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進
摘要:“投資性主體”是財政部2014年2月17日修訂企業會計準則時引入的一個新概念。投資性主體的定義直接影響企業財務報表的合并范圍和合并利潤,準確理解和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本文擬從通俗易懂的角度對該概念進行詮釋,以利初學者學習。
關鍵詞:合并財務報表;“投資性主體”;概念
“投資性主體”是財政部2014年2月17日修訂《企業會計準則第33號—合并財務報表》時引入的一個新概念,會計準則和一些專業書籍對該概念的定義和解釋過于理論化和抽象化,初學者視為畏途。在此作進一步的詮釋,便于初學者一目了然。
合并財務報表是現代財務核算工作的核心內容之一,在準確反映企業整體經營情況和杜絕企業集團成員企業之間人為操縱經營利潤方面起到重大作用。投資性主體的確認與否,直接影響企業財務報表的合并范圍和合并利潤,從而影響合并報表財務數據信息的準確性,因此對投資性主體進行準確的定義和嚴格區分意義重大。
李玉環在《合并財務報表》(第二版)中定義:“所謂投資性主體,是指以提供投資服務為目的而設立的特殊性實體,如投資性基金、風險投資基金等”,除基金和權益類資本外,投資性主體還包括那些內容?
我們先對投資性主體概念進行梳理:
(一)投資性主體是企業母公司(合并報表編制方)的一類特例,只有企業母公司才能區分為投資性主體和非投資性主體
投資性主體是針對合并報表的編制方而言的,換句話說,投資性主體是企業母公司的一類特例,企業母公司(包括企業、被投資單位中可分割的部分,以及企業可控制的結構化主體)可分為投資性主體和非投資性主體兩大類。
(二)區分為投資性主體和非投資性主體的企業母公司,對子公司的合并范圍是不同的
屬于投資性主體的企業母公司只能將為自身投資活動提供相關服務的子公司納入合并范圍,非投資性主體的母公司則可以合并所有能控制的子公司。
(三)投資性主體在資金來源、投資目的和投資價值計量方面不同于其他企業對子公司投資
投資性主體以向投資者提供投資管理服務為目的,以資金理財、托管或信托等形式從資金方(或投資者)處獲取資金用于對外投資,資金方和投資性主體之間僅是債權債務關系,不是財務意義上的關聯方。投資性主體將所管理的資金對外投資,唯一目的是通過資本增值和投資收益方式獲取投資回報,而不是為了控制被投資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投資性主體按公允價值評估計量其所有對外投資,以供投資者和投資性主體評估投資業績或做出投資決策,這與一般企業對外長期投資的權益法和成本法截然不同。
《企業會計準則第33號—合并財務報表》(財會[2014]10號)第二十三條中列舉了投資性主體的所有特征:1、擁有一個以上投資;2、擁有一個以上投資者;3、投資者不是該主體的關聯方;4、其所有者權益以股權或類似權益方式存在。從以上特征可以看出,與以擴大生產經營規模和取得企業競爭優勢為目的企業投資并購截然不同,投資性主體實質上是指進行短期性投資,并以資本增值和投資收益為目的的專業性投資性機構(或專業投資公司),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B)在2012年10月修訂相關財務報告準則中指出的投資性主體主要有:私人股權投資機構、風險投資機構、養老基金、主權財富基金和其他投資基金等,在我國最常見的是私募股權投資機構、風險投資機構和各類投資基金,以下統稱“投資性主體”。
近年來國內經濟持續發展,資本市場和各類投資購并業務迅猛增長,使得投資性主體的數量和所控制的資本金額與日劇增,對國家產業結構調整和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產生深遠影響。與此同時,資金持有人和投資人為確保自己資金安全、獲取收益和做出投資決策,需要充分了解和分析被投資單位的整體經營情況,必然對受托進行投資管理的投資性主體提出財務報表的整體編制要求。但是,以獲取投資收益或資本增值為主要目的的投資性主體不同于其他對被投資單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的權益性投資,投資性主體并非長期持有被投資單位股權和資產,更多承擔的是投資資產的價格變動風險和被投資方的信用風險,而不是被投資方的經營風險。所以,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和《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規定,投資性主體必須基于公允價值對投資進行評估計量,其對外投資形成的是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適用金融工具的確認和計量。
正是因為投資性主體對外投資形成的是金融資產,不能控制或共同控制其子公司的生產經營,所以當母公司是投資性主體時,母公司除了將為其投資活動提供直接服務(投資咨詢、投資管理等服務)的子公司納入合并范圍外,其他子公司均不應予以合并。
在財務實踐中,投資性主體的判斷具有時效性,當有明確證據和事實表明構成投資性主體的要素和特征發生變化時,應當重新認定和評估投資性主體概念。當投資性主體的認定發生變化,合并財務報表時會計處理隨之發生變化。
當母公司由非投資性主體轉變為投資性主體時,除僅將為其投資管理活動提供直接服務的子公司納入合并范圍外,其他子公司自企業轉變日起不再合并,按照部分處置子公司股權并喪失控制權的原則進行會計處理。
當母公司由投資性主體轉變為非投資性主體時,其子公司全部納入合并范圍,原未納入合并的子公司在轉變日的公允價值作為合并時的交易對價。
參考文獻:
[1]企業會計準則編審委員會.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2015年版)[M].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2015.
[2]李玉環.合并財務報表(第二版)[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6.
(作者單位:四川快捷叁壹捌汽車旅館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財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