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榮軍
一、引言
實踐教育實際上是當前各類院校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過程當中一項重要的手段。實際上,對于學生而言,他們只有提高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才能夠真正為其獲得職業技能,這實際上是各類院校在開展日常教育過程中的一項核心制度。在學生的實踐能力培訓過程當中,實訓基地實際上對學生的全面培養有著重要的價值和意義,實訓基地能夠讓學生在特定行業范圍內進行實踐,并且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相關的職業技能,這實際上是各類院校所需要配備的一項基本的硬件設施。因此,實訓中心在辦學質量上的高低,實際也決定了相關院校在教學質量方面的好壞。各類院校對實訓基地的進一步建設與完善,是當前院校教育的關鍵所在,因而,只有提供更加高水平的實踐基地,才能夠進一步地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
二、建立區域共享型實訓基地的價值
當前各類院校當中的實訓基地,在建設的過程中,沒有形成一種科學的資源共享機制,每一個院校的實訓基地實際上都是各自為戰,這樣的一種建設和運行模式,實際上是缺乏共享性、開放性的。當前已經進入到共享經濟的時代,學校只有將資源共享,才能夠讓各種實訓基地的教學資源處在于流動之中,真正發揮實訓基地的教學資源調動的積極作用,發揮出實訓基地應有的價值。區域共享型實訓基地建設的理念,打破了傳統實訓基地獨立建設與獨立使用的建設運行模式,這是具備鮮明的時代特色的。
實訓基地應該吸納更多新的技術,特別是先進的職業技術,通過這種方式來進一步共享自身的教學資源。實訓資源共享下的實訓基地,實際上應該也是一種功能更加齊全、管理更為科學的高水平實訓基地。
建設區域共享型的實訓基地,實際上可以避免各個院校之間的重復建設,能節約大量的教學資源,能夠提高學院設備的利用率。很多院校的實訓基地是封閉運行的,這樣的方式實際上是浪費了大量的教學資源,不利于資源之間的互相流動和共享。建設區域共享型的實訓基地,可以進一步推動院校之間的合作,形成一種深化合作的機制,從而讓實訓基地的建設更加節約,更能將教學資源集中到一起,形成一種優勢集聚的效應;讓設備的先進性及功能的齊全性同時具備,形成更加鮮明的特色,形成一種產學研結合的共享型實訓基地發展模式。
建設區域共享型的實訓基地,實際上對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特別是打造區域經濟共享型發展的重要基地等方面,有著重要的意義。通過院校之間的人才優勢與設備優勢的互相交流,與這種以資源集聚的方式,能夠更進一步地體現出開放辦學的理念,輻射周邊的中小企業和院校,實現區域型的資源共享。這樣,實訓基地才能真正為區域共享型經濟貢獻出自身的力量,特別是提高院校對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綜合能力。
此外,建設區域共享型的實訓基地,能夠為相關的企業培訓出相應的高技能人才,這實際上是一種成熟的行業培訓模式。各類院校通過建設無縫小型的實訓基地,相關的優質師資力量可以互相調動,從而提高行業與企業的綜合能力,打造一支有著更良好整體素質和技能水平的人才隊伍,這樣才能提高相關院校服務社會與地方的綜合能力,這也是實訓基地社會職責與社會能力的一種體現。
綜合上述,建設區域共享型的實訓基地,對于社會以及院校的發展,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價值。通過這種方式來提高各類院校的實訓培訓能力,特別是從多個方面使實訓資源真正的集聚在一起,發揮出實訓資源及應有的作用。因此,區域共享型的實訓基地,將會是未來實訓基地發展的重要模式和重要方向,各類院校需要在實踐當中探索更加成熟的模式,以此讓區域共享型的實訓基地更加持久地地發展下去。
三、區域共享型實訓基地的建設策略
各類院校的實訓基地應該投入一定的資金以及場所,通過打造更加完善的基礎實訓以及相關專業實訓的課程,以此提升學生的綜合技能方面。綜合型的實訓基地要體現區域共享的理念,就需要在基礎實訓以及綜合技能訓練方面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特別是聘請優秀的教師,以更加良好的教學模式,幫助學生提高其綜合實踐能力。而在設備方面,應該考慮區域共享實訓基地的培訓實際,引進一些精細化設備,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能夠操作到高精設備,這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有著重要的意義。
區域共享型的實訓基地在建設的過程當中,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鮮明特色:
第一,區域共享型的實訓基地,首先是共同建設的特征。區域共享型的實訓基地,應該是以政府為主導的單位,通過相關行業的支持,以相關院校作為主要的教學載體的一種互動共建模式。政府與相關行業應該分別立項,通過聯系相關院校共同投資,形成區域共享型的實訓培訓機制。這樣行業在實訓培養方面就更有針對性,開發相關的實訓基地建設規劃,形成更加具備實踐性的實訓基地建設項目。院校與企業之間應該共同確定實訓基地的建設規劃,通過共同開發的方式,推進實訓基地的共享發展模式。實訓基地中的實訓室,應該按照企業的車間形式進行建造,并且按照區域共享的理念,對實訓基地進一步優化。實訓基地應該為行業以及周邊的企業在技術研究與開發方面提供一定的支持。實訓基地的設備應該是技術含量相對高的生產型設備,從而通過這種方式來提高實訓基地本身的實踐應用性。
第二,區域共享型的實訓基地應該具備共享的特征。共享,實際上是一種區域性共享的機制,行業以及周邊的企業應該通過實訓基地獲得更加優質的技能培訓服務。因為企業員工在綜合素質上的提升,也離不開通過實訓基地的培養來進行進一步的完善,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考慮到企業在綜合素質培訓方面的效果,以此來提高實訓基地的針對性。而且,實訓基地的進一步建設,還應該考慮到對周邊企業的服務功能,通過提高周邊企業的輻射能力,以此來提高實訓基地的區域共享特征。所以,區域共享型的實訓基地應該從培訓項目方面多方著手,提供更加豐富和多元化的培訓項目,以此來提高實訓基地對周邊產業鏈的影響力。
第三,區域共享型的實訓基地,應該具備共贏的特征。院校通過建立實訓基地的市場化運作模式,這樣才能實現實訓基地的資源自由流動。院校還要避免實訓基地中的資源出現閉塞,進一步提高實訓基地本身的競爭能力。區域共享型的實訓基地,應該是資源可以自由地流動,并且對優質的資源起到集聚的效應,這樣就需要各類院校在日常的調整過程中,提高實訓基地資源的服務功能,讓實訓基地成為各種資源的共享中心。通過這種方式,能夠讓區域共享型的學生基地具備共贏的特點,讓政府和企業都能通過院校的學生基地獲得各自所需,這也是這種共享型實訓基地的發展方向。
四、區域共享型實訓基地的核心實踐模式
第一,構建區域共享型實訓基地的核心模式,就是政府應該主動地主導和扶持,以行業的參與為主調,進一步將院校的實訓基地作為主要的載體與平臺。院校在構建區域共享型的實訓基地的時候,應該考慮到學生基地本身的行業針對性,提高實訓基地和企業之間的“血緣關系”,讓實訓基地能夠發揮促進行業發展的作用。無論是中央財政專項支持的實訓基地,還是地方財政支持的實訓基地,都應該考慮到行業的實際需求,通過提高實訓基地本身的培訓針對性,利用師資和實踐條件上的優勢,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技術服務,以這種方式來提高人才培訓服務的效率,或者是通過實訓基地提供技術支持的方式來提高企業相關人員的管理與技術能力,從而讓實訓基地真正發揮服務區域共享的功能。
第二,區域共享型的實訓基地,應該側重于校企合作、共建共享的開放合作模式。在與區域共享型的實訓基地當中,無論是校內的實訓基地,還是校外的實訓基地,都應該緊密地根據行業的崗位職業技能需求,進一步地推動校企之間的參與以及合作。院校在區域共享型的實訓基地建設過程當中,應該緊密地結合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以這種方式讓學生在實訓基地里完成基本的技能培訓以及綜合技能的培訓。學生的職業能力的訓練,應該是部分在校內實訓基地當中實現的,另一部分則是在校外的實訓基地,特別是企業工作崗位進行的實際操作培訓。學校通過與企業之間的深度合作,提高學生對工程實踐性較強課程的參與程度,讓學生參與力所能及的工程項目,體驗實際的工作環境,也可以為企業創造經濟上的效益,這實際上是一種訂單式的人才培養模式。
第三,對于共享型的實訓基地而言,更需要在院校當中引進企業,特別是行業內的管理文化以及理念,這樣才能推動區域共享型實訓基地朝著企業管理模式發展。區域共享型的實訓基地,應該是實驗員與學生共同管理,教師在工作的過程中起到指導與指揮的作用,而學生應參與到實訓基地的各個實訓室的養護管理工作中,院校通過實施這種師生配合管理的模式,能夠讓實訓基地實現全天候的開放。校內的共享型實訓基地,應該嚴格執行人力資源統一調配與管理,設置實際的工作崗位,不斷根據實際調整學生的工作崗位,嚴格把好用人關。在這一基礎上,院校應該選拔更加優秀的學生組成義務技術服務小組,參與到共享型實訓基地的日常養護工作中。這種方式可以結合院校以及區域行業的實際狀況,以勤工助學技術服務點作為主要的方法,提高實訓基地的日常管理工作效率。
五、結語
從當前實訓基地的建設狀況來看,雖然各類院校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很多學生基地實際上由于經費不足,特別是基礎條件比較差,運行的模式比較機械化,這些都導致沒有真正發揮出應有的作用。所以如何進一步完善當前實訓基地的基本建設,就成了當前推動院校教育的一個重要的節點。
參考文獻:
[1]申屠江平.高職院校建設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的思考[J].職教論壇,2010(9):59-62.
[2]翟志華.高職院校實訓基地建設與可持續發展探討[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4(6):229-232.
[3]童衛軍.高職院校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與運行機制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11(7):86-87.
[4]李 凱.職業院校專業實訓基地建設若干問題的思考[J].職業技術教育,2015(20):54-56.
[5]劉 佳,李桂花.職業院校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的研究與思考[J].中學課程資源,2011(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