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東
摘要:根據管理學原理可知,管理的本質在于對人的管理。因此,無論是設備維護還是資產監管,都收斂于對學生和教師的管理。網絡設備的種類繁多,且與日俱增。在計算機網絡的組建過程中,常用的網絡設備除了計算機之外,還有網卡、網橋、交換機、路由器、網關等。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互聯設備;管理
一、計算機網絡設備
(1)中繼器(Repeater)
物理層(第一層)
功能:信號在傳輸介質中傳輸會由于距離大而導致信號減弱失真,中繼器起放大信號作用,以便加長傳輸距離。
(2)集線器(Hub)
物理層
功能:提供多網絡借口,總線共享,并兼具中繼器的所有功能,每個端口平均傳輸數據量.
(3)網橋(Bridge)
數據鏈路層
功能:主要作用是用來分割沖突域,減少網內的廣播流量。通常在早期的一些大網絡中,當HUB數量過多,沖突域過大,就會造成廣播風暴,這時在網絡中間適當的放置網橋就能夠分割沖突域,減少廣播風暴的可能。
(4)交換機(Switch)
數據鏈路層
功能:主要作用是用來分割沖突域,減少網內的廣播流量。通常在早期的一些大網絡中,當HUB數量過多,沖突域過大,就會造成廣播風暴,這時在網絡中間適當的放置網橋就能夠分割沖突域,減少廣播風暴的可能。交換機(SWITCH)。理論上來理解它就是一臺多端口的網橋。分為直通式交換機、存儲轉發式交換機和碎片隔離式交換機。是利用物理地址或者說MAC地址來確定轉發數據的目的地址。交換機的工作特性,即:交換機的所有端口共享一個廣播域,交換機的每個端口是一個沖突域。交換機不懂得IP地址,但它可以“學習”MAC地址,并把其存放在內部地址表中,通過在數據幀的始發者和目標接收者之間建立臨時的交換路徑,使數據幀直接由源地址到達目的地址。
(5)路由器(Router)
網絡層
功能:具有連接不同類型網絡的能力并能夠選擇數據傳送路徑的網絡設備。能作出決定為網絡上的數據分組選擇最佳傳遞路徑,因為它根據網絡地址轉發數據。換句話說,與交換機或網橋不同,路由器知道應向哪里發送數據。
(6)網關(Gateway)
功能:又稱網間連接器、協議轉換器。網關在傳輸層上以實現網絡互連,是最復雜的網絡互連設備,僅用于兩個高層協議不同的網絡互連。網關的結構也和路由器類似,不同的是互連層。網關既可以用于廣域網互連,也可以用于局域網互連。網關實質上是一個網絡通向其他網絡的IP地址。
二、網絡互聯概述
(1)互聯需求。網絡互聯通常是指將不同的網絡或相同的網絡,用互聯設備連接在一起而形成一個范圍更大的網絡,也可以是為增加網絡性能和易于管理而將一個原來很大的網絡劃分為幾個子網或網。
(2)互聯辦法。互聯由此出發,可將互聯劃分為四個層次、即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絡層和高層,與之對應的分別是中繼器或集線器、網橋或交換機、路由器和網關,又稱協議轉換器。1層次一使用中繼器或集線器在不同電纜段之間復制位信號。2層次二使用網橋或交換機在局域網之間存儲、轉發幀。3層次三使用路由器在不同網絡間存儲、轉發分組。4層次四使用協議轉換器提供高層接口。
(3)解決計算機網絡間的互聯互通。可以將若干個獨立的計算機網絡從網絡協議的角度互聯在一起,組成更大范圍的網絡,以擴大數據通信的范圍。網絡互聯存在兩種層次:一種是網絡間物理線路的連接,interconnection是另一種是網絡間物理與邏輯上的連接internetworking。網絡互聯實質是協議間的轉換,該轉換必須有一定的理論依據,有一定的標準可循。常用的網絡互聯形式包括:局域網和局域網的互聯、局域網和廣域網的互聯、廣域網和廣域網的互聯。
三、網絡互聯設備
網絡互連設備是用來連接傳輸介質、計算機系統和其他信息處理系統并同時具備特定信息轉發和處理功能的網絡設備。根據在OSI模型中所處的位置和功能的不同,網絡互聯設備主要有中繼器、集線器、網橋、交換機、網橋、路由器和網關。
1.中繼器 (Repeater) 中繼器是為了解決信號傳輸距離短的問題而在兩個網段間使用的設備,它工作于物理層,又叫重復器或重發器,它對電纜上傳輸的數據信號進行復制、調整和再生放大,并轉發到其他電纜上,從而延長信號的傳輸距離,一般只應用于以太網。當網絡段已超過最大距離時,兩個線段之間用中繼器連接,連接各網絡段后,整個系統仍屬于一個網絡整體,中繼器對它所連接的局域網是透明的。 在理論上中繼器的使用是無限的,網絡也因此可以無限延長,而事實上中繼器只能在規定的范圍內進行有效的工作。以太網遵循5-4-3規則,即5個段,4個中繼器,3段可以接電腦,由于集線器和交換機的使用也具備中繼器的功能,目前已很少使用中繼器。
四、RIP路由器之間的信息交換
RIP協議讓互聯網中的所有路由器都和自己的相鄰路由器,不斷交換路由信息并不斷更新其路由表,使得從每一個路由器到每一個目的網絡的路由都是最短的即跳數最少。雖然所有的路由器最終都擁有了整個自治系統的全局路由信息、但由于每一個路由器的位臵不同,它們的路由表當然也應當是不同的。
五、路由信息協議RIP
RIP是一種分布式的基于距離向量的路由選擇協議,最大優點是簡單:IP它要求網絡中的每一個路由器都要維護從它自己到其他每一個目的網絡的距離記錄。從一路由器到直接連接的網絡的距離定義為1,從一個路由器到非直接連接的網絡的距離定義為所經過的路由器數加1。RIP中“距離”也稱為“跳數”(hopcount)因為每經過一個路由器。跳數就加1。RIP認為一個好的路由就是它通過的路由器的數目少即“距離短”。RIP允許一條路徑最多只能包含15個路由器“距離”的最大值為16時即相當于不可達。可見RIP只適用于小型互聯網。RIP沒有負載平衡特性,不能在不同網絡之間同時使用多條路由。
結束語:網絡設備管理能提高效率,但也會增加工作量,需要網管人員堅持不懈把工作做好,既要專人負責,也需要大家共同努力。計算機設備的規范化管理應嚴格按照其要求和目標來進行,提高計算機設備維護的效率和質量,確保計算機設備的安全正常運行,更好地為用戶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務。
參考文獻:
[1]王芳.計算機設備維護的規范化管理研究.信息與電腦,2015.6
[2]湯其容.計算機設備管理系統及其應用.石油教育,2011.3
[3]王寶榮.淺談企業對計算機設備互聯的.中國金融電腦,2012.4
[4]談晉軍.計算機設備管理系統的設計和實現.電腦與信息技術,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