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同書
摘? ? 要: 《紅樓夢》里的詩詞創作活動,一是堅持繼承優秀傳統,體現在言志、溫柔敦厚、多韻味、崇尚自然,寫實與浪漫并舉。二是面向現實,面向下層,體現在詩歌創作以生活、學問、詩藝格律為基礎,以及解放思想、認清詩的本質。三是以“創新”“出奇”為優,這一點是《紅樓夢》中“詩改”的核心部分,貫穿于作詩、品詩、評詩、改詩、結社吟詩、賽詩等一系列詩詞活動中。此外,《紅樓夢》還提供了“詩改”之路的幾個重要基石,一是經濟支撐,二是自覺寫作,三是群體交流,這是《紅樓夢》中詩的繁榮改革之鼎的三足。
關鍵詞: 《紅樓夢》? ? 詩詞? ? 詩學? ? 詩改
魯迅先生曾說《紅樓夢》出世,將一切傳統手法都打破了,魯迅這話是針對“小說”說的。筆者認為也可以移用于對詩歌“手法”的評論。但是,對詩歌傳統手法的“打破”,與對小說的有很大很不同。
一、堅持繼承優秀傳統。
首先對詩的認知和實踐(創作)是吸收傳統中優秀成份為營養。而不是“打破”。《紅樓夢》里的詩詞與傳統關系十分密切,繼承了傳統許多重要的優秀的方面。
(一)言志。
“詩言志”在《紅樓夢》詩詞中十分明顯。如作者表述創作主旨時的詩作“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這個“其中味”就是曹公的志,具體內容是說他平生遇到的一些女子勝過須眉,他要記下這些女子的言行。然而曹公又不僅僅是“頌女”者,頌女的目的是為了“補天”,“補天”才是詩作之志。
(二)溫柔敦厚。
溫柔敦厚是中國詩詞的一個重要傳統。詩要寫得溫柔敦厚,怨而不怒,即使是傷慘悲愁的,也要含蓄委婉,切忌劍拔弩張的粗硬之語。這點在《紅樓夢》詩詞中是處處體現的。例如,寫一個“不愛紅裝愛武裝”的女子——恒王的愛妾林四娘,在恒王陣亡后,她為了極仇雪恨,殺入敵陣,殺了許多敵將,最后殉主。書中怎樣寫的呢?“姽婳將軍林四娘,玉為肌骨鐵為腸。捐軀自報恒王后,此日青州土尚香。”而寶玉的“恒王得意數誰行”之前,“溫柔敦厚”的氣氛好像濃一些,“丁香結子芙蓉絳,不系明珠系寶刀”,正是將壯烈的內容用溫柔敦厚的語言寫出。
寫傷慘愁恨怨悵的也是如此,如《葬花詞》等,噴發不幸,所受不公,“風刀霜劍嚴相逼”“明媚鮮妍能幾時”?但仍不是破口大罵,恨天斫地,而是婉轉申訴自己的悲哀,怨而不怒,哀而不傷,悲而不慘,多用感情色彩并不太強烈的字眼、含蓄表達心中的傷痕,以形象引人聯想、想象,使整個詩篇深厚而不淺薄,溫柔而不軟弱,敦厚而不叫囂,以美、以情去感染讀者。
(三)多韻味。
韻味的內涵是除了含蓄、優美生動形象而外,還要有一定的諧趣,情致就像一個美人的儀態一樣,這也是非人工所能強求的。王安石詠昭君詩:“意態由來畫不成”,這個“意態”即類似詩的韻味。《紅樓夢》中的詩作,特出的正是此類。
如《題帕》,語言精美、內涵豐富,層層深入,婉曼有致,反復抓住淚、帕來抒寫,含蓄頓挫,一唱三嘆,余味無窮。純用白描,但在白描中穿插一兩個人們熟知的典故,鮫人之淚,湘妃竹淚,來引人聯想,加強抒情氣氛,表達熱戀的淑女情懷,與所愛者心息相依,痛癢相關的情懷,噴涌而出,將畫不成的意態寫出來了。
(四)崇尚自然,寫實與浪漫并舉。
《紅樓夢》里推崇的幾位詩人是李白、杜甫“陶淵明、應、謝、阮、庾、鮑等人”。林黛玉教香菱寫詩,首先要她看王維的五言律,還要她讀了后將體會“說來我聽聽”,“講究講究,方能長進”。于是引來了一場關于詩的討論。從這一段林、香學詩、論詩,可以看到曹雪芹的詩藝主情是:(1)崇尚自然真率的詩人和詩作,陶、王、李、杜并重,寫實、浪漫并重,讀前賢詩作要有所選擇,王維是五律,杜甫是七律,李白是七絕。(2)學詩,先學什么,后學什么,不可學什么,應該學什么,都有個規矩順序。(3)要調動自己的生活經歷,想象能力,才能體會得深,學得好。(4)要善于翻新、尋找、創造準確描繪表達客觀事物的詞語。
二、面向現實,面向下層。
寫眼面前的事,大觀園的景色、事件、社會上發生的事,《姽婳辭》寫林四娘的義軍義舉,《芙蓉女兒誄》長篇寫婢女晴雯的形象和對她的悼念。這也是李、杜、以來“拓寬詩材”的繼承和發展,應予注意的是《紅樓夢》中作品多是有感而發,而且詩如其人,個性獨具。
《紅樓夢》里的詩作、詩論和詩社。這三方面給后人重要的啟示。現擇要介紹幾點:
(一)想學好詩、寫好詩先要打好三個基礎。
(1)生活的基礎,包括經歷、感知、記憶、聯想四方面。要全身心的投入生活,不要漫不經心地過日子。“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這是《紅樓夢》中提出的生活經驗。要“洞明”就得化一番功夫。詩人比常人更敏感,酸甜苦辣,風霜雨雪,都要經得起,記得牢,感受深,才能打好生活基礎。香菱沒有“那年上京”的經歷,就體會不出王維詩的妙處。哪怕是詠柳絮,如果沒見過柳絮,也沒有身世凄苦的感受,怎么可能寫出“嫁與東風春不管,憑爾去、忍淹留”。
(2)學問的基礎,詩雖是極講究靈性的,極講究天才的。“學荒翻得性靈詩”,蠹魚式,掉書袋式,是寫不出好詩來的,但詩又是不能離開學問的,好詩又總是和好學為鄰的,“不薄今人愛古人,清詞麗句必為鄰”,就是說的學能出好詩,“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就更明朗了。
(3)詩藝、格律的基礎。詩是一種文藝體裁,各種文藝體裁既有共同的要求,也有獨特的要求,要想寫詩,必須掌握其基本規律、基本技巧,掌握寫詩的獨特要求。很難想象連平仄對仗都搞不準的人,能寫出韻律和諧、對仗工穩、內容形式完善的格律詩來。
(二)要解放思想,認清詩的本質。
《紅樓夢》第四十八回“慕雅女雅集苦吟詩”中香菱要學詩,林黛玉就毛遂自薦:“你就拜我為師,我雖不通,大略也還教的起你”,并即給她上了第一課,破除香菱對詩的神秘感,恐懼感,簡要告訴她詩是什么,怎么寫,有哪些規矩等等:
不過是起承轉合,當中承轉是兩副對子平聲對仄聲,虛的對實的,實的對虛的。若果是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
這是林黛玉的話,其實是曹雪芹的詩論。曹雪芹又借香菱之口加以補充:“原來這些規矩竟是沒事的,只要詞句新奇為上”。林黛玉(曹雪芹)又補充說:“正是這個道理,詞句究竟還是末事。第一是立意要緊,若意趣真了,連詞句不用修飾,自是好的,這叫做不以詞害意”。曹尋芹這里說的問題很重要,不僅僅是對立意與詞句兩者誰重要的認識,也是對詩的本質的認識。詩本來就是抒情言志的,就像一個玉質天生的美人,各種服飾(格律)只是為更好地顯示其美。
《紅樓夢》詩論更可貴處還在于進一步指出如何讀詩,如何培養自己正確的審美眼光,弘揚詩才。林黛玉一聽香菱喜歡“重簾不卷留香久,古硯微凹積墨多”這類纖巧、尖新的詩,就連忙告誡糾正,不可見“淺近”的就愛,以這種詩為“真切有趣”,只愛“這樣的詩”,那就誤入歧途了。一入了這個格局,再“學不出來”的。應該先讀王維五律一百首,“細心揣摩透了”,“再讀一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之,再把李青蓮的七言絕句讀一、二百首,肚子里,有了這三個人做底子,然后再把陶淵明、應、劉、謝、阮、庾、鮑等人的一看”。這里講了幾個層次的意思:一是對王維的作品要“揣摩透了”,二是以三人(王、杜、李)的詩作做底子(基礎),三是吸取這三人的前后諸名家之長,這就是杜甫所謂“轉益多師”。
由此可知《紅樓夢》關于詩的解放思想問題可以概括為:立意第一,詞句末事。有了奇句、新意、格律不必管他。學詩要先學自然渾厚,不可沉浸于“淺近”,更要轉益多師。
三、以“創新”、“出奇”為優勝。
這一點是《紅樓夢》中“詩改”的核心部分,貫穿于作詩、品詩、評詩、改詩、結社吟詩、賽詩等一系列關于詩的活動中。從警幻的一套曲子,到林黛玉的《葬花詞》正是這樣。創作奪魁賴創新,出奇制勝評優標準依創新,別開生面。林黛玉答香菱學詩改詩是這樣,林黛玉“詠菊”、“詠柳絮”都是創新、出奇而奪魁的。
這些在“林瀟湘魁奪菊花詩”這一回里有突出的表現。
這是一次賽詩會,題目是早已擬好,要從不同的角度歌唱菊花。“命題作文”,本非易事。何況菊花,前人多有佳作。可是這一群少男少女偏偏要就菊花擬題舉行賽詩會,真堪稱斗膽。今天看來,黛玉的詩,不僅能在大觀園里的賽詩會上奪魁,就是與唐、宋名家相比也毫無遜色。這三首詩《詠菊》、《問菊》、《菊夢》,立意新穎,風格別具,揉合了她的思想感情,將菊花引為同調,視為知己。以秀雅流麗的詩句寫出獨特的感受,避開了菊花與清高的士大夫吻合一面,巧妙地強調了與奇女子相融的一面。意新語俊,生面別開。
例如《問菊》,無一字提到“問”,無一字提到“菊”,而字字說的“問”,字字說的“菊”,字字說問菊,更字字說自己。“孤標”兩句將菊花的生理因素異化為人的社會因素,揭示了不同流合污,不追名逐利的高尚人士的普遍心理,意義就更深廣了,從未經人道過,閃現出新鮮的霞光。
《紅樓夢》里詩詞的個性化,也是“詩改”的核心之一,顯示在三方面。
一是詩如其人。各具面目各精神。人們一讀各人的詩作,各人的性格乃至命運就感覺出來了,林黛玉的纏綿悲戚,薛寶釵的高雅雍容,這還好區別,難的是探春和史湘云的詩,這兩位都是侯門千金,才貌相匹,才情相當,輩份相同。但一個是精明干練,乃至認爹不認娘,一個是浪漫風流,而又嬌懶自賞,詩作就不易表現她們微妙的差別。而《紅樓夢》里的詩就體現得很好,僅從兩人的“詠絮”詞就可見一斑。
豈是繡絨才吐,卷起半簾香霧。纖手自拈來,空使鵑啼燕妒。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去。
——史湘云《如夢令·詠絮》
空掛纖纖縷,徒垂絡絡絲,也難管系也難羈。一任東西南北各北離。
——探春《南柯子(半首)詠絮》
史作是“時值暮春之際,湘云無聊,因見柳花飄舞,便偶成一小令”“自己做了,心中得意”(第七十回)。探春卻只寫了一半,后來寶玉見了,替她續了“落去君休惜,飛來我自知,鶯愁蝶倦晚芳時。縱是明春再見隔年期”。寶玉也只是發其未盡之意,其實兩人個性從原作已可看出,史作明顯比探浪漫一點,命運也駁雜一點,凄苦一點。探春只是“遠嫁”,難與親友再聚,而湘云則招“鵑啼燕妒”,命途多舛,可以想見。
《紅樓夢》詩的個性化難能可貴處在于這些詩不是當時的記錄,而是(很可能)曹公一手創作的,都是曹公代言,雪芹一支才筆寫出百張面孔,百樣性格,令人驚嘆。
《紅樓夢》還提供了“詩改”之路的幾個重要基石,一是經濟支撐,二是自覺寫作,三是群體交流。這是《紅樓夢》中詩的繁榮改革之鼎的三足。
詩藝的提高,詩作的繁榮,必須依靠經濟,發揮集體優勢。“大觀園”中最大、最多、最頻繁的活動都與詩有關,宴會的酒令,老邁的賈母,迂腐的薛姨媽,都是應令吟出“一輪紅日出云霄”“梅花朵朵風前舞”。其他人的詩歌修養可以想見。
詩詞創作是個體活動,但獨學無友,孤陋寡聞是提不高的,必須集思廣益,吸收別人優點。而集思廣益最好的辦法就是雅集交流,結社談議,結社集會則毫無疑問要有“阿堵物”,要有志同道合的人,要有熱心的贊助者。
《紅樓夢》里探春要組建詩社,找的是鳳姐,要約請不懂詩的鳳姐為首坐,鳳姐很知趣,說句趣話,放下銀子就走人,讓詩迷們暢吟。詩社才活躍起來,才有了幾大章回的妙文妙語。這件事給我們兩點重要的啟發。
一是詩人要發展,要找有錢的參與。有錢又樂善好施,就可以請其入社,不要以為人家不通詩詞,認為與之為伍有失身份。當然,這里也要注意,也應有所選擇。書中林黛玉等是請的鳳姐,而不是邢夫人、趙姨娘,更不是薛蟠。這就是說這個施主還是與這個社有點兒關系的“有奶便是娘”“有錢即可當頭”,也是不行的!嗟來之食吃下去要肚子痛,“黑錢”更不可使用。
二是出錢者要有自知之明。自己本是外行,出錢是成人之美,而不是自己真的堪當詩壇盟主。出點錢,列個名就行了。也可以像鳳姐一樣,在作品中列一句“一夜北風緊”。主要的還是多做一點后勤工作與服務工作。決不能以為自己出了錢,就可以頤指氣使,從而介入一切業務、專業活動,也弄個詠菊詩之類的。如果鳳姐說了“一夜北風緊”不走,再和林、薛、史等一齊聯句作詩下去,恐怕也會有“繡房鉆出個大馬猴”之類的薛蟠式的“詩作”來,那就反而丟自己的面子了。像鳳姐式的贊助詩社,值得我們今天腰纏豐厚“經辦”“聯辦”文化事業者效法。
遺憾的是,今天許多文化事業的倡導者、贊助者有時還不明此理,有的找贊助時,挑三揀四,“不屑與噲等為伍”,連幾百年前薛寶釵、林黛玉這些小姑娘的見識都不如;有的則又以為出了錢就可以主宰一切,要登主席臺,要發表作品,墨西哥說成黑西哥,杜牧說成杜甫,還要人鼓掌,這就連“醋罐子”鳳姐兒也比不上了。
參考文獻:
[1]姜同.論曹雪芹詩詞創作的卓越成就[J].長江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3).
[2]王雙騰.《紅樓夢》詩歌體式的人格化設計[J].濟寧學院學報,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