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我國的會計信息披露存在多種形式與理論,對于會計信息披露的動機主要包含會計信息資源的披露與會計信息強制披露兩個方面。本文重點從會計信息披露的特征與動機進行論述。
關鍵詞:會計;信息披露;經濟學;動機
中圖分類號:F230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8)004-0-01
目前我國的會計信息披露存在多種形式與理論,對于會計信息披露的動機主要包含會計信息資源的披露與會計信息強制披露兩個方面。其中會計信息披露包含會計信息資源披露的動機分析與會計信息資源披露的市場動機分析,會計信息強制披露外部性與搭便車現象的存在與道德問題的影響。
一、會計信息披露特征
會計信息披露是指企業將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使用者決策的重要會計信息以公開報告的形式提供給信息使用者,會計信息披露質量的關鍵在于披露是否真實可靠,披露是否充分及時以及披露的對象之間是否公平。會計信息披露制度起源于企業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和委托代理關系的形成。
1.會計信息更加精細
在當代的社會環境下,會計作為各行各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能夠為管理者提供更為精細的會計信息來滿足各種決策需要。為了在會計報告表的基礎上披露更為詳細的會計信息,需要在原有的財務報表中結合會計信息報告進行增加會計信息披露項目,從而構建一個更加精細的會計信息披露系統。
2.會計信息中的附加內容
在傳統的會計信息系統中,由于存在著歷史成本的影響,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缺陷,為此需要在原有的會計信息中引入新的決策理論,從而讓歷史成本不在限制會計信息系統的使用與發展。會計信息系統中的附加信息是表述與傳達一個集團或企業業績相關形態特征的信息集合。在過去的會計信息系統中,往往只能表述以往的業績及相關信息,為此現有的會計信息系統必須進行改變,在以往的基礎上還要增加未來業績及相關信息的預算,并在內容方面也進行補充。
3.會計信息的可信程度
可信度是會計信息中最為重要的一個特征,注冊會計師對財務報告進行審計可以增加會計信息的可信度與可靠程度,能夠讓決策者掌握企業的真實情況,便于進一步的決策與規劃。通過對企業可能存在的舞弊或者牟利行為進行調查與監督能夠有效保證會計信息系統的可信度,另外會計信息填報遵守會計準則,填報單位和注冊會計師是獨立于企業外的第三人,與企業沒有什么往來,這些都可以提高會計信息披露的可信程度。
二、會計信息資源披露的動機分析
1.會計信息資源披露的動機分析
隨著經濟的發展與經營管理理念的完善,人們越來越多的將企業的經營權分離出去,交給更有能力經營的人才,即實現企業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式運營。但是這種制度也會造成種種問題,比如企業所有者與經營者間的信任問題,所有者不可能實時監督經營者的工作,也不會完全看到經營者的付出,他們更多的是關心經營者能夠為自己帶來多少利益;經營者則可能會在會計信息系統中做文章,從而讓經營者得到過時的甚至是虛假的信息。而會計作為兩者間的平衡點,關系到經營者與管理者間的和諧發展。如果經營者的努力與付出能夠直接觀察到的話,那么采用固定薪金式的雇傭合約是最優選擇,即對經營者“付出程度”進行直接計量的方式。如果經營者的付出與努力不能夠直接觀察到,那么則以經營者為企業或者公司帶來的凈收益作為參考標準,即次優合約。如果經營者的付出與報酬都不能直接觀察到,而企業所有人依舊付給經營者酬勞,但是風險與損失卻只有所有人承擔,這種方法不盡完善。
2.會計信息資源披露的市場動機分析
目前來講,金融專業依舊是熱門行業,每年都有很多金融專業的高校生準備擇業,這在為經營者市場帶來生機與活力的同時,也會增加經營者的職業危機意識,因為如果表現不佳或者出現重大失誤,他們很有可能會被解雇或被取代。因此,企業的管理者不得不披露影響公司市場的會計信息,從而讓公司市價達到最大值,這將會讓公司主動提供的會計信息盡可能的可信。另外當下市場中還存在著兼并市場這一現象,公司經營者的不正當舉動或者策略很有可能讓公司遭受重創從而被其他企業兼并。
三、會計信息強制披露的動機分析
在一般情況下,在證券市場正確運行過程中,人們能夠第一時間了解各個企業的股票波動情況,并完成股票的購買與售出行為。但是依舊存在著不少問題,影響著市場的正常運行與發展,這個時候就需要依照會計準則對公司會計信息的披露進行強制性管理,從而將失控的市場重新引向正軌。
1.外部性與搭便車現象的存在
外部性與搭便車是強制企業或公司進行會計信息披露的重要動機。在經濟學中,將私人邊際收益與社會邊際收益、私人邊際成本與社會邊際成本不一致的現象統稱為外部性。而搭便車是指明明沒有付出相應的成本,卻不計任何費用的享受了便利,通常公共物品會出現這種問題,比如一家公司的經營者將過去一年的會計信息出售給投資者,那么這一套年報就會在許多用戶間流通?!巴獠啃浴迸c“搭便車”現象違背了私人成本與社會成本、私人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發展與進步,違背了社會進步與市場發展的公平性原則。當出現這種現象是,就需要政府通過立法或者制定相應的標準與準則進行約束,以避免市場失靈。
2.逆向選擇與道德風險的問題
在經濟學中,通常將參加交易過程的各個參與者掌握信息的不同以及優劣勢稱為信息的不對稱性,而不對稱性的通常表現形式為逆向選擇與道德風險。逆向選擇是指在信息掌握方面占據優勢的一方以此來獲取超額利潤的現象。而道德風險則是指在某些特殊的情況公司經營者在進行決策時抱有運氣成分,不受約束,尤其是在某些經營者臨近退休或者辭職時,他們對于一些策略不負責任的施行。
綜上所述,隨著市場的發展與變化,政府對市場的監管力度與監管地位也越來越明顯,相關部門也正在對目前相關制度中的紕漏進行完善與修改,從而確保會計準則能夠在我國經濟市場中發揮相應作用,相關從業人員需要嚴于律己,為市場的和諧發展傳播正能量。
參考文獻:
[1]朱傳雪.經濟學視角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7(12).
[2]賀健,李青.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對策探討——基于經濟學角度分析[J].價值工程,2010(26).
[3]湯衛忠.對現階段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的思考[J].特區經濟,2008(8).
作者簡介:陸丹桂(1982-),女,漢族,湖南臨湘人,本科,中級,主要從事財務會計和經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