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鑫淼 黃詩瑋
摘要:我國加入WTO以后,會計信息對現代企業的發展越來越受到有關部門的重視,但由于受到傳統的影響和個體利益的驅使,當前一些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現象比較嚴重,某種意義上與世貿組織對企業的發展要求很不相稱,一些公司受利益所驅使,會計造假案頻發,使國家資產造成嚴重流失、證券市場發育不良、社會交易費用高昂、企業難以籌集到足夠資金而出現“貧血”,這對我國的經濟發展產生了嚴重的危害。會計信息失真是我國會計領域的一大頑疾。其風氣之盛、牽涉面之廣,令人目瞪口呆,隨著市場經濟的日益發展,會計信息失真現象也越來越嚴重,因此,我們要采取相應措施來整治會計信息。
關鍵詞:會計失真;負面影響;原因;危害;防范對策
一會計信息及會計信息失真概述
1.?會計信息的概念
會計信息是指會計單位通過財務報表、財務報告或附注等形式向投資者、債權人或其他信息使用者揭示單位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信息。會計信息是否失真,是評價會計作為一個信息系統的工作質量與可靠程度的重要標準。
2.?會計信息失真概念
會計信息失真,是指會計信息的輸出與輸入不一致產生的信息虛假,即財務報告反映的情況與原始憑證(包括依據原始憑證所作的進一步處理)不符。會計信息失真有多種表現,歸納起來看,不外兩種類型。從橫向看,信息流向失實。從縱向看,流量失實。
3.?會計信息失真的危害性
會計信息失真,特別是人為主觀造成的失真,其危害性相當嚴重:首先,失真會計信息的傳遞,誤導經濟行為。從微觀角度看,會計信息的影響滲透于生產經營活動的全過程,包含投資、融資、利益分配的決策、計劃或控制等。信息披露的不規范,加劇市場投機和市場波動,影響社會安定。從宏觀角度看,會計造假會掩蓋經濟運行中存在的矛盾和隱患,將嚴重誤導政府對當前經濟形勢的判斷,可能引起錯誤的經濟政策出臺,使國民經濟發展所需要的正常運行環境受到破壞,引發嚴重的社會經濟問題。
其次,虛假的會計信息擾亂經濟秩序,誘發經濟犯罪,是經濟犯罪的護身符和溫床。會計造假產生的一些問題,如隱瞞收入,偷逃國家稅收,轉移資金等行為,使得一些小集團或個人非法獲利,其后果卻是企業虧損倒閉,員工失業,從而導致生產經營活動無法正常進行,最終使國家利益受損。
第三,會計信息失真,損害了國家財經法規和會計制度的嚴肅性和權威性。會計造假實際上使在執行國家財經法律法規和會計制度上打了折扣,在實際操作中降低了執行財經法律法規和會計制度的力度,是對國家財經法律法規和會計制度的踐踏。
二防止會計信息失真的對策
1.強法制建設,從體制和機制上防止會計信息的失真
國家應盡快制訂會計信息質量的管理法規,以法律手段為主,輔之以經濟和行政手段,強化單位領導人在會計工作中的法律責任,約束會計人員行為和某些領導授意會計作假行為,從而保證會計資料合法、真實、完整。堅決查處和嚴厲打擊利用虛假會計信息偷稅、損害國家和社會公眾利益的行為,依法嚴懲那些嚴重違反國家法律法規規定,致使會計信息不真實的當事人和責任人。
2.完善會計監督體系,形成有效的監控機制
要充分發揮單位內部監督、社會監督、政府監督三位一體的會計監督體系的作用。按現代企業制度要求,健全企業的內部治理結構,強化財務會計人員監督職能,會計按其職能和作用的不同分為內部管理會計和對外報告會計,分別起參謀決策和反映監督作用,從源頭上減少、堵塞會計信息失真的可能;同時加大對會計中介服務機構的督導力度,使他們站在第三者的客觀公正的立場上,以超然獨立的姿態對會計報表是否真實公允地反映企業財務狀況變動發表審計意見,這樣對防止會計信息失真可以起到有效的防范;在進一步理順關系的基礎上,繼續強化財政、稅務、審計等部門對各單位會計工作的監督,對會計資料進行定期聯合檢查,不僅對財務帳目和會計報表進行檢查,還要通過實地調查核定情況,認真查對和分析其數據資料的真實性與準確性,如發現數字不準,帳實不符,要查明原因,屬技術原因要進行指導幫助,屬責任問題要批評教育,對弄虛作假者要嚴肅處理,情節嚴重的要給予政紀、法紀處分,通過監督檢查,確保會計信息的真實性,為市場經濟服務。
3.理順企業各產權主體的利益關系,減少利益沖突
首先是理順企業內部所有者經營者的利益關系,建立有效的合同激勵機制,根據經濟行為結果來確定經營者報酬,使經營者既得利益與所有者趨向一致,滿足其利益最大化的要求。在此基礎上,盡早建立專業經營市場,將競爭機制引入企業經營者的任命。其次要進一步活躍資本市場,規范和促進證券市場建設,鼓勵企業并購行為,使各產權主體經濟利益關系清楚,減少沖突,從而減少由于利益沖突原因而產生的會計信息失真問題。
4.加強會計規范的建設,促進企業會計行為規范化、科學化
會計準則是會計工作的規范,是會計業務處理的準繩。在會計準則的制定中,要盡早與國際慣例接軌,對由于會計反映方法而導致信息模糊和失真的處理要做出限定,盡可能減少會計人員人為估計、判斷的范圍,使其估計、判斷有章可循。
參考文獻
[1] 蔣燕輝:《會計監督與內部控制》,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2年版。
[2] 吳安平、茹建英、張尚民:《權益信息失真查證實務》,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2年版。
[3] 李鋒:《淺談會計假帳的危害及對策》,《交通財會》,2003年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