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燕
1.借助信息技術簡化教學內容
我們都知道初中數學課程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對初中生的抽象邏輯思維提出了挑戰。初中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在學習數學知識時難免存在一定困惑,久而久之對數學學習就提不起興趣。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引入信息技術,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具體形象化,達到數形結合的目的,當學生看到抽象的數學知識也能變得形象化,自然會提起學習興趣。比如,我在教學《全等三角形》這部分內容時,意識到這部分內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難以通過單純的口頭講解使學生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學生也難以通過我的講述明白全等三角形的含義和相關性質;這對他們的后繼學習會形成不利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我引入了信息技術,利用多媒體先為學生展示幾組不同的三角形,每個三角形都標注三條邊的邊長和三個角的度數。我利用FlASH技術讓學生慢慢看到這幾組三角形是如何變成三條邊相同、三個角相同的三角形的。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將靜態的教學內容變得動態化,使學生親眼看到全等三角形的形成,這時,我再為學生介紹全等三角形的含義與性質,促使學生非常容易理解。最后,我出示了幾道練習題讓學生完成,幫助學生鞏固學習知識,獲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2.借助信息技術拓展學習渠道
瑞士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長期從事兒童智力研究,并在此基礎上創立了建構主義理論。皮亞杰認為,不管是兒童還是成人,對客觀世界的認識主要取決于自身已有的認知結構,即個體已有的關于自然和社會的認知框架。換言之,人們的認識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的。人們還通過同化與順應過程,推動認知結構的不斷解構、重構與發展。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的任務就是根據學生的學習經驗,為學生提供合適的條件,幫助學生主動建構知識。信息技術的引入,可以為學生創設這樣的條件氛圍。比如,以教學《勾股定理》這部分內容為例,我考慮到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術,具備了一些信息素養,布置學生在課后利用計算機查找關于勾股定理的含義、性質和運算法則,并推導勾股定理的求證過程,這樣的任務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主體性,他們利用電腦查找資料、整理資料,基本上能掌握這部分內容。之后,我還在班級QQ群中布置了一道關于勾股定理的題目,讓學生進行思考,并進行在線討論,這樣的教學方式對學生而言是非常新鮮的,同時也具有一定的挑戰性,使他們更能理解勾股定理的相關內容。
3.借助信息技術培養數學情感
初中生不僅要掌握數學知識,還要形成數學情感,善于用數學思維去思考問題,感受數學是活生生的知識,而不局限在教材中。換言之,初中數學教師要努力培養初中生的數學價值觀,促進初中生的全面發展。在講解《數據的收集、整理與描述》這章中的“統計調查”這部分內容時,我利用信息技術在課堂上播放了一段關于生態環境遭受破壞的視頻:隨著生產技術的不斷進步,人們的生產經營活動越來越多,這雖然給人類增加了物質財富,但是導致生態環境遭受了很大的損害。酸雨不斷、水土流失、泥石流頻發……這些問題直接反映了人類的大肆侵略已經引起了大自然的報復,這是我們人類必須面對的重要問題。學生們通過視頻親眼看到這些觸目驚心的案例,感受到了自然界遭受破壞所造成的嚴重后果,被深深震撼。有了這樣的情感鋪墊后,我引入了本節課的內容,為學生介紹了幾種比較容易操作、通俗易懂的統計方法,讓他們利用課后時間統計自己家中每天丟掉的垃圾袋數量。在這樣的任務下,學生們開始借助各種統計方法收集數據、整理數據,得出自己的調查結果。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一方面感受到統計方法的實用性,另一方面感受到垃圾隨機丟棄所帶來的危害性,進而建立起保護環境的情感。培養初中生數學核心素養的目標就在無形中完成了。
如今,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已經滲透到社會各個領域中,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與時俱進,將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有機結合,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降低他們的學習難度,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學習的趣味性,為他們更好地學習數學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王彩寧.現代信息技術在中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延吉:延邊大學,2013.
[2]劉來春.論信息技術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下旬刊),2012(5):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