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好
摘要:財務分析決策有用性,是評價財務分析質量高低重要標準,不能幫助管理層決策的財務分析,失去了存在的意義。本文通過對當前財務分析的現狀進行分析,支出當前財務分析存在的不足之處,提出相關解決建議。
關鍵詞:財務分析;決策有用性;建議
財務分析決策有用性是指財務分析能夠為各利害關系人進行決策提供有用的信息。隨著經濟全球化快速發展,市場競爭更加激烈,財務分析幫助企業管理者清楚企業自身優勢和劣勢以及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從而做出正確的決策,最終實現企業持續穩定發展。
當前財務分析還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現在數據不準確、分析方法單一、不能發現問題或對問題的分析不深入、不能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措施,分析過于片面。這樣的財務分析不能有效滿足管理層的信息需求,大大降低了財務分析的決策有用性。
(一)夯實會計基礎,提高會計信息質量
財務分析的主要依據是財務報表及其他會計信息,財務數據是否真實準確,直接影響了財務分析質量高低。提高財務分析決策有用性,必須做實會計核算工作,會計人員不僅要嚴格按照企業會計準則依法、依規會計核算,還要準確劃分各項收入費用的責任單位和業務板塊。以裝卸費為例,會計核算時不僅要符合會計準則,而且還要根據中儲糧行業性質和核算手冊要求,將裝卸費準確劃分到責任部門、業務板塊,明確到具體的糧食品種和業務單元,從而為財務分析提供真實準確的會計信息。夯實會計基礎工作,是提高財務分析質量的前提和基礎。
(二)以管理者需求為導向,突出重點
管理者需求的信息,一定是影響其決策的重要信息。分析人員必須以管理者信息需求為導向,突出分析重點。
1.財務人員要打破固有的分析模式,分析前多與管理層溝通,了解管理層的信息需求。對管理層關注的主要業務、重大業務事項、重點工作作為財務分析的重點。
2.通常管理層的時間比較寶貴,財務分析切忌不能成為長篇大論。財務分析要做到簡潔明了、通俗易懂、易于接受。
(三)走進業務,將財務分析與經營分析相結合
財務分析不深入,歸根結底是分析人員對企業業務不了解。企業財會人員不僅要精通財務,還要熟悉業務。
1.財務人員要積極參與經營管理。工作方式由事后的評價、考核,向事前審批、事中控制轉變。工作內容由簡單的記賬、報表、報稅,向監督控制、評價考核、稅收籌劃、決策支持轉變。
2.提升自身數據解讀和分析能力。提高數據敏感性,不僅準確找出引起數據變化的動因,還要善于發現管理中潛在風險漏洞,能夠提出針對性的整改建議。
3.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構建業財數據共享中心,整合現有業務、財務信息系統,提高數據傳遞的效率,實現業財同一系統、同一標準、同一數據,保證分析人員更加便捷、高效、低成本的獲取相關所需業務信息,增加財務分析與業務的相關性。
(四)關注表外因素的分析
現行財務報告固有局限性,使財務報告并不能反映企業真實的財務狀況。分析過程中,如果忽視了對影響企業發展的重大表外事項分析,往往會誤導管理層決策,甚至造成資源浪費。財務人員在分析時,應特別關注對表外事項的分析。
1.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產業政策、稅收法規等相關政策規定。相關政策變化有時會給企業未來發展帶來深遠的影響。如隨著國家“三去一降一補”政策的出臺,給煤炭、鋼鐵、地產行業帶來深刻的影響。財務人員在分析時要密切關注外部政策環境的變化,預測其對企業發展可能帶來的影響,提前做好相關應對措施。
2.密切關注主要競爭對手。在競爭日益激烈市場經濟中,和競爭對手往往是“此消彼長”關系。財務人員要廣泛搜集主要競爭相關信息,并與之比較,發現企業自身優勢和劣勢,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及時采取針對性應對措施。
3.關注對非財務指標分析。非財務指標是財務指標的先行指標,較差的非財務指標必定會給企業帶來的不利影響最終會在財務指標中體現。分析過程中將財務指標與非財務指標相結合,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綜合分析、科學判斷,保證財務分析合理性。
(五)多角度分析,綜合判斷
分析過程中,財務人員經常采用同比方法,即當前財務業績指標與企業歷史數據比較,通過增減變動變化,判斷當前經營業績優劣。這種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企業面臨的外部環境瞬息萬變,比如稅收政策變化、相關會計制度準則變化等等,同時企業自身的經營狀況、資源狀況也是不斷的變化的,僅把當前業績與歷史數據比較得出的評價結果難以讓人信服,增減變動并不能當前的財務狀況究竟是好還是壞。所以分析過程要多角度分析、綜合判斷。
1.結合企業的發展戰略。企業發展戰略,是企業最終發展愿景。當前的企業所有經營行為,都應該有利于實現企業的發展戰略。所以財務分析不應僅局限于關注企業當前的經營績效,更應該關注企業長遠發展前景。犧牲企業長遠利益的任何短視行為,不是不可取的。只有有利于企業可持續發展,有利于實現企業發展戰略的行為才是可取的。
2.將企業的關鍵業績指標與行業優秀企業橫向比較。財務人員在分析時,盡可能通過合法、公開的渠道,搜集行業內優秀企業信息,通過與優秀企業財務指標橫向對比,準確定位企業在行業內的所處位置,找出差距,明確需要改進的方向。
3.將完成指標與預算指標對比分析。與預算指標進行對比,重在分析差異,分析形成差異的原因,找出管理漏洞,提出改進措施,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
總而言之,作為企業財務工作者,應通過財務分析向管理層準確傳達當前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發現問題,提出建議,從而為管理層決策提供依據。
參考文獻:
[1]林秀香.財務報告分析:應用視角[M].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7,07.
[2]周利.淺談如何提高財務報表分析準確性[J].財經界:學術版,2012,10.
[3]楊凌曉.企業財務分析中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營銷(下旬刊),2017,09.
[4]馬銀花.基于可持續發展視角的企業財務分析[J].財會學習,2017,22.
(作者單位:中央儲備糧秦皇島直屬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