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
摘要:鄉村旅游精準扶貧是面向貧困鄉村的開發項目,是幫助貧困鄉村可持續發展經濟建設的手段。我國是一個旅游資源豐富的國家而大部分優質的旅游資源又廣泛分布于鄉村之中,如何利用好優質資源進行鄉村本地的旅游行業開發,利用鄉村良好的生態環境和特色人文將天時地利轉變為幫助經濟發展的人和,本文從鄉村旅游精準扶貧項目開展的各個方面,對目前該項目在實施中遇到的困境以及破解路徑進行解析。
關鍵詞:鄉村旅游扶貧機制;現實困境;破解路徑
早在二十世界九十年代末期,英國就提出了旅游扶貧鄉村的相關概念,主張利用一些工業建設并不發達的鄉村地區開展服務業旅游項目,通過服務行業來提高該地區的經濟建設,這個主張一經提出就逐漸成為了國內外鄉村扶貧研究的重點項目。我國是一個旅游資源豐富的國家,鄉村具有著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具有風土特色的人文景觀,和適合目前國家旅游行業的發展現狀,二零一五年國家也公布了相關政策來充分肯定旅游扶貧的重要作用,得到了各地區充分的相應。旅游扶貧鄉村從本質上實現了經濟扶貧和精神扶貧兩個層面的作用,從經濟上幫助貧困的鄉村地區進行經濟建設,發展當地的硬件設備。從精神上幫助鄉村人民進行自我發展能力的培養,保證了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一、鄉村旅游精準扶貧的運行機制
將旅游產業的文化因素與當地市場旅游行業進行充分的融合是鄉村旅游行業精準扶貧的主要運行機制。當地的油管部門要抓住本地的生態環境和人文特色,建立一個具有品牌效應的旅游產業,來滿足大眾化的旅游需求。在新形式的發展背景下,大眾旅游的消費理念和價值觀念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人們進行旅游的目的已經不單單是單一的旅游目的,而是多種文化因素和自然景觀的融合,是一種更為成熟的旅游消費觀念,在鄉村旅游精準扶貧的運行中,當地領導部門要充分考慮到大眾自身的旅游需求,通過利用構件相應的文化品牌來進行當地相關文化的傳輸。例如在我國的東南地區,多數鄉村地區普遍種植茶葉,在茶葉的種植期和收獲期之內,有關部門都可以進行特色旅游項目的開展,在茶葉種植期間除觀賞鄉村自然景觀和茶樹等風情外,還可以組織旅客進行茶樹種植和培育的過程參觀,在茶樹的成熟期,可以通過組織旅客進行茶葉的采摘觀摩和相關的實踐活動,更有效的展開文化建設活動。
鄉村旅游扶貧的運行機制中,要盡可能的涵蓋大規模的人員配備,來進行經濟效益和參與人員的雙重收益,為鄉村提供更多的工作崗位,開展更多的服務項目,不僅僅可以提升當地的旅游項目品質也可以提升當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在項目實施中要注意對相關人員進行專業能力的培訓,實現多種資源的合理利用。
二、鄉村旅游扶貧項目的現實困境
(一)資金籌集以及周轉問題
在鄉村旅游精準扶貧項目的開展中,遇到的最為顯著也是最難解決的問題就是資金的籌集以及周轉問題,大部分的旅游資源都分布在人口相對較少的鄉村地區,這些地區有著原始的人文形態和良好的生態環境,但是相應的一般來說這些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并且受特殊旅游項目和自然環境的影響,相較于一些城郊旅游行業這些地區的旅游開展較為困難,需要大筆的資金投入。同時在一些偏遠的鄉村地區,一些公共設施的缺乏也為開展旅游項目的建設提出了難題,雖然各地的旅游部門已經認識到旅游精準扶貧項目的重要性,但是在實際實施過程中,有限的資金往往難以滿足大刀闊斧的項目建設。在資金的籌集方面,政府出于對風險的考慮也會對大包大攬模式下的鄉村旅游項目較為慎重,因此在各地的旅游開發中,還普遍存在著資金短缺的問題。
(二)貧困人口自我發展意識的欠缺
貧困人口的自我發展意識,在鄉村扶貧中也是貧困人員的脫貧意識,在一些項目開展的地區中一些較為守舊的貧困人員很難擁有這些先進的自我發展意識,即使是目的為提高貧困人員的生活水平的鄉村旅游精準扶貧項目,這些守舊的貧困人員也難以接受。在客觀上來講,鄉村旅游的項目發展是鄉村扶貧項目的可行手段,但是受到傳統的主觀因素影響,這些項目在鄉村地區的人員中普遍反向不大,一些人員參與的積極度不高甚至于干脆放棄,項目的開展得不到地區人員的支持和理解,工作上難以開展。心理學家指出貧窮和落后不僅僅是一種反應于經濟社會的現實狀態,其實也是一種狹隘的心理狀態太,長期處于貧困和落后的農民不僅僅在經濟上處于一個落后的狀態,更難以根除的是昌長期在社會傳播不發達所導致的一種封閉消極的心里狀態,對于當前貧困生活環境宿命感,是鄉村旅游扶貧項目實施的一大困境,不徹底對這些愚昧的心理進行革除,即使利用政府的扶持經濟上得以改善,也無法做到長久的發展。
三、鄉村旅游精準扶貧項目困境的破解途徑
(一)開創社會籌集模式
鄉村旅游扶貧項目是一項工程量浩大的建設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員參與和良好資金籌備能力,離不開城市內部金融行業的支持。但是長期的封閉式發展使得農村金融遠遠落后于城市金融行業的發展,這種均衡的狀態嚴重阻礙著項目的資金籌集。因此金融行業可以適當的提高對于鄉村旅游項目的扶持力度,可以適當的開展一些鄉村旅游投資產品,進一步放大對于鄉村旅游項目的貸款額度,在適當的范圍內下降對于鄉村旅游行業的貸款利率,并且針對鄉村建設的特殊性,擴大一些有效抵押品的范圍。在鄉村旅游的項目建設中,存在著較大的資金缺口,而財政資金和投入又相對有限,應該及時制定各種投資的優惠政策,對于鄉村旅游行業的投資給予鼓勵,吸引社會上各種體制的經濟體來投資鄉村旅游項目,開展社會籌集資金的模式,保障鄉村旅游行業的穩定發展。
(二)提升貧困人員的參與意識和參與能力
人員素質的提高是鄉村旅游行業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目前的鄉村人員中,大多數人員對于鄉村旅游行業持觀望態度,依靠鄉村地區人員自覺形成自我發展意識,對于日新月異的社會來說,對于發展迅速的社會經濟來說這都是不可取的,要加大對于鄉村人員的宣傳力度,可以通過舉辦動員大會,發放旅游項目建設手冊,宣講發展經濟優勢和媒體宣講等服務提高鄉村人員對于旅游行業發展的認知。在鄉村中設立咨詢服務點和定期舉行媒體傳播等方式來解決當地人員在旅游行業發展中遇到的困境,鄉村旅游精準扶貧項目的面向人群一般是經濟文化基礎較差的從事農業的人員,對于旅游行業的理解不多,不但限制了他們對于旅游發展的前景理解,也阻礙了他們進行旅游發展的可能性。在這個基礎上,要組織人員進行培訓,在資金和知識兩個方面都要給予幫助,在資金方面加大對于旅游項目的扶植,并利用一部分資金來進行公共設施的建設,提升鄉村人員的整體素質水平。在知識和技能方面要隨時隨地開展相關教育,通過課程的模式來向鄉村從業人員進行市場管理,住宿接待,旅游解說,節目表演等多方面的技能培訓,并根據不同人員接受程度的不同分配工作崗位。在旅游項目的發展過程中也要提高人員的參與能力,讓鄉村人員可以通過旅游行業的發展來提高經濟收益。不僅僅要從經濟方面上給予當地人員幫助,最為主要是從精神上給予人員素質的提高,覺醒他們的自我發展意識,使得鄉村的可持續發展有了可行性。
四、結束語
鄉村旅游精準扶貧項目時一項浩大的工程,也是隨著當地經濟建設和生態環境的不同而隨時變化的一種靈活的項目,是鄉村扶貧的一種有利的發展手段。以發展旅游行業入手,從經濟和精神兩個方面對于鄉村人員給予扶持,同時注意對于貧困人員的評估,當計劃中的貧困人員已經確定脫貧并且不會返貧的情形下要將該人員移除扶貧人員行列中去,保證扶貧工作可以幫助到更多有需要的鄉村人員,實現共同富裕,提高鄉村扶貧的可行性和可持續發展性。
參考文獻:
[1]黃煒,孟霏,肖淑靚.精準扶貧視域下鄉村旅游產業發展動力因素實證研究——以武陵山片區為例[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05).
[2]李鋒.旅游精準扶貧:邏輯內涵?適宜性判斷與系統結構[J].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04).
[3]楊宏偉.旅游精準扶貧的特征及運行機理[J].改革與戰略.2017(08).
[4]吳忠軍,曹宏麗,侯玉霞,韋俊峰.旅游精準扶貧機制調適與路徑研究[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03).
[5]張春美,黃紅娣.農村居民對鄉村旅游精準扶貧政策的滿意度及影響因素——基于婺源旅游地搬遷移民和原住居民的調查[J].江蘇農業科學.2017(13).
[6]王新歌,虞虎,李萍,林明水,陳田.燕山-太行山片區旅游精準扶貧識別案例實證——以河北淶水縣為例[J].生態經濟.2017(07).
[7]黨紅艷,金媛媛.旅游精準扶貧效應及其影響因素消解——基于山西省左權縣的案例分析[J].經濟問題.2017(06).
[8]李佳,田里,王磊.連片特困民族地區旅游精準扶貧機制研究——以四川藏區為例[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7(06).
[9]方瀾.“互聯網+”視域下茶鄉鄉村生態旅游精準扶貧模式研究[J].福建茶葉.2017(05).
[10]何陽,孫萍.鄉村旅游精準扶貧的現實問題與消解[J].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17(03).