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加一
幼兒園環境創設能體現幼兒園的內涵,也是幼兒園的一種文化。幼兒園環境的創設,首先要求要對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和規律有清晰的認識,意識到環境材料蘊含的內在教育價值,是幼兒提供獲取新知識經驗、鍛煉雙手技能的絕好機會。教師只要做個有心人,充分利用科學合理的方式方法引導幼兒和環境材料相互作用,才能充分發揮環境的教育功能,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的發展。
墻飾創設要有目的性、計劃性并要突出教育性,對環境布置應做系統的規劃。如:教師們可以按墻飾創設的內容將墻飾分為科學、語言、藝術、安全等教育類型。這些類型的確立,激活了教師的創設思路,明確了教師創設的目標,突出了墻飾的教育功能。
墻飾創設中要充分發揮幼兒的創造性、自主性。有些墻飾如體現師幼互動和幼兒自主動手操作,我們可以將它的教育功能定位在墻飾的設計和創設之中,這類墻飾的內容和形式就是在師幼、幼幼共同討論、共同選材、共同操作中完成的,從而使幼兒的主動性、自主性得到了發揮。
墻飾創設中要求教師要對墻飾有正確的評價導向。教師不要過多的重視環境的精致、漂亮、完整,要多花精力和時間觀察幼兒的需求,了解幼兒的興趣,使幼兒參與到墻飾創設中來,師生互動,發揮墻飾的教育功能。
當教師對墻飾有了正確的認識,并能以此為指導之后,還應掌握必要的創設策略。
(一)“無內容”問題的解決
讓教師體驗墻飾內容可以有多方面的來源。幼兒園的墻面環境創設的內容不應僅僅是體現在裝飾的技巧上,更應該體現在它的教育性、主體性、參與性與趣味性上。
墻飾內容來源于教育活動的開展,也就是說根據本班開展的主題活動來創設墻飾。這樣,墻飾不僅記錄了教育活動的內容,而且吸引幼兒不斷去和墻飾互動。因此,教師們在開展教育活動時,不妨多思考:活動過程中哪些過程是可以通過墻面進行記錄的,哪些成果是可以通過墻面展示出來的,等等。
墻飾內容來源于幼兒的發展需求。墻飾內容的創設要充分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選擇一些適合幼兒操作、易于展示的內容。比如,為小班幼兒創設墻飾,可以選擇粘帖、團紙、擰紙、手印畫等簡單的操作活動,布置到墻面上。再有,選擇幼兒感興趣、易于參與操作的墻飾內容。
墻飾內容來源于教師的教學需要。將活動過程中需要用到的教具、圖片等布置在墻面上,讓幼兒去認知,從而起到搜集資料的作用。比如說,“手足口病”的宣傳墻飾。教師與家長可以共同搜集資料來布置墻面,對幼兒進行衛生教育,讓他們懂得珍惜生命的意義。
(二)“無時間”問題的解決
在教學活動中和幼兒一起完成。幼兒參與墻飾的創設,可以使幼兒獲得有益的學習經驗。因此,教師應認識到,墻飾布置本身就是教育活動,就是課程,把和幼兒共同創設墻飾的過程納入到教學活動中去。如小班的“美術創意區”,老師畫了多種不一樣的樹,然后根據教學活動要求,孩子們在大樹上描繪樹葉,手指點畫小花、紅棗,用小手印楓葉等等。可以看出,一面以“樹”為主體的墻面能讓孩子們把自己掌握的繪畫技都能展示出來,同時還能對孩子們進行語言、社會等方面的教育,從而使環境創設服務于課程。
按計劃分段完成。可以伴隨著主體教育活動的開展,分階段、有計劃地完成墻面創設,而不是加班加點突擊完成。這就需要有系統的創設目標和創設計劃。如中班《秋天來了》這個內容,先帶幼兒到戶外去觀察秋天的特征,找回一些飄落變黃的葉子、采幾朵菊花、拔一束毛草花等,然后回來利用這些大自然的材料,制作一些樹葉貼,扎幾束壁掛菊花等來裝飾墻面。
(三)“無技能”問題的解決
做好幼兒園墻面環境創設,首先要求要對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和規律有清晰的認識,意識到環境材料蘊含的內在教育價值,并用科學的方式方法引導幼兒和環境材料相互作用,以實現墻飾的教育和審美功能。這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
墻面創設突出主色。給自己班級的環境定一個主色調,無論是班級整體環境還是一面墻的創設都要突出這個主色調,這樣可以使班級環境色彩突出特色,避免色彩過多帶來的雜和亂。
內容富有特色。可以將本園特色資源進行篩選,為幼兒創設熟悉的、符合心理要求的環境,找出適合本班級幼兒并易于操作、展示的、有地方特色的可利用資源進行班級墻面環境創設。如結合本學期的教育活動、本地的自然風光、民俗文化、特產資源等來創設有自己特色的主題墻,創設幼兒教育活動、區域活動和游戲環境。
教師要將墻面創設作為一項課題進行專門研究,科學創設墻面環境,發揮教育作用。墻面環境研究的組織形式可以因園制宜、多種多樣。
(一)個體學習參觀
教師應經常性地參觀本園其他班或其他園的環境創設,并帶著問題進行觀賞:這個班的墻飾是偏于哪種風格?這個班的墻飾對自己班級的創設有什么啟發?有什么可以借鑒的?……各班教師可以做在一起進行研討,介紹創設的思路、理念、創新之處以及自己的困惑,進行深入交流,深化對于墻飾創設觀念、方法和內容的認識,指出優點和不足,共同進步,取長補短,使墻飾向著良好的方向發展。
(二)集體現場觀摩
班級創設者重點介紹本班環境創設的主題、呈現方式、相應的內容組織及材料的使用和制作方法,參觀者可以當場提問或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各班可以在此基礎上進行改進,過后再次組織觀摩、交流。
作為一個幼兒園,應激發教師探討新問題、嘗試新策略,圍繞“分析—構思—實踐—反思—再實踐”這一過程引導教師從理論到實踐,再從實踐到理論不斷探索。支持、幫助教師大膽創造各具特色的環境,鼓勵教師共同齊心合作設計創意環境。
幼兒園墻面環境創設是幼兒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作為幼教工作者,我們教師應精心設置,并把握時機適當引導,讓孩子在環境中生活,在環境中學習,在環境中提升。
(作者單位:山東省東營市墾利區勝興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