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琴 肖海軍
摘要:如今人們的生活質量不斷提升,娛樂、旅游產業也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鄉村旅游能夠起到緩解人們工作、生活壓力的作用。在現有的鄉村旅游景觀設計基礎之上,本文就鄉村旅游、鄉村景觀、景觀規劃設計、生態旅游等方面,總結鄉村旅游區植物造景的實際發展,針對其中存在的問題,本文將提出相應的改進意見,以期給廣大工作人員帶來借鑒參考。
關鍵詞:鄉村旅游區;植物造景;相關舉措
雖然我國鄉村旅游起步相對較晚,但近年來在政府和有關部門的扶持之下,鄉村旅游事業不斷發展,已經形成了我國特有的一種發展形式。本文將圍繞鄉村旅游區植物造景現狀及發展狀況展開更加深層次的研究分析。
一、我國鄉村旅游的主要模式
(一)企業主導
鄉村旅游開發由企業進行籌資、策劃、建設等工作,這樣能夠將農村旅游資源較為豐富的開發利用。有些鄉村與中小城市之間距離較近,但是卻缺乏致富思路與資金的支持,這樣采用企業主導的鄉村旅游發展模式,將這些農村地區的勞動力、土地資產、民間藝術、工藝品等規劃到鄉村文化之中,農村旅游的生產生活與其他農業有關的活動也能最大限度發揮其價值。
(二)政府主導
鄉村旅游區建設一般都在深山以及位置比較偏遠的地區,由于交通狀況、經濟實力等較為有限,如何吸引游客是現今鄉村旅游工作著重思考的問題。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由政府開展引導工作,出臺相關政策,投入資金大量建設鄉村基礎設施,配合規劃設計,加大宣傳力度,將鄉村旅游事業更進一步拓展。
(三)個體農莊
對于一些與大眾城市之間距離較近的農村地區,這些農業個體戶利用個體農莊的模式相對來講更為合適。個體農業用戶,可以利用農家樂、牧場、果園等進行項目改造與建設之后再對游客提供服務接待,這樣就會根據鄉村旅游區的特點,一個個體農莊發展起來,其他農業用戶也會爭相效仿,最終帶動整個區域的旅游產業進步。
(四)集體股份
集體股份制模式在企業單位中應用極為常見,旅游資源具備獨特性、村民的生活、勞作等都會對游客產生一種吸引力,考慮到鄉村旅游區的這一實際情況,為了將鄉村優質景觀資源最大利用,并在開發期間有效保護生態環境,采用股份制的模式就更加適合。在集體股份制建設期間,根據我國產權法規定要將國家產權、鄉村集體產權、村民群體產權、農業用戶個體產權進行劃分,將該區域內的資源有效利用,也能將國家、社會群體以及個人利益協調轉化。后期將旅游資源、建設技術、農業勞動力等使用分紅形式,進行股份合作經營。
二、我國鄉村旅游區在植物造景設計方面的常見問題
鄉村旅游是時下興起的新型旅游模式,對旅游業的深度發展有著積極的影響作用,有關農業、旅游業的研究者、專家等都對其發展情況有一定的關注。盡管目前其發展勢頭迅猛,但是追求經濟利益以及環境破壞方面的問題也逐漸顯現出來。旅游區植物造景規劃方面的常見問題如下:
(一)植物景觀類型以及常見產品單一性
鄉村旅游在規劃期間,常常會對地方特色、創造方法、經濟結構等方面表現出較大的雷同性,開展吃住、游玩、出行等的一體化消費,導致鄉村旅游產品的單一性較強。不同地區的文化與實際鄉村旅游發展需要緊密聯系,增強當地的文化特色與旅游產業的吸引力,才能更好吸引其它外來游客,這樣才能在較為復雜的旅游市場環境之中脫穎而出,獲得更大的進步與發展空間。
(二)鄉村旅游區的整體規劃與設計存在問題
部分鄉村旅游區的整體規劃以及設計等方面存在問題,由于建設進度、建設章程、組織安排等考慮不周,對植物景觀的設計不合理,導致原本的鄉村自然生態環境受到破壞,對垃圾、污水等的處理方式不當。部分鄉村旅游區為了盡快達成綠化目標,對其它地區的樹木或花卉移栽量多,其成活率不佳而且不能適應當地的氣候環境,未能將該地區的植物景觀特色體現出來。
(三)鄉村旅游區植物造景規劃的可持續性不強
鄉村旅游區在我國發展迅猛,但帶來的負面影響也較為突出。由于部分用戶或個體開展惡意競爭,為了盡可能的滿足旅游用戶的需求,導致旅游區的植物景觀、居住場所、服務管理等商業化。同時由于衛生設施的規劃設計不足,對污水與垃圾的處理工作不當,這樣空氣污染、生態污染的情況極為突出,鄉村本來的風俗、特點、優勢等受到多方面因素影響,人文環境的吸引力與可持續發展未能達成。
三、鄉村旅游區植物造景設計的相應對策
(一)重視因地制宜的方法應用
鄉村旅游區植物造景應將人的體驗作為植物景觀設計的感知者與接收者,將旅游活動與旅游產品與游客服務需求緊密聯系起來。在原本的生態環境基礎之上,還需要考慮不同游客的旅游需求,提升其參與度與個人感知認知。旅游區居住環境水資源、植物資源的協調性增強,既能達成當地農業用戶的生產生活實際需求,還能將當地的優勢條件合理化的利用,所以有關管理與設計工作者,需要考慮鄉村旅游設計各個模塊之間的協調配合,將不同區域的優勢條件合理利用。
(二)植物造景設計的特色化
鄉村旅游區植物造景需要將創新建設的原則考慮周全,在原有的地理環境條件、經濟基礎、項目規劃設計方案的基礎之上,需要將當地的特色產品、特色文化、內涵特征開發應用,將地區內的植物資源與農戶生活實際等緊密結合,如此更好的吸引旅游者。
(三)注重當地民俗文化的利用
景觀設計是資本經營解決大城市邊緣地區發展的基本原則,也是社會全新發展動力的應用體現。而景觀文化資本經營的管理理念,將其區域內的經濟、動植物資源、經濟制度、文化特色等有效利用,實現對周圍欠發達地區的全面發展引導。
四、結束語
鄉村旅游區中植物造景發展受到當地生態環境基礎與生產開發實際影響較大,所以在進行旅游區規劃設計期間,明晰當地生態發展的實際需求,提煉當地特色文化,考慮當地農業用戶的生產生活實際所需,才能提升鄉村旅游區的可持續化發展,推動我國旅游產業的發展與進步。
參考文獻:
[1]呂軍.從鄉村旅游開發視角分析生態鄉村建設規劃中景觀植物的應用[J].綠色科技,2017(5):171-173.
[2]譚偉.云陽景區依托型鄉村旅游發展的現狀與對策研究——以龍缸景區農家樂為例[J].魅力中國,2017(z2).
[3]金德燕,楊躍仙.楚雄龍江公園綠地植物造景現狀及對策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6,15(12):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