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平
摘要:當前,在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旅游業的發展速度非常快,進一步促進了我國經濟的發展。旅游業的發展離不開旅游交通的支持,為了進一步對旅游交通與旅游業間的關系進行研究,本文以成都為例,而旅游業與旅游交通間融合發展的程度,二者的互動關系進行探究,以便于對我國旅游業、旅游交通及地區旅游發展及經濟發展進行深入研究。
關鍵詞:成都;旅游業;旅游交通;互動關系
成都位于我國西部地區,是全國首批旅游綜合改革試點城市,也是我國西部重要的旅游地之一,近年來旅游事業發展速度非常快。而旅游業的發展與旅游交通之間存在密切關系,旅游業離不開旅游交通,而旅游交通又隨旅游業的發展而發展,二者存在相輔相成的關系。所以在評價旅游業與旅游交通之間的互動關系中,以成都為例具有典型性,能夠為區域旅游業、旅游交通的發展提供參考價值。
一、旅游交通及旅游業概述
(一)旅游交通
從概念上來講,旅游交通目前沒有統一的概念說法,而本文所研究的內容為旅游業與旅游交通的發展,因此所闡述的旅游交通主要針對的是對旅游業發展及代表交通發展的指標,主要包含鐵路、水運、公路及航空等運輸方式,是將客源以不同的運輸方式送往旅游目的地的經營活動。成都地處我國西部內陸地區,主要以公路、鐵路等陸路交通及航空三種運輸方式為主,而水運在該地區并非游客的主要出游方式,對景點內部的旅游交通形式不在研究范圍內。
(二)旅游業
關于旅游業的定義,當前也沒有統一的定義,主要因旅游業涵蓋的范圍比較廣,涉及多個產業,是由旅游景區、旅游交通業、住宿業、旅行社及其它行業共同構成的產業群。而且此類產業所提供的服務不僅僅針對游客,也針對當地居民,所以在旅游業定義中,不管是從范圍還是概念上都存在不確定性與模糊性。本研究中,受旅游產業統計指標的可獲得性及產業范圍的動態性因素影響,主要針對直接旅游產業部分與旅游交通的關聯性進行研究。
(三)成都市旅游交通發展概述
成都是西南地區最大的陸路與空中交通樞紐,交通四通八達。雙流國際機場位于成都,是我國第四大國際航空港,客流量居全國第6位,現有國內國際航班65條,是國內最繁忙的航空港之一,距成都市中心20公里,可與機場公交、出租車換乘;鐵路線路包含寶成、成昆、成渝及西成高鐵等線路,與西北、西南、華北、東南等地連接;高速公路包含成渝、成南、成雅、成樂等,并與317、318、108等國道干線構成省內交通旅游網,與各縣、鄉鎮連接。成都是中國西部第一座擁有地鐵的城市,目前已有多條地鐵線路運行;公交車在成都市可視同八達,尤其是市內各個景觀,均有公交線路抵達或經過;此外,出租車也是成都市主要交通形式。不同類型的交通形式共同構建起程度旅游交通網絡,為成都市旅游業的發展提供了保障。
二、成都旅游交通對旅游業的影響
(一)旅游業發展以完善交通為基礎
首先,旅游業的發展,先決條件就是交通。旅游的特征之一是異地性,是將客源從出發地到旅游目的地進行空間位移的過程,而旅游交通是實現游客空間位置的主要途徑,旅游客源與旅游目的地通過旅游交通相互連接。成都市發展中,自“五大興市戰略”實施以來,成都在西部地區交通樞紐的地位越來越明顯,同時整個成都經濟區也通過成都第三繞城高速串聯起來,形成高速旅游環線。近年來,國內外游客對成都的關注度不斷提高,來成都旅游的游客數量也在不斷增長。相關報告顯示,成都市A級旅游景點累計接待旅游人數達到近7000萬人次,占全市游客總接待數量80%以上。其中接待游客人數前三位的景點主要有成都大悅城、寬窄巷子、三圣花鄉,幾處景點2017年分別接待游客數量達2076.7萬、1688.27萬、1221.79萬,此類景區的特點是位于成都市內或近郊,游客重游率比較高,且以休閑娛樂為主。
其次,旅游支出中交通占重要組成。旅游交通費用中,主要包含需求方費用與供給方費用兩部分。需求方費用是旅游者直接支付的費用;供給方費用指的是旅游目的地經營費用及交通設施建設費用。從成都市交通先行戰略統計數據來看,為構建成都市立體化、多方位現代交通體系,在交通建設方面的投入呈逐年增長的趨勢,包含公路建設、鐵路建設投資,增長速度達到21%以上,全市交通基礎設施投入占該市財政支出比重近九成。就旅游者而言,旅游費用主要包含游、吃、行、住幾個方面,占旅游者消費總量的65%以上,而這幾個方面中,交通比重占比最大,達到26%左右,雖然近年來交通消費占比呈逐漸下降趨勢,但降幅較小,交通消費仍然占基本消費的大部分。
(二)交通發展促進旅游版圖突破行政區劃
首先,突破城鄉區劃。隨著近年來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車保有量逐年大幅增加,在中短途路由中,自駕游成為主要的出游方式,客觀上對城鄉近郊旅游產生促進作用。國內鄉村旅游發展中,成都作為發源地,在經過多年的發展中,鄉村旅游與休閑農業旅游在國內均屬于典型城市。西部城市中,成都市私家車數量居首,截至2017年私家車保有量達到174.2萬余輛,這就決定了節假日中短途旅游中自駕游占比非常高;而從外地客源來看,成都市A級旅游景點在成都整個旅游市場中占據重要地位,年接待游客數量占總數70%以上,其中成都周邊有名的近郊農村旅游地三圣花鄉接待游客數量排列前三。
其次,突破城市區劃。隨著高速鐵路、高速公路的發展,大都市經濟圈、同城化效應近年來成為熱點話題。交通形式的改變、交通網絡體系的完善,直接對旅游業產生影響。2017年建成的成都第三繞城高速,即成都經濟區環線高速對整個成都經濟區起到串聯作用,沿途串聯起14個區縣,沿線串聯起青城山、都江堰、仁壽黑龍潭、眉山三蘇祠、大邑西嶺雪山、邛崍天臺山等諸多景區,通過高速通道使周邊景區及沿線景區串聯,形成輻射旅游地與環線旅游地,該高速建成后全程通行時間約為5消失,且分為東西南北四段,每段起始時間僅需1個小時,為實現“1小時城市生活圈”奠定了基礎。2017年底,西成高鐵的貫通,拉近了西安、成都兩座城市之間的距離,從西安到成都僅需3~4小時,有報道顯示,西成高鐵開通幾天內,雙城相關自由行產品、跟團游產品的游客環比增長3倍,外地游客選擇一次游兩省的旅游產品選擇率升高,而高鐵的開通,也使兩地間機票價格下降,雙飛游機票降幅達到20%左右,沿線設置多個站點,帶動了沿線旅游市場的發展,截止2018年初,成都、西安游客量增長均達到1倍以上,因此,西成高鐵的建成,對成都旅游業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第三,突破國家界限。國際旅游是當前人們重要的旅游方式之一,在全球一體化背景下,國際旅游的可達性加強,旅游版圖中全球性流動使國家界限淡化。成都作為西部地區國際性交通樞紐,其作用愈加明顯,尤其是在國際航線、中亞列車、蓉歐快鐵、直航城市的增加,旅游效應明顯顯現。從成都旅游經濟運行分析來看,成都市國際化進程加速推進,出入境旅游市場呈逐漸增長的良好發展態勢。相關報告顯示,截止2017年,成都市共接待272.31萬入境游客,較上一年同比增長17.78%;而同期出境游客為143.72萬人,較上一年同期增長7.40%以上。入境游客構成比中,主要包含美、英、日等國家及港澳臺地區。16 181.60
三、成都旅游業對旅游交通的影響
(一)有利于交通運營的發展
交通業發展對旅游業有促進作用,同樣旅游業的發展對交通業也會產生廣泛的影響,首先旅游業的發展,游客數量的增加,為交通運輸業帶來大量旅客,客觀上促進交通業營業收入的增加。有業內學者分析,與旅游業相關的其它產業經營收入中,飯店、旅館等收益中占43%,航空運輸收益占42%,鐵路運輸收益占23%、汽車運輸收益占12%、農業收益占8%、建筑業收益占6%。可見旅游業的發展與交通收益之間存在巨大關系。以成都市2017年1~12月旅游情況來看,共接待游客2.1005億人次,增長4.87%,總收入3033億元,增長21.22%,機動車擁有量494.2萬輛,較上年同期增長5.9%,公交線路長度12318.4公路,增長5.5%;全年客運周轉率1056.9億人公里,較同期增長6.8%。根據以上數據可知,旅游業的發展對交通運輸業具有促進作用,交通運輸業的發展與旅游業發展的態勢基本保持一致。2018年,進入“十三五”規劃后,成都市交通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地鐵1號線三期,3號線二期、三期,5號線一二期,6號線一二三期,8號線一期,9號線一期,10號線二期,18號線一二期,19號線一期等多條地鐵線路全面開建,有軌電車蓉2號線開通,營達高速達川段、成雅快速通道、漢馬高速、成資渝高速開建,鐵路方面,川藏鐵路朝陽湖至雅安段、成蒲鐵路、成貴鐵路、成蘭鐵路、成昆鐵路復線等鐵路線路開工,以及雙流機場改擴建工程、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建設等,增加了多條國內國際航線,交通業的發展加速了旅游業的發展。
(二)促進旅游交通產品的衍生
在當前社會經濟發展中,體驗經濟的觀念逐漸被人們所接受,客觀上促使人們的旅游觀念得到改變,從以往“走馬觀花”式大眾旅游階段,逐漸向追求個人內心感受的旅游階段過渡,人們對旅游過程中的服務及品質越來越看重。在旅游活動進行過程中,旅游交通貫穿始終,作為主要費用消耗、時間消耗的旅游交通,其品質對游客在整個旅游目的地的體驗會產生直接的影響。所以,以往的旅游交通在空間移位、運輸的功能,已經與當前旅游者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難以適應。這就要求旅游交通系統必須進行轉變,從本質上進行優化設計,以交通設施、交通路線、交通工具等物質載體作為道具,在游客旅游過程中為游客創造出體驗價值,這也是在未來很長一段時期內旅游業發展的方向之一。雖然當前國內在旅游交通產品化、景觀化方面的研究不多,但隨著旅游業的發展,在旅游者需求愈發個性化、多元化的背景下,諸多以往非旅游資源的交通工具、交通設施,也在實踐過程中不斷的被開發出來作為旅游產品存在,如西南山區的溜索,讓旅游者親身體會到少數民族山區交通文化;黃河中游地區的羊皮筏漂流,讓旅游者感受到了回族水上傳統交通文化;紹興烏篷船,讓旅游者體驗到江南水鄉的交通文化,此類交通形式雖然在旅游交通中并未占據重要地位,但這些體驗性的交通形式,不但具備可達性的功能,更重要的是讓游客在旅游活動中更具體驗性與參與性。
四、結語
近年來,成都市進入到旅游業發展的轉型關鍵時期與快速發展時期,作為宏觀旅游資源良好、旅游資源豐富的旅游目的地,旅游業在第三產業中牢牢占據著首要地位,且支柱產業的地位也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與確立。充分說明了成都市的旅游業積累為旅游交通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且在旅游業迅速發展的背景下,交通旅游的巨大發展潛力也被意識到,成都市也在不斷的對交通站點、交通工具等資源進行探索性的開發。如成都近些年來針對市內、城市周邊的多個景點,已開通多條觀光旅游巴士進行串聯。盡管期間也因票價、發車密度等因素出現一些問題,但在交通旅游資源的開發方面,成都從未停止腳步,尤其當前處于初級開發階段,對旅游交通產品的設計不多,旅游效應也未完全的顯現出來,但不可否認的是,交通旅游的探索性嘗試是有益的,也是成都乃至全國旅游業中在發展中,一項有益的體驗項目。通過對成都旅游交通與旅游業發展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可知二者具有互為促進的關系,旅游交通的發展促進了區域旅游業的發展,而旅游業的發展又為旅游交通的發展提供了保障,所以在區域旅游發展中,對二者關系應加以重視,尋找二者的契合點,才能促使區域旅游業及旅游交通更好的融合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小濤.城市旅游交通關鍵問題研究[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8(19):59-60.
[2]王藝霏.旅游業和運輸業的相關性分析[J].時代金融,2017(05):294-295+297.
[3]謝穎.旅游業和交通業的互動與整合研究[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04):27-28.
[4]黃芳.低碳背景下旅游業生態效率驅動機制研究[J].河南科學,2016,34(03):440-445.
[5]程瑞芳,盧曉賓.河北省旅游業與旅游交通和區域經濟協同發展關系分析[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綜合版),2015,15(02):83-86.
[6]張慧麗.淺談交通對旅游產生的影響與發展措施[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4(03):12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