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杰
摘要:自建國以來我國烈士陵園從無到有,從開始的少數發展到現在的大規模且日益完善。我國烈士陵園數量眾多,且安置范圍廣闊,烈士是人民要尊重的對象,也是時代精神的傳承。烈士陵園的建立也有助于推動我國紅色產業經濟的發展,有利于貫徹黨的思想、構建和諧社會,增加人民群眾對祖國的歸屬感,因此對于烈士陵園的保護和開發有著深遠的意義。
關鍵詞:烈士陵園 保護 開發
近年來,隨著國際形勢不斷變化,培養愛國主義情懷成為了時代發展的重要課題。中國近代史記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但是,更重要的是被資本主義帝國欺壓的歲月中,經過數十年的革命斗爭最終建立起了新中國。在這段黑暗時期涌現出了無數為祖國付出生命的烈士,面對革命先烈,人們能做的無非是緬懷,這也同樣是人民精神的支柱。在黨的領導下,發展紅色產業不只是單純的紀念先烈,也成了帶動貧困地區發展經濟的紐帶,因此,發展紅色產業保護烈士陵園具有發展國內經濟、開發思想教育的重要意義。
(一)標志性建筑
烈士陵園的開發多數是根據老一代人口述的標志性建筑或者一些資料的記載,根據發生在此建筑當時的歷史才可以確定是否可以建立烈士陵園。大部分城市烈士陵園的開發與保護已經相對完善,但是針對于某些農村地區,一些標志性的建筑物已經遭到了未知的破壞,使維修人員在還原現場時產生了極大的困難,因此當前烈士陵園在保護和開發方面正面臨著各種各樣的挑戰和壓力。
(二)陵園內容單一
大多數烈士陵園只是有著一個或多個烈士公墓以及一些標志性的建筑物,并沒有對烈士的歷史做出生動的記載。烈士陵園的場景大相徑庭,景致單調,讓前來參觀的人不能充分感受到當時肅穆的氛圍,這不利于愛國情懷的激發,也不足以引發參觀者內心的革命精神。
(三)宣傳力度不足
近年來雖然我國將紅色產業作為重點發展目標,不過就目前陵園知名度來看,參觀的人群遠遠不能滿足推動紅色革命地區經濟發展的要求,并且烈士陵園在興建時只是單一的建立,沒有把附近其他具有歷史文化紀念意義的地域聯系在一起,沒有把利于將烈士陵園的宣傳力度做到最大化。
(四)老一輩革命戰士墓地糾紛
烈士陵園墓中的先烈都是在戰爭時期去世的,但是同樣很多戰士依舊存在世上,所以針對于他們百年之后的墓地問題也有了不同的看法。戰士家屬則是認為應當將長輩的墓地安置在烈士陵園當中,供后世瞻仰,但是國家法律條文中并沒有規定現存的老革命戰士死后葬于烈士公墓,針對于這個問題戰士家屬以及原所屬單位難免產生意見。
隨著黨和政府對烈士陵園開發與保護的高度重視,紅色產業正在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作為烈士精神傳承的主體,更是激發中國人民愛國情懷的重要平臺,所以其開發與保護在社會各界都受到了極大的關注。隨著國民經濟的日益發展,對于烈士陵園的建設也步入了產業化階段,烈士陵園的建立也不只是單單的作為傳承精神,開發思想的作用,同樣也有了帶動地區發展的作用,所以開發與保護烈士陵園不只是起了懷舊的意義,也是時代的需求,針對于我國烈士陵園開發與保護的現狀提出了以下措施。
(一)保護好標志建筑物
烈士陵園的開發與建立永遠離不開保護,只有保護好文化遺產才能更好的開發烈士陵園,保護烈士陵園更是中華兒女每一個人應該肩負的使命與責任,每個人一定要盡心盡力。相關部門也應當大力宣傳文化遺傳的保護工作,讓每一個人民群眾重視起來,在管理方面,應當不斷的提高管理水平,增加管理人員的投入,對于破壞烈士陵園的人,應該出臺相應的制裁條款,加以懲處,起到“殺一儆百”的作用,使烈士陵園受到真正的保護。
(二)豐富烈士陵園內容
由于烈士陵園文化內容過于單一,很多烈士的歷史情況并沒有明確的標注,所以在規劃烈士陵園時,需要盡可能的還原歷史場景,形成教育基地,讓每一個參觀者感受到當時慘烈的氛圍以及革命先烈悍不畏死的精神,有助于增加人民對祖國的熱愛和歸屬感。規劃陵園時,也要考慮好周圍區域的情況,將周圍的文化可以與烈士陵園進行結合,形成紅色產業鏈,帶動當地經濟,這有助于推動國內紅色產業以及國內經濟的發展。
(三)加大宣傳力度
烈士精神的傳承所依靠的不只是單純的書本內容,影片內容。傳承和發揚烈士精神更是涉及到了社會的方方面面,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重要的組成部分。所以烈士陵園建設之后更需要進行大力的宣傳,使革命精神能夠得到宣揚,將烈士精神與現代文化相結合,多推出一些弘揚烈士精神的現代化紀念品、宣傳報等紀念品,為黨史、軍史編寫人員提供相應的材料,為研究人員提供紅色歷史的史實、作戰地點等,全面提升烈士的開發工作的效率。
(四)對現存的革命戰士的態度
針對于現在依舊在世的老革命戰士人員應當抱有最大的敬意,正是因為這些已故烈士的付出以及現存戰士的努力才有了今天的新中國,所以在他們百年之后,在家屬同意的情況下,也應當安置在烈士陵園當中。這首先有利于豐富了烈士陵園的文化,其次家屬也會對這些烈士陵園加強保護工作,經常瞻仰烈士,宣傳烈士精神,對于烈士陵園的保護和開發都有著深遠的意義。
總而言之,烈士陵園的保護與開發離不開社會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經過近半個世紀的建設,烈士陵園也在一步步的完善過程中,其主要代表了我國百年來為祖國的建立和解放做出的努力,具有著劃時代的意義。但是同樣在建設時難免會產生一些社會矛盾,所以在愛國主義情懷不變的教育前提下,烈士陵園也應該朝著全面化、個性化的方向發展,將現代化科技與環境共生聯系起來,將烈士精神有效弘揚。
[1]魏紅磊,賈巨才,白美麗,等.基于旅游扶貧視角的紅色文化資源評價與開發研究——以張家口懷來縣為例[J].河北北方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9).
[2]王洪海.雙塔寺烈士陵園的保護與開發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06.
[3]陳秋星.福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開發利用研究[D].福建農林大學,2015.
(作者單位:河北省晉冀魯豫烈士陵園管理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