑陶的鏤雕工藝也十分精妙,在半干的坯體上鏤出規則有序的圖形,給人以直觀的美感。鏤雕形狀一般為正方形、水滴形、橢圓形等組成規律性的圖案以作裝飾,蛋殼陶器表柄部布滿豎向鏤孔,孔與孔排列整齊、疏密有致、大小均勻、變化中尋求統一,不失整體感,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審美趣味。雖然在龍山文化時期對于黑陶的鏤空裝飾技術運用的不是很多,但就黑陶中的精品“蛋殼陶”高柄杯來說,足以說明其工藝技術的精湛。各種花紋與鏤孔互相補充使用,交織組合,這種虛實結合的裝飾手法比起其它種類陶器的裝飾特點,黑陶的裝飾特點更加的鮮明。
3、藝術風格
由于當時“尚黑”的審美觀念,黑陶追求單一的黑色,所以器物表面色黑如漆,而且具有金屬般的光澤感。龍山文化中黑陶獨特的藝術風格,田自秉先生將其藝術特色概括為“黑、薄、光、紐”,“黑”著重強調黑陶的色彩特征,“薄”和“光”著重突出了制作技藝的嫻熟高超和黑陶的質感,而“紐”是從美與實用的角度,強調了黑陶審美性與實用性的高度統一。黑陶胎質致密、外表光滑、器壁薄、黑如漆,而且蛋殼黑陶常常是“內外透黑”,“光澤可鑒”,此獨特的藝術風格的形成與當時發達的制陶工藝技術、熟練的創作技巧,原始的尚黑觀念有著緊密的關系。通過研究分析,說明美與實用結合的創作規律和技術與藝術相依相存的關系是黑陶藝術特色形成的關鍵因素。
四、小結:
龍山文化蛋殼黑陶器造型簡潔樸實,其繁復規律的裝飾手法與豐富的器物形態有機結合,器物整體不僅顯得協調得體,還達到了理想的裝飾效果。這些蛋殼黑陶的產生,反映了當時工匠較高的審美觀念和創作水平的熟練程度,這也說明了,高超的技藝和追求和諧的審美方式使裝飾和造型完美的結合在了一起,也說明了有什么樣的生產技術和審美水準,就會產生什么樣的造型裝飾和藝術風格。
參考文獻:
[1]中國硅酸鹽學會.中國陶瓷史[M].文物出版社,2005
[2]王文文.山東龍山文化黑陶的造型之美[J].《文藝生活 文海藝苑》,2009,(7)
[3]鐵紅丹.黑陶藝術的獨特裝飾及文化價值[N].赤峰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11)
作者簡介:羅靖雯(1993.9-),女,漢族,籍貫:青海海北州,景德鎮陶瓷大學研究生院,15級在讀研究生,碩士學位,專業:藝術,研究方向:陶瓷裝飾藝術設計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