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瓊 王 芳 何 婧
[本文系自治區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業務經費資助項目“提升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的對策與途徑研究”(KY2015080,KYGY2016103);新疆農業科學院青年基金項目“科技期刊對科技進步與自主創新的支撐作用研究”(xjnkq-2016016);新疆農業科學院青年基金項目“科技期刊微信公眾號實踐模式研究——以《新疆農業科學》為例”(xjnkq-2017017);中國高??萍计诳芯繒椖俊疤嵘褡孱惛咝?萍计诳绊懥Φ膶Σ吲c途徑研究”(MGKJQY1617)]
科技論文數量,既是高校和科研機構科研績效的一種反映,又是各類研究項目的重要產出指標之一。因此,對科技論文數量的統計與分析,不僅可以判斷科研機構和高校的發展趨勢,而且可以進一步了解科研機構和高校的科技水平以及科技人員的專長、能力和分布情況,從一個側面反映科研機構和高??萍及l展水平與動向的一個方面,可作為科研管理部門決策和規劃的參考依據[1]。
來源于《新疆農業科學》2012—2016年刊登的全部論文。
采用文獻計量學、數理統計和數值比較的統計分析方法,對《新疆農業科學》2012—2016年刊登的全部論文數的主要機構及比例、主要學科及比例、通訊作者檔次及比例;基金論文層次及比例等進行統計與分析。對新疆主要涉農高校和研究機構(例如新疆農業大學、新疆農業科學院、石河子大學、新疆林科院等)論文進行統計分析。對新疆權威的綜合性農業科研機構新疆農業科學院各研究的論文數量及比例進行統計和分析,對新疆權威的綜合性農業高校新疆農業大學各學院的論文數量及比例進行統計和分析等。將統計與分析的數據做柱形圖。
研究表明,2012—2016年《新疆農業科學》共刊登論文1701篇,最高年份是2012年362篇,最低年份是2016年306篇,平均340篇。2016年篇數減少的原因主要是為了擴大國際化影響力,期刊排版增加了雙語配備項目,從目次中英文編排、正文的編排格式、封面格式和版權頁的中英文對照等方面不斷創新。封面添加國際通用的刊名識別代碼CODEN編碼;版權頁條目實行中英文對照,目次為中英文對照?!罢焙汀耙浴眱刹糠钟蛇^去的報道性摘要改為指示性加引導詞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引言”部分由過去的籠統性報道改為4項具體標準的撰寫方式,包括研究意義、前人研究進展、本研究切入點、擬解決的關鍵問題,使得正文編排格式更加精練到位,更加符合期刊國際化的編排標準。
頂尖科技機構和高校刊登論文的數量和比例是提高期刊文章影響力和水平的重要舉措和主要措施。近五年,《新疆農業科學》充分發揮省級農業科技期刊作為展示區域農業科研最新成果、科研動態的平臺和窗口作用,著重增加了新疆主要涉農科研機構和高校的刊登比例。其中,新疆農業大學共刊登615篇,占36.15%,排第一;新疆農業科學院381篇,占22.39,排第二;石河子大學235篇,占13.91,排第三(見表1、圖1、圖2)。這使得《新疆農業科學》不僅是本區域科研新成果、新技術、新產品的展示平臺,而且成為反映區域內各個科研機構和大專院校從事農業科研工作進展、動態和創新能力的信息平臺,可客觀反映和展現農業科研團隊和個人的研究方向、科研動態、科研產出和綜合研究實力,從而為科研機構的管理部門更好地了解本單位科研團隊和個人的研究動態、研究實力和開展績效評價提供了依據。
1.新疆農業大學刊登論文的數量及比例。研究表明,2012—2016年新疆農業大學共刊登論文共計615篇,林學與園藝學院刊登138篇,占論文總數的22.42%,列第一;農學院刊登118篇,占論文總數的19.18%,列第二;動物科學學院刊登108篇,占論文總數的17.56%,列第三;草業與環境科學學院刊登93篇,占論文總數的15.93%,列第四;食品科學與藥學學院50篇,占論文總數的8.13%,排第五;動物醫學學院45篇,占論文總數的7.31%,排第六(見表2、圖3、圖4)。林學與園藝學院、農學院、草業與環境科學學院、動物科學學院、食品學院、動醫學院發文數較多,新疆農業大學的這些學院相關學院科研工作活躍,科研綜合實力和水平較高,優勢比較突出,發表的論文學術水平較高,尤其是反映新疆特色學科林果、作物、畜牧等方面,提高了《新疆農業科學》反映干旱和半干旱大農業特色水平[2-5]。

表1:2012—2016年《新疆農業科學》刊登論文主要機構數量及比例

圖1:2012—2016年《新疆農業科學》刊登論文主要機構數量

圖2: 2012—2016年《新疆農業科學》刊登論文主要機構數量比例(%)

表2:2012—2016年《新疆農業科學》發表新疆農業大學主要學院論文數量及比例

圖3:2012—2016年《新疆農業科學》刊登新疆農業大學主要學院論文數量

圖4:2012—2016年《新疆農業科學》刊登新疆農業大學主要學院論文比例
2.新疆農業科學院刊登論文的數量及比例。信息統計表明,2012—2016新疆農科院共計刊登科技論文381篇,從研究所的分布來看,園藝所64篇排第一,占論文總數的16.79%;土肥所49篇排第二,占論文總數的14.96%;植保所為49篇,排第三,占論文總數的12.86%;經作所為32篇,排第四,占8.39%;微生物所30篇,占論文總數7.87%,排第五;糧作所28篇,排第六,占7.34%(見表3、圖5、圖6)。

表3:2012—2016年《新疆農業科學》刊登新疆農業科學院主要研究所論文數量及比例

圖5:2012—2016年《新疆農業科學》刊登新疆農業科學院主要研究所論文數量

圖6:2012—2016年《新疆農業科學》刊登新疆農業科學院主要研究所論文比例
新疆農科院科研論文發表數量較高的研究所主要有園藝所、土肥所、植保所、經作所、微生物所、糧作所均保持了穩定的發展態勢,這些研究所科研工作比較活躍,項目研究取得的階段性成果較多,研究團隊科研創新、交流能力較強,發表論文數多對反映《新疆農業科學》區域特色學科成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2-5]。
據統計,2012—2016年《新疆農業科學》刊登論文數量前10個學科分別是:林學與園藝(340篇,占19.98%)、作物栽培與育種(274篇,占16.10%)、畜牧獸醫(221篇,占12.99%)、植物保護(194篇,占11.40%)、草業與環境(137篇,占8.05%)、土壤肥料(121篇,占7.11%)、生命科學(105篇,占6.17%)、農產品加工(71篇,占4.17%)、微生物(68篇,占3.99%)和農業機械(45篇,占2.65%)。十個學科共發表論文1576篇,占總發表論文總數1701篇的92.65%,其中排名第一的林學與園藝,占論文總數19.98%(見表4、圖7、圖8)。上述學科相對發展較快,屬于我區優勢學科[2-5]。這些措施的應用,使《新疆農業科學》刊登的論文更突出了新疆地域特色和重點學科。

表4:2012—2016年《新疆農業科學》刊登論文主要學科與分布比例

草業與資環 土壤肥料 生命科學 農產品加工(食品科學) 微生物 農業機械數量(篇)比例(%)數量(篇)比例(%)數量(篇)比例(%)數量(篇)比例(%)數量(篇)比例(%)數量(篇)比例(%)45 12.43 16 4.41 35 9.66 17 4.69 19 5.24 4 1.10 28 8.25 21 6.19 20 5.89 12 3.53 11 3.24 6 1.76 22 6.41 32 9.32 17 4.95 16 4.66 10 2.91 21 6.12 17 4.84 23 6.55 14 3.98 13 3.70 13 3.70 8 2.27 25 8.16 29 9.47 19 6.20 13 4.24 15 4.9 6 1.96 137 8.05 121 7.11 105 6.17 71 4.17 68 3.99 45 2.65

圖7:2012—2016年《新疆農業科學》刊登論文主要學科數量

圖8:2012—2016年《新疆農業科學》刊登論文主要學科分布比例
研究期間,信息統計分析表明,2012—2016《新疆農業科學》科技論文來源統計分析:國家級項目論文1002篇,占全年總數的58.91%;省部級項目論文573篇,占全年總數33.68;地廳級項目論文126篇,占全年論文總數的7.41%。2012—2016年度國家級、省部級以上的基金總數為1575篇,占總刊登論文數的92.59%,表明本刊接近93%的論文來源于國家級、省部級以上基金項目(見表5,圖9)。

表5: 2012—2015年《新疆農業科學》刊登論文基金來源數量及比例

圖9: 2012—2016年《新疆農業科學》刊登論文基金來源數量
研究表明,2012—2016年《新疆農業科學》刊登的論文中,具有正高級職稱的通訊作者達1262人,占作者總數的74.19%,具有副高級職稱的371人,占作者總數21.81%,兩項合計:96.00%,較研究前的80%左右上升了15個百分點;年齡構成分析表明,年齡在40~50歲的通訊作者有794人,占作者總數的46.67%,年齡在50~60歲的通訊作者691人,占作者總數的40.92%,年齡在40~60歲地通訊作者1485人,占作者總數的87.59%;博士生導師591人,占作者總數的30.51%,碩士生導師584人,占作者總數的34.33%,具有碩導和博導身份的通訊作者占作者總數的64.84%(見表6、圖10~圖12)。
編輯部與研究項目主持人、學科帶頭人保持密切聯系,對重大基金項目加強約稿工作,組稿對象主要是新疆農業科學家。具體對象為:①省部級和國家級項目主持人;②學科帶頭人。以上人員均在科研第一線,其研究的課題處于學科前沿,他們具備寫出有較高創新和實用價值的學術論文的條件;有的學術造詣很深,并了解國內外本專業的發展狀況和最新科研成果,發表此類論文能提高編輯出版質量。

表6:2012—2016年《新疆農業科學》刊登論文通訊作者構成及比例

圖10:2012—2016年《新疆農業科學》刊登論文通訊作者職稱構成

圖11:2012—2016年《新疆農業科學》刊登論文通訊作者年齡構成

圖12:2012—2016年《新疆農業科學》刊登論文通訊作者構成
提高科技論文的數量和質量是提高期刊質量的根本。目前新疆高校和科研機構已采取多種措施來激勵科技人員增強競爭意識,多產優秀科技論文,并取得了很好效果。例如,新疆農業科學院和新疆農業大學等對科技人員發表都有不同層次的獎勵,并在績效考核中給予一定的分值,但各單位績效考核辦法不一,有的一刀切只對SCI給予重獎,其他論文獎勵較少,根據中國科協的相關文件精神,應該加大科技人員在國內核心期刊發表論文的獎勵力度,不斷提升國內中文核心期刊的學術質量。
新疆是我國干旱半干旱地區的代表,農業是新疆的優勢產業,要圍繞“四大基地”和“六大產業”,增加優勢學科論文的刊登比例著力反映區域特色,辦成精品科技期刊。
【參考文獻】
[1]盧怡,黃品全,張海寧.全國農林水產類高校學報科技論文數的統計分析與比較研究[J].浙江海洋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23(1):51-56.
[2]張瓊,王芳,何婧,等.2012—2015年《新疆農業科學》刊登科技論文計量指標分析研究[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6(4):31-37,50.
[3]張瓊,王芳,何婧,等.2012—2014年《新疆農業科學》刊登論文統計計量指標統計與分析研究[J].農業圖書情況學刊,2016,28(9):61-65.
[4]張瓊,王芳,程平,等.《新疆農業科學》2012年刊登科技論文與分析[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3,25(9):6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