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志紅
摘要: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引入教學評價可以促進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引入教學評價的方法有把握兩個原則,發展情感與態度以及因材施教,培養心智等。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過程;教學評價
數學教學評價就是對數學教學效果進行價值上的估量和評判。評價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學生的數學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數學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評價也是教師反思和改進教學的有力手段。數學教學評價包括教與學兩方面的評價,而對學生學習的評價又是至關重要的。
如何評價才能促使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改進”和“提高”呢?筆者認為在初中數學的教學中要做到以下兩點:
一、把握兩個原則
第一個原則就是對學生抱有期望,給以激勵。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如果一個人不相信孩子,認為孩子將一事無成,在學校不會有所作為,那么,他不僅會使孩子們痛苦,而且自己也會終身都感到苦惱”。心理學上有名的皮格馬利翁效應也非常典型地體現了教師對學生的積極期望經由激勵性的教導和評價促進學生認知和學業提升的“魔力”,這是不爭的事實,我在此不多重復;第二個原則是師生、生生有效溝通,相互理解。葉圣陶說過,他并不稱贊老師講課時有怎樣的最高藝術,“最要緊的是看學生,而不是光看老師講課,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倡導以人為本的思想”,這就要求教師放下架子,與學生平等交往,尊重學生,形成學生正確的自我評價的能力,為著共同的目標和努力方向,學生親歷親為,合作交流,教師及時反饋回應,團結協作,發揮集體的力量,大大提高通過評價促進教師發展和學生成長的有效性和持續性。
二、發展情感與態度
課改要求我們:把數學教學知識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價值觀三者統一起來。我就發展情感和態度,做了很多努力,收到了一些效果。我們可以讓每一位學生都制定了適合自己的學期目標(有少數學困生可分階段設立目標,有些學生允許經過一段時間后在教師指導下調整),以此激勵學生一步一步努力朝目標邁進,達到目標的學生給以表揚。特別對學習程度偏下的學生,不輕言放棄,課堂上照顧,課外作業面批,個別輔導,增強學習興趣和自信心。當然,目標的設立要與《國家數學課程標準》(義務教育階段)要求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理念相一致。這種“大眾數學”,要求教師盡可能摸清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幫助學生明確自己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確定學生的“最近發展區”。
美國教育學家布魯姆亦說“一個常帶著積極情感學習課程的學生,應該比那些缺乏熱情、樂趣或興趣的學生,學習的更加輕松、更加迅速”。所以,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關注學生:⑴是否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⑵有無敢于面對困難,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⑶能不能認識數學是解決實際問題和進行交流的重要工具;⑷能否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等等,從而發展學生的情感和態度,其實質就是發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促進學生的全面和健康發展。
在實際教學中,要注意:對學生的評價切忌“一錘定音”,要循序漸進,對他們取得的一點一滴的成績(當然不只包括測試成績),甚至是微不足道的,也要毫不吝嗇地進行表揚、鼓勵,使學生在完成學習目標后得到一種滿足感,進而迸發出更大的學習熱情。
三、因材施教,培養心智
新課程標準指出:“基礎教育本身不應該看作是一種目的,而應是終身學習的一種基礎。”這就要求我們除了限定性的少量的最基本的知識技能掌握與訓練之外,把主導目標定位于學生的基本品質培養,“對待學生發展評價應保持適度寬松與寬容”,對于未完成、非終結的準備性教育,教學不應過多的苛刻的評價學生的“對”與“錯”,更不能使這種絕對性評價擴大化,教學的旨趣應更多的放在過程、方法、思路、批判精神方面。同時,倡導“具有健壯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具有社會責任感,努力為人民服務”、“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和人文素養以及環境意識,用整合的觀點來全面把握每一個學生的發展為新格局,并將其作為課改的最終根本目標”。
在實際教學中,需注意的是:教師切忌“浮躁”,耐心對每一位學生做好調查工作和總結工作,并且遇到情況能適時調整;在評價時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體驗成功為原則,學生倍感學習數學的勇氣和信心,從情感和態度上使學生產生新的學習增長點,不斷地取得進步。
四、開展學生自評、互評
在教學評價中,教師必須注重學生本人在評價中的作用,即發揮學生自評的作用;同時,注意學生間互評的作用。實施效果:⑴學生參與自評,在學習后能夠比照學期目標進行自我反思,能夠制定進一步的學習計劃,掌握學習的主動權,能夠體驗到學生自身的存在對他人和對社會的價值,認識到自己有能力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完成自己的學習和工作任務,不斷提高,完善自己。⑵在自評的基礎上,實行學生間互評。如將學生四人一小組分組,設組長一名,先由每個學生進行個人小結,然后組內成員根據班級平時對該學生的成長記錄對其進行評價,以肯定成績為主,同時提出希望和改進措施;最后由組長作書面評價,并向組內成員公開評價結果。通過小組互評,能從許多方面促進學生更加生動活潑地學習數學,組員間合作交流,互相鼓勵,互相鞭策,相互間了解加深,感受到其他的人能夠悅納自己的行動,認識到自己不總是處于外在的批評、指責和敵意的包圍之中。這種通過學生主動參與完成的評語,既客觀全面,又易被學生認可,同時參與的過程就是一次很好的教育過程,學生能充分認識到集體對他的關心及希望,班集體凝聚力增強了,學生個體得到了良好的發展,促進學生學習的良性循環。
總之,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評價,這樣既能培養學生勇敢自信的品質,又能鍛煉學生分析判斷問題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的主體意識進一步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