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自德
【作文教學案例】
一個下午,我帶著學生們去養蜂場參觀采訪。活動當中,我明顯感受到學生的興奮、激動、恐懼以及初次采訪的手忙腳亂等等。活動之后,我讓學生自由完成作文一篇。習作交上來,現狀卻讓我大跌眼鏡:學生們大多是將采訪到的知識點像“記流水賬”一樣記下來,沒有重點可言,語言也平淡無味。
活動之后,我以一個寫作者的身份開始思考:活動結束后如果讓我來寫文章,我會寫些什么呢?我會確立什么樣的寫作中心,選取哪些合適的素材?作為教師,我應如何引導學生確立中心,進行選材?我設計了以下的寫作任務。
(1)寫信勸說篇。創設寫作情境:“隨著春姑娘的腳步的臨近,校園里的杏花、桃花以及滿地的小野花都趕著趟盛開了, 一年級的小家伙穿梭在花園里忙個不停,他們在干什么呢?仔細看,他們一手拿著一個飲料瓶,一手拿著紙做的小夾子, 正在捉蜜蜂呢。很多蜜蜂因此‘悲慘地死去。 請你給一、二年級的弟弟妹妹寫一封信,利用你了解的關于蜜蜂的知識勸說他們不要再捕捉、傷害蜜蜂了。我們將在班里選幾封寫得好的書信,選代表到一、二年級宣讀。”
(2)人物刻畫篇。創設情境:“根據簡單的調查,因為同學們大多懼怕蜜蜂,所以養蜂人在同學們的印象中多是古怪的、不可接近的,通過這次近距離的接觸,你對養蜂人的看法有什么改變?請寫一篇文章介紹你所認識的養蜂人。”
(3)體驗感受篇。創設情境:“第一次當小記者采訪別人,在采訪前、采訪中和采訪后你分別有什么感受?第一次與蜜蜂如此親密接觸,頭頂飛的、耳邊轉悠的、衣服上趴的、腳底一不小心就要踩到的幾乎全是蜜蜂,甚至你要走了它還戀戀不舍地跟著你,有的還被蜜蜂‘吻了一下,你有什么感受?不妨寫下來與小伙伴們分享。”
我們圍繞著蜜蜂主題,創設真實的交際情境進行了三次主題系列作文訓練:書信、寫人和敘事的記敘文,出了三期《川上新竹》班刊,學生經歷了采訪、拍照、上網搜集資料、寫作、修改、勸說、打印習作、打印宣傳稿、制作班刊一系列的活動,雖然有時也有畏難情緒,但是更多的是前所未有的興奮和成就感,實現了在真實的情境中“言說”和“實踐”兩者的結合。
【反思】
1.寫作教學要基于真實的交際情境
學生大多害怕寫作文,但并不是沒有內容寫,“不想寫”和“不會寫”才是最主要的問題。我曾做過問卷調查,有70%的學生把寫作文當成痛苦的任務,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利用真實情境,巧妙地設計了一個勸說的任務,就將寫作變成了一種實實在在的交流,讓他們切實感受到寫作是為了表達,為了更好地勸說。
2.寫作教學的指導要基于學情
分析學生習作現狀:不會確立中心,圍繞中心選材,當看到的、聽到的、網上搜集到的大量信息涌入腦海時,他們的第一反應是將這些信息用筆記下來,有“記流水賬”之嫌。
分析學情之后,我確定了重點是對學生進行外貌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相結合的訓練,最終基本上解決了問題:①初步學會變敘述語言為描寫語言;②初步學會根據不同的寫作情境確立寫作的中心;③初步學會圍繞中心,從搜集來的資料中篩選合適的為我所用,列出寫作提綱。
3.寫作教學要注重寫作過程的指導
參與體驗之后,學生形成的是感性的、粗淺的第一經驗,但要將這些體驗的結果轉化為文字表達并不是順理成章的,需要教學予以輔助。教師教學的意義就在于搭建“支架”,輔助轉化過程順利暢達,幫助學生化難為易,才能讓學生真正樂于動筆。
在分析了學生寫作現狀之后,我首先立足于地域特色創設真實的情境,激發學生表達的欲望,再給予其不同的幫助,搭建一個支架,如在“人物刻畫篇”幫助學生確立寫作中心、選材,通過例文提供動作描寫和側面烘托的方法,讓學生很容易從現有水平提升到更高水平。
研究仍在繼續,立足地域特色創設有效的習作任務情境,開發主題系列活動作文,慢慢地將學生由“寫作人”轉為“交流人”,將教學目標轉變為“交流目的”,將完成寫作任務變成與生活緊密相關的傾訴與表達,相信師生都會慢慢喜歡上寫作的。
參考文獻:
[1]王榮生.寫作教學教什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2]葉黎明.寫作教學內容新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