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湘梅 曹穎
多年來,我國課堂教學改革由關注發展智力的知識課堂教學研究逐步轉向關注生命、價值和學習方式的課堂教學改革研究。隨著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的發展,信息技術支撐下的課堂教學創新研究與改革實踐之間的互動與日俱增,為改善課堂教學注入了全新的動力。近年來, MOOC、SPOC等新型課堂教學模式憑借顛覆傳統的全新理念在教育領域備受青睞。但是,由于學生高職學習的動力不足,學習能力低下,教師要實施完全的翻轉教學有相當大的困難。作為這些教學模式的上位概念——混合式教學,能根據教學內容、學生特點進行線上、線下的有機整合,以達到付出最小代價取得最大效益的效果。
一、研究背景
1.高職課堂教學存在諸多問題
高等職業教育注重培養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在使學生具備必要的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更側重于實際應用,并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與人溝通合作、共事能力等職業素養。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教師也在探索如何為學生提供多種學習方法和學習途徑,讓他們學會探索和思考,進一步鍛煉和掌握工作技能。但現狀不容樂觀,仍面臨諸多挑戰,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仍然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高職院校雖逐步重視增加實踐課時,但有時由于經費、場地、設備等條件的限制,學生真正動手實操的機會仍不能滿足教學需求。二是教學方式單一,當前的課堂教學方式還是普遍采用講授的方式,輔以PPT的動態展示,學生自主探究的機會不多,而且被動的獲取還會打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三是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需求脫節。由于經濟發展,很多行業、企業對人才的需求發生了變化,而學校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還停留在老一套上,兩者的脫節讓學生“學無所用”,又豈能指望學生樂意學、用心學呢?
2.基于微視頻的混合式教學的優勢
微視頻作為一種新生的學習資源,較傳統網絡資源具有目標明確,短小精悍,便于上傳和下載,支持多終端播放,支持隨時隨地觀看;交互性強,可依托平臺進行單向、雙向甚至多向的互動交流等特點。因此,該模式更能支持學習者在信息技術環境下進行泛在學習。而混合式教學則是聚集于將線上學習和線下學習結合起來,充分結合傳統學習方式和E-learning的優勢,既發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引導、啟發、監控作用,又為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提供充足的發揮空間。
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將微視頻作為混合式教學中線上學習的核心資源、線下學習的輔助資源,實現兩者的有機整合,不僅能將細化的知識點靈活組合,設計出更契合學生需求的教學方式,編制出適應行業、企業需求的教學內容,還能充分發揮視頻、音頻等媒體技術優勢,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利于學生利用碎片化時間,自定步調地開展正式、非正式的學習。同時,混合式教學保證了教師線下課堂教學對學生的監督和管理,更加契合高職學生的學習依賴性強的特點。
二、研究設計與實施
(一)研究目的
探討基于微視頻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在高職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性及應注意的問題。
(二)研究方法
(1)實證研究。以“紡織品檢測技術”這門課程為例,實施基于微視頻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教學,在研究過程中搜集數據并進行分析,得出相關結論。
(2)問卷調查法。
(3)運用問卷調查法了解學生對新模式的認可程度、學習興趣的變化、對學習方式安排的認可度等。
(三)研究對象
本研究選用“紡織品檢測技術”這門課程,總學時64學時,其中理論34學時,課內實踐30學時,通過對該課程的學習,學生應該掌握棉、毛、絲、麻、化纖織物的內存質量與外觀質量的指標項目,熟悉檢測這些質量指標項目的現行標準、技術及測試儀器,能綜合評定織物等級;所授對象為嘉興職業技術學院紡織與藝術設計分院紡織151班30名學生。
(四)技術工具
本研究除了BB網絡教學平臺的支撐,微視頻的拍攝和制作還主要依靠學院錄播教室和Premiere軟件完成。
(五)基于微視頻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施
本研究將整個教學模式分為微視頻資源設計與制作、基于微視頻的線上學習和基于微視頻的線下教學三部分。線上學習和線下教學以微視頻為紐帶,實現課前、課中、課后的隨機嵌入,隨時混合。同時線下教學又通過“學—教”匯報產生微視頻,豐富學習資源。學生不僅是學習者,亦成為教學資源的開發者,從而充分發揮自身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1.微視頻的設計制作
根據課程理論與實踐并重的要求,將需制作成微視頻的課程知識點分為事實性知識、方法性知識兩大類別。事實性知識采用以大字體文本畫面加畫外音的方式呈現,相比于教師講解畫面,學生有更多的時間看清文字的表述并可以選擇難點進行重點解讀,深入思考;方法性知識側重做中學,采用大特寫的畫面體現操作過程和細節,輔以講解說明,避免語言描述的抽象性。
2.課前基于微視頻的學習和互動
首先,教師提前一周將錄好的微視頻、課件以及相關學習要求發布到學習平臺上,并通知學生提前開展學習,完成相應的任務,讓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知識點進行初步的自主建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對微視頻進行點評,提出個性化的需求,教師對學生的任務完成情況進行統計、歸納、總結,為線下課堂教學做準備。
3.基于模塊的課堂教學
教師在課堂面授時,針對學生在平臺學習任務中存在的問題,進行重點講解或演示,同時為更好地幫助學生完成知識的內化和遷移,應以小組任務形式讓學生進行學習,并進行搶答積分、全班分享匯報等多種形式來檢驗學習效果。其中,表現優秀的小組經編輯后上傳到學習平臺,將他們學習的視頻變成教學資源的一部分,體現教學資源的師生共建。
4.課后作業和測試
根據相關模塊學習的需要,課后學生在學習平臺上完成、提交課后作業和部分測試,開展在線的學習評價。
三、實施結果與反思
一學期的課程教學實踐結束后,我們對紡織151班的30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目的是了解學生對基于微視頻的混合式課堂教學的態度、使用感受、改進建議等,并為該教學方法在高職院校應用的可行性提供依據。問卷圍繞學生對教學模式的認可度、資源活動的安排、學習收獲和建議三個主題進行,以程度描述和多項選擇的方式讓學生作答。本次調查發放問卷30份,回收30份,其中有效問卷30份。問卷調查統計結果如下表所示:
從學生對混合式教學模式的認可度和使用意愿來看(1~4題),有60%的學生還是對“課堂學習+在線學習”的混合式教學表示喜歡和愿意繼續接受,而且有64%的學生認為這種教學方式有效地促進了課程的學習,但仍有19%的學生表示反對和不適應。
從學習資源和活動的安排在線(第5~8題)來看,具有在線測試和及時反饋的作業對學生的學習效果起到了積極作用,有71%的學生表示贊同,而最受學生喜愛的教學活動是小組協作,其次是討論交流,分別占了34%和22%,說明學生有很強的自主意識,希望教師給予更多的自主學習機會。在學習資源方面,有41%的學生認為對自己學習幫助最大的是微視頻資源,可見形象、動態的微視頻資源仍然應該是線上學習的主要學習資源,其更能讓學生接受知識,教師要重視微視頻的設計與制作,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從收獲和建議(9~12題)來看,有88%的學生認為最大的收獲是掌握了知識,同時自主學習能力、探究學習能力、計算機能力分別有67%、63%和54%的學生選擇,這說明混合式教學模式不僅能促進學生對課程知識的學習, 還能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從第10題可見,學生認為學習過程中影響在線學習較大的因素是信息量太大和自我控制意識薄弱,分別有63%和54%的學生選擇,因此,教師對學習資源的設計要簡單明了,不能過于復雜。
綜合以上問卷調查結果數據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基于微視頻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是適用于理論和實踐并重的高職課堂教學的。
四、小結與展望
基于微視頻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就是通過微視頻把課堂教學和線上教學有機地整合起來,既滿足學生個性化自主學習的需求,又不失對整個教學的有效監管,得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該模式在“紡織品檢測技術”課程中進行了實證研究,是其在高職課堂教學中一次有益的嘗試。從實施效果看,該教學模式在高職課堂教學中具有一定的適用性。對于理論知識的學習,學生可以隨時訪問學習平臺,自定步調,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時間,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同時,線上、線下的交流討論也有利于思辨能力的提升。對于技能操作類的知識,學生通過微視頻的展示,可反復觀看操作細節,突破場地、設備等操作條件的限制。但是混合式教學模式也對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比如微視頻的設計與制作、有效的學習活動組織、學生的考核等,還需教師進一步探討和研究。
參考文獻:
[1]陳會源.基于微視頻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5.
[2]趙呈領,徐晶晶,劉清堂.基于微視頻資源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設計與應用探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4(12):70-76.
[3]周湘梅.基于微視頻的高職課堂混合式教學模式探討[J].教師,2017(15):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