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雪麗 張月杰 南夢一
摘要:自十二五“大創”計劃提出以來,政府及各大高校圍繞“大創”計劃給予大學生創新創業高度重視,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體系也在逐漸趨于完善,然而現階段各大高校在創新創業訓練計劃是實施中還存在一些問題。本研究旨在通過對H大學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的現狀以及實施成效進行研究分析,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體系運行機制提出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學生參與;學生收獲
近年來,國家越來越重視高等教育中的創新創業教育,并出臺一系列相關政策推動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隨著十二五“大創”計劃的推廣,其他各高校也都積極響應,出臺了相關管理政策和實施計劃,并取得了不錯的成效,但仍存在不足。[1]本研究以H大學為研究對象,通過問卷調查法、訪談法,旨在對H大學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的現狀以及實施成效進行研究分析,并對其運行機制提出可行性建議。
一、H大學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實施情況
(一)組織運行情況
H大學創新訓練計劃的管理機構不斷完善,學校設立STCP管理辦公室,管理辦公室初設在教務處,后設立在教務處實驗與實踐教學管理科和學生就業指導中心。主要負責管理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的實施工作。
(二)宣傳工作
H大學對于“創培”計劃的宣傳主要依托于院級組織機構的工作院級管理組織,各學院主要有學院公眾號平臺,官方網站以及負責管理人員與學生干部層層傳達至各個班級等宣傳途徑。宣傳工作的投入情況參差不齊。校內缺乏一種文化氛圍,學生不能更多的參與到“創培”項目中。
(三)學生基本參與情況
從2007年H大學開設創新創業訓練項目至今,參與創新創業訓練的師生數量、立項數目以及撥款經費等呈現增加的趨勢。通過對H大學近十年來創新創業項目的相關文件、問卷調查結果以及訪談資料的分析,可得出以下結論:
學生參與度較低,認識程度欠缺;學生參與以創新項目為主,創業項目較少;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的主題與專業存在一定關系;學生參與創新創業項目主要是為了解決自己的困惑,希望自己的專業水平得到提升以及人脈資源和學業發展。
二、學生在參與過程中的體驗與收獲
(一) 學生間互動情況
成員的溝通情況表現為:小組內部會議次數越足夠,表達和討論的頻率也會更高;溝通越充分,成員在面對小組任務時的心態也會越趨于積極正面。根據數據可得,隨著小組會議次數的增多成員對于創新創業項目的思考及表達情況的選擇比例遞增。小組會議是學生間表達交流的載體,足夠的討論機會也能促進表達的頻率。
(二)師生互動情況
小組成員與指導教師間存在雙向選擇。學生對教師的選擇主要依賴于專業素養、掌握的資源等方面。而教師對學生的選擇主要基于個人精力是否足夠與項目內容是否有價值。
(三)“創培”項目中的拖延情況
一般來說,大學生對于簡單事務能及時回應,但遇到有一定要求和難度的學業及其它任務時,不善于安排時間,拖延行為易發生。[2]
小組成員參與時的個人狀態與拖延行為有一定關系。積極投入到“創培”項目中的成員有足夠動力完成任務,較少出現拖延應付情況;而對自己沒有信心的成員則更傾向于拖延應付;個人能力不足也會導致拖延行為,學生處于一種茫然狀態,對個人任務有逃避心理,但在項目進行過程中,學生對項目逐漸清晰,拖延行為也會消退;小組負責人不能及時有效地與小組成員進行溝通,缺乏反饋也會削弱小組成員積極性,造成拖延。
(四)小組中不積極成員存在現狀
小組中存在基本不起作用成員這一現象是普遍存在的。一般來說可以分為以掛名為動機參與項目和加入小組但未能承擔必要的責任,完成個人任務兩種情況。
師生間溝通不充分、拖延與掛名現象的存在對小組成員的參與程度有一定的消極影響,進而影響到整個團隊的溝通。因此,在“創培”項目具體實施過程中,我們需注意以上問題,改革組織管理方式,激勵大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創培”項目中去。
(五)學生收獲
(一)個人能力的提升
(1)學生的寫作技能得到提高。
(2)學生的人際交往和溝通協作能力得到提升。
(3)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創新思維得到了訓練。
(4)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提高。
(二)專業素養的提高
(1)學生能夠對已學專業知識進行鞏固,利用多種方法和渠道補充知識儲備找到研究問題的突破口,專業知識學習得到進一步發展。
(2)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發生變化,學生積極主動了解學科前沿動態,并規劃自己的專業發展。
(3)學生通過創新創業項目能夠發表論文,申請專利等,由此獲得工作或影響升學選擇,促進學生的專業發展。
三、改進建議
明確目標,推動教學模式改革。對于完善“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體系,首先應明確其目標——以項目為依托,改變以往課堂的局限性,發揮教師的導向作用,加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進而推動教學模式改革,切實提高高校教學質量。
多方面疏導,穩固競爭機制。在創新激勵制度下,體現出了一定的競爭性,發揮競爭的積極面利于學生的發展。因此,加強引導、促進學生間的良性競爭,提高整體的項目質量,從而推動“創培”計劃的發展,協調教學改革的推進。
設立適當的懲罰措施,發揮管理中的負強化效應。通過懲罰不積極參與項目的大學生,增加其危機感,激勵他們主動參與,從而提高創新創業實踐能力,促進其開發創新思維。
參考文獻:
[1]劉琳.本科生科研與創新人才培養實證研究——以華中科技大學理工科為例[D],華中科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
[2]楚翹,肖蓉.大學生拖延狀況與特點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