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繼碧
【摘要】治理僵尸企業是經濟轉型升級的內在要求。本文從僵尸企業的認定標準和產生的內在機理出發,對涪陵僵尸企業的現狀和危害進行梳理,并提出重組自救與強化外部監管相結合,推進僵尸企業治理的建議。
【關鍵詞】涪陵;僵尸企業;治理;調查
2017年重慶經濟打破了兩位數高速增長的歷史,2018年上半年,重慶經濟增速為6.5%,增速繼續大幅放緩,已經低于全國平均水平。重慶在經濟下行壓力背景下,出現了大量僵尸企業,涪陵是重慶工業重鎮,調查和研究涪陵僵尸企業的治理,不僅能夠促進涪陵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而且能為重慶治理僵尸企業提供參考和借鑒。
一、僵尸企業產生的內在機理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自主經營、自負盈虧,一旦資不抵債,就應該破產清算。但在實際經濟運行中,一些企業已經喪失盈利能力,卻還能夠通過外部融資持續存活,這些就是所謂的僵尸企業。治理僵尸企業,不僅要明確衡量標準,還需要分析其產生的內在機理。
(一)僵尸企業的認定標準
如何識別企業失去盈利能力,成為僵尸企業,需要可以量化的認定標準。目前主要有三種方法,一是由國務院提出的產業調整法,指沒有達到國家能源消耗、環境保護和質量安全等標準,財務上持續虧損三年以上,不符合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方向的企業,這種方法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二是實際利潤法,指每股收益在不包括非經常損益條件下持續三年小于零的企業,這種方法相對簡單,準確反映企業實際,但沒有考慮銀行等外部融資渠道的作用;三是過度借貸法,指實際經營處于虧損狀態,資產負債率高,貸款總額持續增加的企業,這種方法不僅考慮了企業自身經營情況,還將商業銀行和政府等企業外部融資渠道考慮在內。
(二)僵尸企業的產生機理
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擁有獨立的經營決策權,政府實現穩定地方經濟增長和保障就業的職責需要依靠企業,尤其是地方龍頭企業。政府擁有提供財政補貼的權限,當企業出現經營困難時,政府為了保障稅收和就業,會為虧損企業持續提供財政支持,這就導致僵尸企業的出現。中國經濟目前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企業如果不能進行技術革新或創新組織行為方式,很難實現起死回生,轉型困難導致大量僵尸企業持續存在。
市場波動、技術革新等眾多因素都會影響企業資金鏈變化,企業盈利能力下降會導致其無法按時償還銀行本息。商業銀行為了避免出現大量不良貸款,會通過延期等方式幫助企業償還本息,從而降低不良貸款的比例。企業與商業銀行是相互依存關系,商業銀行幫助企業解決資金困難也會強化二者的合作關系,企業一旦渡過難關,這種合作關系將增加商業銀行在本地金融市場中的競爭力,商業銀行也成為僵尸企業獲取外部融資的重要渠道。
二、涪陵僵尸企業治理的調查
2017年,涪陵紙制品(增速-66.9%)、光纜(增速-28.3%)、變壓器(增速-23.1%)、化肥(增速-7.6%)和軟飲料(增速-4.3%)等主要工業產品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下面將涪陵僵尸企業的調查進行總結并歸納其對經濟轉型升級造成的危害。
(一)涪陵僵尸企業的現狀
根據調查分析,涪陵僵尸企業呈現以下特點。第一,涪陵化解僵尸企業形勢嚴峻。涪陵傳統六大支柱產業中,化工化纖、裝備制造、重要材料和清潔能源都屬于重工業,在產能整體過剩和行業技術革新緩慢的背景下,治理僵尸企業已經不僅僅是企業個體問題,這已經成為涪陵經濟轉型升級必須解決的問題。第二,多途徑化解僵尸企業難題需要多點創新。敦促僵尸企業停產能夠有效壓縮過剩產能,協調企業重組能夠推進新技術等在企業間擴散,產業轉型需要相關企業努力,還需要有更多中介服務組織的發展。職工重新安置也需要技能培訓過程中的創新,在涪陵經濟新舊動能轉換過程中,需要多點創新,才能化解僵尸企業治理過程中造成的社會問題。
(二)涪陵僵尸企業的危害
降低和消除過剩產能是經濟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僵尸企業只能創造無效產能,大量過剩產能存在會壓低產品價格;僵尸企業極大地降低勞動力和資本等資源的配置效率,進而扭曲市場調節資源的功能;僵尸企業不斷吸納外部資金,持續提高財務杠桿水平,增加涪陵系統性風險;僵尸企業提高行業進入門檻,阻礙產業技術革新。僵尸企業阻礙涪陵建設重慶開放高地戰略的落實。
三、治理涪陵僵尸企業的建議
僵尸企業存在是經濟問題,僵尸企業的治理需要企業、政府和金融機構的共同努力,建設涪陵在治理僵尸企業過程中要重視完善社會保障,提高社會創新能力。
(一)企業積極自救
減少人力成本支出和出售固定資產是降低僵尸企業經營成本的必由之路。通過內部退養、輪休等制度降低勞動支出,為企業下崗失業提供緩沖期,通過內部培訓提高員工再就業能力,通過“定點爆破”大型僵尸企業,打破社會上長期存在的剛性兌付和政府兜底的預期。
(二)外部統籌監管
政府通過產能檢測體系完善規劃產能目標,通過行業協會的協調,合理分擔僵尸企業破產成本,對自救有成效的僵尸企業進行適當激勵;商業銀行要通過自查合理確定不良貸款實際規模,通過資產證券化妥善處理不良貸款,通過發行專項債券優先股等方式及時擴大資本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