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文秀
摘要:近幾年,國內外上市公司財務欺詐的案件不斷發生,這不僅損害了投資者的利潤,也擾亂了經濟市場秩序,社會各階層人士也逐漸看重上市公司審計風險控制這一問題。如何在能力范圍內合理的控制審計風險,減少投資者和企業的利益損失,成為會計工作人員關注的熱點。本課題基于上市公司的角度,分析上市和公司審計風險形成的原因,并針對風險提出合理化建議,目的在于將審計風險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圍內,減少會計從業人員的法律責任。
關鍵詞:上市公司;審計風險;風險原因;風險控制
審計風險是審計師對含有重大漏報或者錯誤的財務報表發表不恰當審計意見的風險。
審計風險的含義可以從兩方面來分析:一是審計師認為公允的會計報表,實際上卻存在錯報,即已經證實的財務報表未能按照法規準則的要求公允地反映被審計單位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情況;二是審計師認為存在錯報的財務報表,實際上真實公允地反映被審計單位的財務經營狀況。
審計風險包括固有風險、控制風險和檢查風險,審計環境的復雜性和審計資源的有限性,及審計過程中兼顧成本效益原則等因素,決定了審計過程中必然存在審計風險。
潛在的審計風險、外部環境影響和事務所影響是上市公司審計風險產生的三因素。
(一)審計環境方面
1.我國社會與經濟環境
我國穩定的社會環境和良好的經濟發展前景,為審計工作的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同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也為審計工作帶來了諸多挑戰,形成了新的審計風險。例如,部分地方政府為了保護上市公司和凸顯政府政績,對上市公司實施地方性保護,擾亂了市場秩序,影響了注冊會計師的獨立性的工作。
2.行業監管環境
政府監管和行業自律相結合,互相協調促進,其管理措施和監管力度、獎懲機制,直接或間接的影響被審計主體的違約成本,這些都對審計風險產生影響。例如,現在證券市場政府監管上市公司的力度不足、企業違法成本較低、會計師監管不嚴格等均會影響審計風險。
3.部分特殊資格的審批和管理政策
公司各個部門之間出于本部門業績考核,制定了與上市公司有關的財務信息,但是部分上市公司存在內部溝通較差,導致上市公司內部的規章制度缺乏銜接性和系統性,注冊會計師對公司進行審計時,會矛盾不斷,直接影響了上司公司的財務狀況分析,增大了審計風險。
(二)審計主體方面
1.會計師事務所的組織形式
會計師事務所的人員構成、執業質量管理等關系到審計工作是否順利實施、審計風險是否得到有效控制。如果會計師事務所的規模小、管理水平弱,相應的審計風險就會較高。現階段我國會計師事務所的內控管理較弱,造成風險識別防御能力較低。
2.注冊會計師的職業操守
在審計師的隊伍中,有少數的審計師職業操守較低,存在以權謀私的現象,這不僅擾亂了正常的審計工作,而且加大了的審計風險。少數的審計師未按照審計原則,存在與客戶妥協協助造假的現象,增加了審計風險。
3.審計方法
市場經濟的發展,上市公司的增多、業務的擴大和業績的追求,部分公司鋌而走險,財務造假不時的出現,方法越來越隱蔽,傳統的審計防范無法適應創新業務的需要,部分審計部門的審計核算觀念較為保守,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審計風險。
(三)審計客體方面
1.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
就上市公司目前的發展情況而言,董事會權力不獨立,股東操控嚴重,獨立董事不盡職,組織結構復雜無實質意義,缺乏合理的內部控制制度都加大了審計風險的產生。
2.公司內部的舞弊行為
部分上市公司處于利益考慮,對外虛報瞞報財務信息,甚至少數的公司會進行財務欺詐。近幾年上市公司的財務信息欺詐現象逐漸增多,而審計方法又無法適應新的經濟發展需要,同時社會各階層人士對審計報告的依賴度逐漸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審計風險的產生。
(一)上市公司需加強內部控制,完善內部的治理結構
在上市公司的組織架構中,部分公司尚未建立起一套系統的治理結構。因此,為控制審計風險,可完善公司的治理結構,將經營者和委托者相分離,提高上市公司的經營質量,控制審計風險。
(二)提高審計師的職業道德,合理控制審計風險
審計是專業性較強的工作,需要一整套系統的職業道德約束。因此審計人員除了必備的專業知識外,還需具備較強的責任心和職業操守。事務所可定期對審計師進行思想道德培訓,強化其責任心,提高審計師的分析能力、判斷能力和預判經濟活動的活力,培育一批與新時期審計工作相適應的審計人員,主動控制審計風險。
(三)建立審計風險識別機制
審計人員可對審計工作面臨的潛在風險予以預判,一般可根據較為常見的審計風險和工作經驗予以識別。審計人員可根據被審計單位的差異選取不同的審計方法,需重點關注存在較大風險的被審計單位。審計人員可預先設定一個可接受的風險值和損失程度,并以此作為風險控制原則,將審計風險控制在期望值以下。
(四)改善審計的外部環境
可相繼建立群眾監督、新聞監督和司法監督的“多角度”監督形式,明確各監督主體的責任,形成合力,明確處罰標準,并提高財務造假的違法成本,重點處罰相關責任人,強化上市公司法人的責任意識,強化公司內部的自我管理、自我約束機制,保障審計工作的順利展開。
審計風險的客觀普遍性,決定了上市公司審計風險的存在,但是會計師通過識別風險領域,提高執業質量等方法降低審計風險水平,將上市公司的審計風險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圍內,以此促進上市公司的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邵嘉馨,于靜霞.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與審計舞弊問題研究[J].納稅,2017(27):54-55.
[2]劉昕儀.創業板上市公司獨立審計風險及防范措施[J].商場現代化,2017(08):119-121.
[3].中注協約談會計師事務所.提示業績連續多年處于盈虧平衡點的上市公司審計風險[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7(05):18-19.
(作者單位:中天運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山東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