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玲
閱讀是幼兒成長的主要精神食糧,是幼兒獲取精神享受和思想力量的重要渠道之一。而親子閱讀以其溫馨生動的閱讀形式,在幼兒的成長時期發揮著重要作用,是開啟幼兒閱讀興趣之門的鑰匙。那么我們應該如何以親子閱讀為媒,給孩子一雙求真、求善、求美的眼睛呢?經過多年的教育實踐,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選擇適宜的讀物,實現親子閱讀活動課程化
親子閱讀不僅僅可以發生在家庭里,還可以介入教師的力量,將其融入幼兒園教育中,豐富幼兒園課程資源,給幼兒一雙求真、求善、求美的眼睛。福建省永安市實驗幼兒園(以下簡稱“我園”)作為親子特色園,特別注重家長在教育中的作用。因此,親子閱讀活動作為親子互動方式之一,我們將它視為一項必不可少的特色項目納入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此外,我們依據每個年齡段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為家長推薦了一系列符合幼兒成長與認知規律的讀物,即涵括親情、友情、生命、智慧、幽默、勇敢等多種主題和繪畫風格的圖畫書。這些圖畫書具有層次性,能給親子閱讀提供三個層面的閱讀樂趣,分別是幼兒看圖、家長看文字、家長與幼兒共同閱讀圖文。通過閱讀這些讀物,我們發現,這種彼此彰顯著不同個性需求,又充滿著互動的閱讀,能與幼兒的心靈直接對話,讓幼兒欲罷不能。
親子閱讀課程化需要教師的精心策劃與組織。在每次教學活動前,無論是閱讀區,還是美工區與表演區,我們都按照教學活動內容,有目的地創設各個區角,精心準備區角里的材料,實現區域游戲與閱讀主題的互相關聯,讓主題閱讀在各個區域里競相綻放。例如,在開展閱讀活動“爺爺一定有辦法”時,我們在表演區投放了各式頭飾,幼兒可根據自己的想象與對故事的理解,進行自主創編與自由表演。再如,在開展閱讀活動“我不是完美的小孩”時,我們在美工區里投放了豐富的操作材料,讓幼兒自己設計喜歡的衣服、帽子、鞋子,在表演區搭好簡易的舞臺,讓幼兒穿著自己設計的衣服進行模特表演。這一系列圍繞主題閱讀的區域活動都大大提高了幼兒的閱讀興趣。
二、積極挖掘家長資源,實現親子閱讀活動實效化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家庭、幼兒園和社會應共同努力,為幼兒創設溫暖、關愛、平等的家庭和集體生活氛圍,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師生關系和同伴關系,讓幼兒在積極健康的人際關系中獲得安全感和信任感,發展自信和自尊,在良好的社會環境及文化的熏陶中學會遵守規則,形成基本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可見,家長在教育事業中所扮演的角色至關重要,是不可缺失的一方力量。親子閱讀活動同樣需要得到廣大家長的鼎力配合,協同教師完成親子閱讀計劃。因此,親子閱讀活動的實質成效如何,不僅僅取決于教師所制訂的閱讀計劃,更取決于家長的素質與配合程度。比如,家長是否理解親子閱讀活動所蘊含的教育意義,是否認可親子閱讀這一教育形式,是否具有良好的閱讀與引導能力,是否有適宜的閱讀技巧,等等,這些因素都能對親子閱讀活動的成果產生重要影響。為此,獲得有利的家長資源顯得尤為關鍵。
為了最大限度地發揮出家長的力量,活動前期,我們通過家長會、QQ群、微信群、家教園地、知識講座等多種宣傳形式獲取家長的理解與支持,從而充分調動起家長對親子閱讀活動的興趣與認可。在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我園還積極開展家長專題演講、《讓書香滿溢純真的童年》征文比賽等一系列宣傳與指導活動,為家長排難解疑,為親子閱讀提供可借鑒的理念和方法。在集體交流活動中,家長們各抒己見,觀念相互碰撞,從而更好地理解幼兒,理解其在閱讀中所遇到的困惑,一起尋求問題的最優解決方法。同時,我們還會不定期地組織開展主題性親子閱讀活動,拋出一個個值得探討的閱讀內容,讓他們共同去探索發現,共同記錄,開拓思路。此外,我們還會組織個性化親子閱讀活動,讓家長在“故事媽媽”等活動中,與幼兒進行角色互換,從中重新審視自己在幼兒心目中的形象。我們還十分重視發揮家委會成員的能動性,加強教師與家委會成員的溝通與協作,讓家委牽頭,動員每個家庭愛心捐書,建立班級圖書館,供全班幼兒和家長自由借閱,共同分享閱讀的樂趣,實現了資源的有效共享。
三、創設適宜閱讀環境,實現親子閱讀活動常態化
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的身心發展。”要想讓幼兒認為讀書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并從此喜歡上閱讀,需要我們讓幼兒處在一個較為舒適的環境中沉浸于閱讀。在每個幼兒的心里,都有一個自己認為最舒適的環境,這種環境不只是硬件設施,更重要的是心理環境,一個能讓幼兒覺得輕松自由的環境。在親子閱讀中,這種環境需要家長聽從幼兒的內心需要,幫忙營造。如果能讓幼兒在一個充滿書聲、笑聲的和諧家庭氛圍中投入閱讀,無疑能為幼兒提供一個人格健康發展的良好條件。
四、家園道德行為一致,實現親子閱讀理念生活化
學前期是兒童健全人格發展的重要階段。有研究表明,體貼、溫暖的家庭、學校環境能促進兒童獨立、成熟、友好、自主和自控等人格特征的發展。因此,探索創建一個具有和諧氛圍的環境顯得尤為重要。我們試圖通過親子閱讀這種“自然而真實”的道德情境,調動幼兒相應的情緒情感,喚起其情感共鳴,引起其身心和活動的變化,讓兒童懷著強烈的體驗意識體驗特定活動和情境下的道德意蘊。我們融通幼兒在閱讀中的各種關系,讓幼兒在閱讀體驗中建立積極情感與對書的親密感,感受閱讀世界中關于自然和社會的真、善、美,從而為兒童健全人格的發展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礎和認知基礎。
以一個真實閱讀故事為例。在“爸爸媽媽我愛你”繪本閱讀活動中,每天放學前,教師都會叮嚀幼兒,讓他們回家后幫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第二天幼兒需要向教師匯報完成情況。“我給爸爸澆花了”“我幫媽媽擺碗筷了”……然后,教師引導幼兒進行討論:誰做得最好?同時,我們還要求全體幼兒都做到以下一些基本的道德行為:對人要有禮貌,尊敬老人;體諒父母,不惹父母親生氣,每天都幫父母親做點力所能及的家務事;團結友愛,學會與同伴分享,學會禮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同時,教師和家長應以身作則,用行動感染幼兒,讓幼兒在耳濡目染里慢慢學習,把愛勞動的思想根植于幼兒的內心。
對于幼兒而言,親子閱讀無疑是最佳的閱讀方式,它用非說教的方式,在潛移默化中讓幼兒成為有深厚文化底蘊、健全人格的新時代人才。同時,親子閱讀也是父母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的絕佳機會,幫助父母找到了最佳的角色扮演載體,使其有了成功的角色體驗感,增強了父母責任意識和教育的愉悅感,進而鞏固了平等的親子對話關系。如果進行得當,親子閱讀將會是一個雙贏的局面,一個互相成長的心靈之旅。
參考文獻:
[1]周 兢.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設計與組織[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2]梅子涵.童年書——圖畫書的兒童文學[M].上海:明天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