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镥
摘要:本文以”城市雙修”理論為基礎,以重慶市渝中區大溪溝為研究對象,強調以問題和目標為城市項目規劃新導向,對如何進一步優化城市項目規劃思路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城市雙修;項目策劃;優化思路
自1978年實施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鎮化發展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快速發展,創造了讓世界為之震撼的中國城市發展奇跡。然而,在這個過程之中一系列問題和矛盾相伴而生,特別是一些老城區面臨著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生態環境惡化、交通擁堵等問題,亟待解決。
2015年,我國城市社會發展進入一個新的轉折點。在這一年召開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明確提出了“生態修復、城市修補”的工作理念,會議強調要“強化城市設計,將城市修補工作列為工作重點”,標志著“城市雙修”工作理念正式在我國推行。“城市雙修”理念是“生態修復、城市修補”的簡稱。所謂“生態修復”,是指通過運用生態工程學技術,對城市原有的生態系統功能進行修復,重塑城市生態系統功能與結構。而“城市修補”是指在采取一定的社會管理措施的基礎上,通過對城市多層次空間進行科學合理的改造和智力,進一步改善城市空間利用,提升城市品質環境。
“城市雙修”理念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常態的背景下,黨中央、國務院進一步優化城市社會治理的新舉措、新思路。為了推進落實“城市雙修”理念,中共中央、國務院于2016年2月下發了《關于深入推進城市執法體制改革改進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指出要有序的推動城市修補和機制更新,不斷解決老城區在環境品質、空間秩序、文化遺產保護等方面存在的問題。2017年,住建部又專門頒布實施了《關于加強生態修復城市修補工作的指導意見》,更進一步強調對“城市雙修”理念的運用,著力提升城市的特色和活力。
一、重慶市大溪溝的現狀分析
大溪溝街道位于重慶市渝中區中北部,水陸域面積約1.6平方公里,轄人民村、人和街、羅家院等9個社區。當前,大溪溝面臨著城市品質不優、容納能力有待增強等問題,需要進行“城市雙修”,主要集中于以下幾個方面問題:
(一)城市環境品質有待進一步優化。現有的植被數量和品種雜亂,廢棄、無法休閑游憩現象明顯,影響城市視覺形象。公園建設管理滯后,不同程度存在園區老舊、配套設施不完善、植物景觀品質低、公益性不突出、功能分區不完善、公園特色文化缺失等問題;綠化薄弱區仍然存在,街頭游園和綠地植物布置過于模式;老舊社區生態環境較差,綠化景觀缺失。
(二)城市容納能力有待進一步加強。部分管網陳舊、老水廠處理工藝落后,供水水質需要進一步提高,水網互聯互通要進一步加強;排水管網多數建成時間較長,亟待改造完善。現狀架空線路問題存在惡化趨勢,對城市景觀影響越來越大。燃氣管網老化、腐蝕嚴重,存在安全隱患;環衛設施落實,公廁建設水平參差不齊;學校用地面積不達標,就學學位緊張;公共文化服務設施有待進一步完善;道路的服務效率較低,連通性較差,有部分支路沒有被打通。
(三)城市安全保障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大溪溝屬于典型的山地城區,地域空間十分狹小,地勢落差較大,高密度的城市建設對城中山體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部分邊坡、堡坎、陡坡巖面裸露、滲水,特別是一些區域存在滑坡等安全隱患;沿江儲奇門濱江公園、菜園壩、化龍橋等區域存在部分建構筑物影響河道暢通和行洪安全。必須充分認識到山地城區生態環境的敏感性和脆弱性,在城市建設中盡可能的減少對自然環境的破壞,以實現城市的健康持續發展。
二、“城市雙修”理念下大溪溝項目規劃思路
(一)基于城市修補的項目規劃重點
1、進一步優化功能結構。針對大溪溝山多地少的現實情況,不斷
優化城市建設用地,盤活用好廢棄土地。加強綠地和廣場建設,把部分廢棄土地改為綠地或廣場,將質量較差的土地拆除建成公園綠地,改善人居環境。針對停車場不足的問題,要通過拆除舊建筑或者調整農林用地性質等辦法,增加停車場用地,改善交通現狀。依據現實用地情況,通過規劃進一步增加公務服務設施項目假設。提高城市防災水平,增加應急避難場所建設。
2、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優化渝中軌道網絡布局,改善軌道交通服務。完善公交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公交服務能力。建設自行車道、旅游巴士、水上旅游碼頭等特色交通設施。完善支路網及過街設施。完善步行系統及山城步道系統。改善市政基礎設施,結合城市現狀,對給排水系統、電纜電線、燃氣管線逐步進行改造。創新工作手段,增加街道醫療衛生設施和中小幼兒園建設,解決群眾就醫難、上學難的問題。
3、塑造城市特色風貌。加快老街區建設,改造傳統民居,保留原有特色元素,植入民俗文化,展示山地民居建筑風貌,打造一個能體現重慶半山老街的典型片段。挖掘優秀歷史建筑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積極展示特色非遺文化。堅持在保護城市本底和格局的基礎上適度發展,以大禮堂、勝利巷老街區、馬鞍山、濱江創意走廊、山城步道為核心,進一步開展導覽系統設置、公共設施建設等提檔升級工作,彰顯城市時代特色。
(二)基于生態修復的項目規劃重點
1、實施山體修復。加強山體區域環境的保護和利用規劃,采用剛柔并濟的方式,劃定城中山體的保護線與協調區范圍線,針對保護區與協調區分級制定控制引導措施,對城中山體及周邊的建設行為進行有效的控制。控制城市區域的開發強度與環境控制在劃定保護控制線的同時,對山體周邊建設地塊開發強度與建筑高度等提出控制要求,通過控制山體之間、山體與城市之間的視線通廊,建立山城之間的良好關系,使山-城融為一體。
2、實施水體修復。針對大溪溝屬于山地城市的現狀,在水體修復
上進一步做好“排”和“凈”的目標,突出水安全保障體系建設重點,大力加強飲用水源地保護工程、漁灣碼頭沿江環境綜合整治、濱水空間綜合整治、防洪岸線綜合整治以及消落帶景觀提升等項目規劃建設,增強河流的城市景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